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效果的分析研究【摘 要】本文针对内部控制评价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内部控制评价程序顺利开展以及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效果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质量和经营业绩。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评价程序流于形式,内部控制评价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是评价内部控制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性,所以内部控制评价程序执行的不到位,致使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内控有效性的结论并不一定
2、可信。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是说君子能整天整日显示出自强不息的行为状态,是因为到晚间,也要保持戒慎,即检查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为,不要把过错带进第二天。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校正的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规定了要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进行评价,是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2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共同构成有机循环。 根据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分析研究,发现多数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
3、力度不够,只是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应对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水平被高估了。仍然有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不够重视,同时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受制于管理层,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控制评价人员的能力不足,以及内部控制评价程序执行力度较弱等问题,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本身就不真实有效,不能识别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内部控制评价得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也不真实可信。 (一)由于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初期的巨大成本和每年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却是隐性的、长期的,不能单独准确的衡量,造成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时“偷工减料”或执行内部控
4、制评价程序仅仅是走走过场。又由于评价指引中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使得企业制定利己的评价标准来掩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使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基本沦为形式主义。 (二)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现阶段企业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包括相关人才匮乏、风险意识薄弱、违规成本不明显等。如造成现阶段内部控制人才匮乏,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人员能力不够的原因就是有关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仍主要依赖于审计、会计的专业教育,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采购、3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 (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经常
5、受制于管理层,无法实现其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责,检查监督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揭露企业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议 为真正发挥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一)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和加强内部控制专业人员的培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的执行,必须依靠内部控制方面的相关人才。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专业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管理公司)合作实施内部控制建设项目来培养专门人才,或者通过参加内部控制培训,培养熟悉企业内部控制的专业人员。 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助于企业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和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因此,企业应提高企业人员风险意识
6、,风险意识有助于企业对其业务流程和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查找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员工从上到下都重视内部控制建设,进而产生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引进和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和改进,使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并进而带动企业整体风险意识的提高。形成两者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创新。 (二)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监管部门应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的宣4传和教育,消除企业只考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成本以及注重短期利益的心态,让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安全保障程序,有助于企业长期战略的实现。
7、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整个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最终反映。现阶段还应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强制要求并加大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要求包括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的情况、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缺陷的整改,以及规定具体的披露格式。监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的信息的质量做出评价,对违反评价指引相关规定的企业给予处罚,并增加处罚成本以至于高于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成本,使企业衡量两者之后选择认真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相关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评价,对于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中存在问题的企业,应该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具
8、体的惩治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还应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使违规企业成为各部门重点监督对象,并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监督信息,从而使企业认识到不认真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可能会造成严重违规成本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公司治理中的制衡机制是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和内部控制评价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应完善其治理结构,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各级经理层之间的权限和职责,避免个人身兼数职的情况,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保证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内部环境以使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有效的实行。企业应5该明确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评价委员会在内部控
9、制中的职责权限,保障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内部监督工作正常运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得以有效执行。现阶段内部控制活动必须得到企业高层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应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内部控制快速推进的内部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控制的长效作用机制。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标准 根据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还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评价报告的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指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企业应确保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科学、合理,并认真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程
10、序,以确保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结论真实可信,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长期发展提供依据。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应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两方面进行。企业可以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以及业务流程选取关键、重要的内部控制项目,并对每个内部控制项目进行细化作为具体评价指标。首先评估相关目标实现的风险,识别和确定是否有应对这些风险的内部控制指标,以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再次对具体评价指标内容进行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缺陷和薄弱环节,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行。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用来确定内部控制程序执行的程度,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为确定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提供了基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应6该
11、采用定性化和定量化的方法,对于例如财务型的指标,可以采用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用数值衡量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对于例如制度执行程度的非财务型指标,应采取定性化评价标准,对执行的不同程度进行详细界定。 四、结语 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内部控制评价通过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从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所以企业要想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首席财务官研究部.风控于青萍之末2009 年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J.首席财务官 2009(6):45-51. 2凌邦如,杨倩萍.上市公司 2011 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分析基于沪市主板 A 股 100 家上市公司数据J.时代金融(1):212.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财会201011 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