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生态住宅的规划设计摘要:城市居住区是城市结构组成的最基本单元之一,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其建设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可见,城市生态型居住区的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居住区布局规划是城市生态型居住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居住区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对居住区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住区生态效益的发挥,并决定其环境功能与景观质量的优劣。因此,研究、完善城市生态型居住区布局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住宅;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2、 basic unit of urban structure, also is the main carrier of urban comprehensive function, its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sibl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of a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3、 significance.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is one of the key links in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quality of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residential landscape, largely determine the
4、residential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determine its environmental function and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Therefore, research,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layout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Housing; Planning an
5、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l 生态小区内涵及特征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有序性和循环性等方面。生态小区的建设符合 3R 原则(重复使用、节约、再循环使用),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小区的和谐性反映在任何自然的关系上,生态小区能够营造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周边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让人群和谐共处。生态小区的高效性需要各种能量在系统内部的高效率的流通转换,最后达到资源投入少,但产出多、污染少的结果。生态小区的持续性兼顾不同时间、
6、空间、合理配置资源,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小区的有序性体现在对资源利用、经济生产、社会服务、环境整治等高水平的管理方面,能够保证生态小区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统一发展。生态小区的循环性体现在生态小区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的紧密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换与循环和其内部各要素之问的相互循环。 2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求 21 整体绿化要求 首先,小区的建设需要体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就需要计划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在生态小区体现整体生态文明的同时需要加强绿化的建设,绿化植物的空气净化功能和湿度调节功能能够给小区营造一个
7、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生态小区建设时需要优化选择绿化植物同时注意加强水景的再造和自然水网的利用,促成其构成一个小范围的生态圈。 22 防止污染的要求 防止污染需要生态小区的建筑用材应全部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并且这些材料可以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防止和消除居住区中存在的诸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放射线污染和粉尘污染等多种污染。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双层或多层玻璃隔绝噪声;减少粉尘的排放;对污水进行分级过滤和生化处理等等,以使居住环境质量得以有效地改善。 23 节约资源的要求 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污水的回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以及对节水设备
8、的研究和开发,确保小区用水的质量和正常供给。除了节约用水外,生态小区的建设还需要重视节能,不断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大量采用节能电器产品。同时要提倡居民使用新能源,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地热采暖等。 24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小区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社会体系的有机结合。生态小区建设的时候需要达到资源、能源在小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同时,生态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与作用,因此,应将小区建设紧密地与环境及人类的生活本身融为一体,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 3 生态小区的建设要点 根据 2001 年 5 月建设部颁布的绿色生态住
9、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我们知道生态小区的建设需要在能源和水、气、光、声、热环境以及绿化、废弃物处理、建筑材料等 9 个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1 能源系统 生态小区的能源系统建设,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与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建筑节能重视对住宅的围护结构和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达到 50。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节约技术和措施,如自然光照明、节能电器、节水设备等,其他节能措施节能达到 5。生态小区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应至少要达到小区总能耗的一定比例以上。 32 水环境系统 水环境系统的建设重点应放在节水、水的重复利用与水环境系统集成 3 个方面。在节水方面,重点加强节水器具的使
10、用。在水的重复利用方面,重点宜放在中水使用和雨水收集上。在水环境系统集成方面,重点可放在水环境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方面。根据有关标准,生态小区建设水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居住区总用水量的 30,供水设施采用节水、节能型,节水型器具达到 100。直接饮用水,覆盖率达到80。 33 气循环系统 气循环系统主要指生态小区居民所处的大气环境。虽然我国还没有对住宅小区的环境提出具体要求,但其至少应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第二,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住宅自然通风面积达 80,以保证主要居住空间空气新鲜。 34 声循环系统 生态小区建设考
11、虑声循环,主要是为了让小区居民远离噪音的污染。生态小区建设之初需要精心选址,并应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室外声环境系统设计应满足:日间,噪声小于 50dB,夜间小于 40dB。建成之后,也需重视采用人工降噪措施,如减震、隔声措施等。达到使室内日问噪音小于 35dB,夜间小于 30dB。 35 光环境系统 指小区内的自然采光系统与人工照明系统。生态小区的光环境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该避免炫光、阴影等光污染,不得采用霓虹灯等强烈灯光做广告,不得采用玻璃幕墙等等。其次,要注重室外景观的视觉可达性,在室外公共场地采用节能灯具达到 100,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36 热环境系统 热环境系统,旨在采用符
12、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给居民营造一个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环保要求的环境。建设重点在于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的使用上,具体还要结合小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利用各种绿色能源,为小区提供热环境。 37 绿化系统 生态小区绿化建设与我国目前的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相比更强调其生态功能。它的建设重点除了满足绿化率(达 35),种植保存率(95)、植物种类(多于 50 种)等指标要求外,更要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应加强垂直绿化,垂直绿化面积达到绿化总面积的 20。 38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主要指对居民区生活垃圾的管
13、理与处置。生态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应遵循 3R 原则(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小区生活垃圾包括收集与处置的部分,收集、处置率应达 100;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分类率应达到 70。 39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生态小区的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指小区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标准。在生态小区建设中,应加强对 3R 材料的使用,使用率应达到 30%。同时要采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并要求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4 结语 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把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维护,这才是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俭,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凯著, 城市生态住宅建设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4 3张辉,我国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城市规划汇刊 ,20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