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荔湾湖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可行性的几点意见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破旧立新,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才能把城市的景观提升,更适合市民的休闲活动,为市民度身订造出宜行、宜动的活动空间。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升级改造中对整体环境的影响应深思熟虑,考虑充分,对其是否可行性要有定性的思考。 关键词:提升 ;公共绿地;整体环境;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G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荔湾湖公园升级改造工程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建设在总体上大致必要、必要可行,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落实上仍有部分值得商榷的地方,概列如下: 1.应当加强对原有文化的保护及延续 荔枝湾(一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治理让
2、荔枝湾涌沿岸景观得到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佳绩。然而由于前期项目的开展,使得名闻国内外的西关古玩一条街其积聚十余年的商业气氛消失一旦,延续广州“仰忠街”之痛;且于工程进展期间恰逢端午节日兼施工上没有做好的“让路”安排,泮塘龙舟活动被迫因此中断一年广为市民所诟病;本项目即将开始之时,拆除了早已成为广州人集体记忆的荔湾湖公园儿童游乐场,痛失人居环境整治中儿童游乐的好去处。在“荔径云堤”景观区域,利用项目规划中的园林建筑,引入古玩商业元素。一则尽量恢复原有商业余脉,二则可以以商铺租金的收入弥补本项目的营运开支;在“珠水筑步”景观区域,不论原有或拟建水闸,考虑龙舟集体进出的大空间需要进行改造,以传承地道
3、广府水乡文化,并为涌内观光之用的游艇下珠江游览作长远预留;宜在本项目一些小场地添加非机动游乐设施,为附近居住及前来观光之儿童嬉戏游乐用,弥补原有儿童游乐场缺失之憾,增添项目之人性化。通过如上建议的落实,力图实践项目所言之“文化牌”策略。 2.园林建筑的几点建议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中,强调园林建筑沿用广府风格,但插图却有不少为苏杭园林建筑风格,疑未能把握本地建筑之特色所致。 建议对“荔径云堤”建筑组团沿涌而建皆为虚廊虚轩,在设计手法上过于轻柔,宜有实轩加重份量。轩现皆为卷棚歇山,屋顶形式宜有变化及组合;“荔香别院”建筑宜在灰塑、砖雕上强化广府建筑文化元素;如意桥为钢木结构,与一期及相近荔湾湖之
4、明远桥风格相去甚远,且与饮和坊的中轴线难以构成刚烈之感,宜沿用一期石桥风格以成统一协调并构成饮和坊庭园中轴线之稳重;明远桥之附桥宜仍沿用拱形为妥以成飞虹驾水的诗意。 3.绿化改造 绿化是公园的根本所在,对能保留的乔木应尽可能保留,因为园林三要素中是其有生命的,是要漫长时间才可以成林的,才能为市民提供一片遮风挡阳的绿荫,因此对其应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的整体性,不会在升级中把绿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4.在细节上营造花园城市 从环保节能角度看,景观灯光设计宜分为节日模式、常日模式以适应不同情况下对景观照明的需要。由于“食德饮和”景区引入了餐饮业,在环境影响分析中,宜对其在项目投入使用阶段
5、的预测进行评估,以减少油烟污水对河涌景观整治的胜利果实的摧毁。结合一期工程,建议雨污分流,使水质实现彻底的好转。无障碍设计,音响系统,安保系统等方面应在项目的方案设计中有所体现,以体现人文的关怀。 5.环境的整体性考虑 环境的整体性,好比人体的整体性,是有生命成长而不能随意分割的,尽管整体环境的建构,会分出许多不同的专业,然而各个专业应该都站在“共同营造一个美好而完整的环境”的前提下来效力。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部份,是提升环境局部乃至整体的视觉美质,然而随着不同环境条件与问题复杂程度,而不能灯光设计、园建、绿地设计各自为政,或强行揉合在一起, “东施效颦” ,把升级工程变为了破坏性的建
6、设。 园林景观设计常犯的两种“拼贴” ,前者出自设计者在面对一个环境的整体,其“内心的思绪”尚未建构完整前,便习惯性地在书刊杂志作品中寻找摄影照片里的情境细节,进而将这些片段的“情境”拼凑成对设计动感的来源。如同 Kenneth Frampton 所说:“摄影杀死了建筑”一般,我同样深感:“摄影杀死了园林景观设计” 。 第二种的拼贴出自片面地以为:“园林景观环境总包含各种不同的设计元素 (即花台、水池、铺装、阶梯、座椅-等等) ”,因此,便以“元素”的组合与拼贴成为环境建成构的主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见许多设计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元素” ,却读不出这个环境中的“主调” ,如同一张纸填满各样的
7、音符,却总奏不出令人感动的音乐一样。6.结论 我们生活的环境随着时间而不断地更替演化,整体环境景观,也将因园林景观日受政府、市民的重视而加大投资而改变。 当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眼前之际,我们一方面回顾努力的成果,也该警醒于以往操作思考中可能的“迷思” ,或许我们从 Meining 所提的“掌握在我们手中的事物”及“我们内心的思绪”再出发,也从Alexander “对周围环境创造不断延续的整体架构”来自许,我们将可以逐渐理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在远期规划广州市整体环境改造中的定位,在“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后再发展为“山水园林城市” 。 “云山珠水”下的我们下一代将有可能比我们这一代人从环境景观中享受到更多的生活美景。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 2LL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3Meining,The Beholding Eye:Thevisions of The Same Scene 、 The InterpretationofOrdinaryLandscapes. 4CamilloSitte,城市建设艺术. 5ChristopherAlexander .ANewTheoryofUrbanDesign. 6LeCorbusier,迈向建筑. 7Rowe & Koetter ,Collage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