1、1天津市人口发展状况 30 年实证分析摘 要:基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及天津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资料,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人口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天津市人口 30 年发展变化趋势与原因,并对与此相关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天津市在加快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人口改革的挑战,包括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素质与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65-0
2、3 引言 改革开放 30 年来,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滨海新区这一国家战略的稳步实施,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人口问题作为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引导人口与城镇合理分布、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以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人口发展状况通常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等指标,这2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等。因此,了解本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特别是现阶段人口发展状况,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
3、关键所在,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必要前提。 一、 天津市 30 年人口现状分析 (一)人口数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解决发展问题与人口问题,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两大基本国策。30年来,天津市作为较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城市之一,始终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并在全国已率先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一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天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全市人口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人口发展状况具有显著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天
4、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天津统计年鉴 ,可以发现近 10 年来天津市人口发展状况有如下特征,如图 1.图 2 所示。 图 1 19822011 年天津市人口基本状况统计 图 2 19822011 年天津市人口基本状况统计 1.人口再生产由过渡型转变为现代型,且出现两次生育小高峰 由图 2 数据可以看出,19822011 年天津市人口再生产逐渐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目前已实现人口增长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与低自然增长率,3处于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尤其是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12011年天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 1左右,每年
5、都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实现并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受生育率上升、育龄妇女比例提高及生育政策等的影响,从 19822011 年天津市人口再生产出现两次生育高峰,即 1987年前后和 2007 年以后。图 2 数据显示,19871990 年与 2007 年以后这2 个阶段,年末户籍人口年增长量均超过 10 万人次。这是自建国以来天津市出生人口进入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生育高峰,二者具有历史继承性。20 世纪 80 年代第三次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现已进入婚育旺盛期,且按照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最新规定:城市地区符合“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 、农村地区符合“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6、可以生育 2个子女。目前,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口多为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且大多符合生育二胎政策。因此,无论是从年龄结构还是从政策条件上,2007 年开始,天津市出生人口明显增多,出生人口进入第四次生育高峰1。 2.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但增量以外来人口为主 由图 1 可知,天津市人口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且常住人口数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户籍人口数增长幅度,增量以外来人口为主。19822011 年常住人口增长了近 580 万人,增幅达 74.8%,增长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呈刚性逐年稳步提高。同时,形成两个外来人口增长高峰期,即 1990 年前后与 2006 年滨海新区开发以后。1990
7、 年外来人口增长形成小高峰,年增长 28.92 万人;而 2006 年到现在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4是 2007 年,一年增长高达 75.74 万人。 与此相对的是,30 年来户籍人口仅增长了不到 222 万人,增幅为28.59%,远远低于同期常住人口增长数量与增幅。同时,形成的两个户籍人口增长高峰同样是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期,即 1987 年左右和 2006 年到现在。由此可知,改革开放 30 年来天津市常住人口的跨越式增长主要是受外省市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增加的外来人口是户籍人口增量的将近 3 倍。 3.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由图 1 可知,30 年来天津农业人口数量仅增长了 18.2
8、8 万人,增幅仅为 5%,占户籍人口比重由 1982 年的 47%下降到 2011 年的 38.37%。与此同时,非农业人口增长了 203.24 万人,增幅达 49.48%,占户籍人口比重由 1882 年的 53%上升到 2011 年的 61.61%,远远高于同期农业人口绝对增量与增幅。由此可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天津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总之,通过分析天津市 30 年人口基本情况的相关统计数据,笔者认为,虽然天津人口增长已转型,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完善流动迁移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更应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 (二)人口质量 改革开放 30
9、年来,天津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紧随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横向上与国家总体人口状况的历史变迁高度统一;纵向上该市各年份人口增长同样具有稳定性与一致性。因此,在对天津市 30 年人口质量与结构进行分析时,笔者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四次人口普查中的相关数5据进行分析。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现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关于天津市常住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和文盲人口数据公布如下,见图 3。 图 3 19902010 年天津市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天津 图 3 显示,与 1982 年普查相比,该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由 17.72 万人上升到 226
10、.16 万人,增长了将近 13 倍;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由 103.42 万人上升到 267.23 万人,增幅为 158.39%;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则由 123.97 万人上升到220.59 万人,增幅为 77.94%;文盲人口(15 岁及 15 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由 108.87 万人降至 27.14 万人,下降了 81.73 万人。这些变化表明本市人口的文化程度已完成由初低级向中高级的转变,普及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已经初见成效,并逐步走向教育大市。 (三)人口结构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现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关于天津市常住人口中各年龄阶段人口数据公
11、布如下,见图 4。 图 4 19902010 年天津市人口年龄构成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天津 图 4 显示,与 1982 年普查相比,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 年 014 岁人口的比重为 9.80%,比 1982 年下降了 15.7 个百分点;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 8.52%,达 110.23 万人,比 1982 年上升了 5.12 个百分点。这与人口老龄化特点不谋而合,即人口金字塔中顶部与底部人口变化同时发生。由此可知,在保持较低水平的出生率的同6时,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天津市
12、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同时,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中,1564 岁人口达到 1 056.84 万,比1982 年数量增加了将近 450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上升到了 81.86%。该年龄阶段作为劳动人口的主力,说明天津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短缺问题,就业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二、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21 世纪以来,尤其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 1996 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天津市受外省市人口迁移流动规律的影响,成为人口向城镇群、大城市区快速集聚的核心区域。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天津市自身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面对经济
13、迅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状况复杂等问题,如何对人口迁移进行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将是影响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针对由于人口迁移与流动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我国自 1958 年推行城乡二元结构的户口管理条例 ,这种户籍制度不仅加剧了城乡二元差别,同时也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天津市经济的腾飞。因此,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应进一步放宽调整户籍准入政策,完善与此相关的社会福利保障,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也应完善流动人口的登记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加强人口信息统计工作等。 7(二)人口规模的适度与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除
14、了两个生育高峰期,人口生育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控制人口在全国范围内成绩斐然。但与之相伴而来的则是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人口安全及新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独生子女成长风险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理论界对人口政策的争论主要存在两大派别。一派认为应坚定地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其理论基础是马尔萨斯主义的“过剩人口论” 。另一派别则认为,政策应当放宽。其理论基础是“适度人口论” ,即适度人口就是指能够达到一个特定或一系列目标的“最佳”或“最理想”的人口规模,而这样的人口规模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2。 适度人口论把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看作是影响人类进步的消极因素,认为只有适度
15、人口才能使社会得到最大收益3。因此,可持续发展的适度人口政策应以稳定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为手段,以提高人口素质、加大教育投入为核心,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社会建设等民生工程为关键,依据经济最优人口理论实施适度人口战略。 (三)老龄化人口的加速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系数指标可知,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达到 7%即为人口老龄化。2010 年,天津市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8.52%,1990 年为 8.33%,说明天津市是我国较早进入人口老年化的地区之一,且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人口老龄化加速一方面是由于实行计划
16、生育以来长期的低生育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天津在上个世纪 50 年8代中期同样遭遇的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这批人规模巨大后代却相对较少,因而随着 20 世纪 50、60 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步入老年阶段,人口结构会迅速老化4。 针对天津市人口老龄化尤其是户籍人口老龄化加速,首先,要在宏观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辅之以高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其次,也要在微观上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尤其是老年保障制度;同时,提倡家庭供养与发展社区服务。最后,与其他人口政策相贯通,即一方面通过人口流动减弱年龄结构的负面影响;另
17、一方面则是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二胎生育政策以期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天津市要想在 21 世纪取得区域经济长足发展,还需要足够重视人口素质问题、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出生性别比问题及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与人口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改革开放 30 年与天津人口发展.http:/ 2 余兴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理论探索J.生态经济,2002, (11). 3 吴宏洛.影响中国人口政策走向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 94 宋潇.目前中国政策争论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10, (6). 责任编辑 高惠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