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避免城镇化失败摘要:2000 年 10 月 11 日在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这是近 50 年来我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这个概念。在中国下一个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城镇化因其蕴含的强大内需潜能而被认为是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引擎。然而,如何进行城镇化改革,正考量着决策层的智慧。本文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如何避免城镇化失败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土地出让 户籍改革二元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
2、,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回顾中国城镇化的历程,我们基本确立了“以城带镇”的核心发展模式,也取得很大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 2012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52.57%,比 2000 年 36.22%高出 16.35 个百分点,也这意味着我国以每年 1.36%左右的速度推进着城镇化的进程。然而,中国的城镇化也付出了代价,农村土地出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留守
3、儿童问题等,层出不穷。让人担忧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有偏差,从多年的“GDP 崇拜”转变为“城镇化率崇拜” ,甚至不少地方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全域城镇化” 。这种盲目的发展模式脱离了我国的现实国情,有可能将我国的城镇化引向失败的深渊。未避免中国城镇化失败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转变“土地财政”思维 土地出让收入素有“第二财政”之称,与之相关的税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以土地换取收入只是短期行为,容易衍生出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同时高额利益也诱使土地“寻租” 。近些年,由于大量出让土地、盲目扩张制造的“鬼城” 、 “空城”不断见诸报端。全国科学
4、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把“鬼城”定义为:资源枯竭并被废弃的城市。如广泛报道的鄂尔多斯市耗资 50 亿、历时 5 年打造的新城康巴什,一期工程 32 平方公里,现状却是街上的清洁工比行人多。类似的例子还有杭州郊区的天都市、河南鹤壁新区等。2013 年, “鬼城“现象仍在蔓延。这些“鬼城”已经在提醒: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绝不是城镇房地产化。 毋庸置疑,城镇化需要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但是必须因地制宜,因为房地产本身并不能使产业升级、人口集中和市场发育,过度依赖房地产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应该让房地产泡沫成为城镇化的阻碍。要想让掌握着土地供应权的地方政府改变“以地生财”的做法,就必须改变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积极
5、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调研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严厉打击“要地不要人” 、 “占地不用地”的现象,切断地方政府与土地供应的联系机制,避免地方政府的“短视”与城镇化长期规划之间的矛盾。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在中国各项制度中,户籍制度普遍被外界认为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和贝宁等少数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中国的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和在国内的自由迁徙,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
6、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由此生成,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不平等。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往往“人户分离” ,他们在住房、医疗、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服务,出现了“高考移民” 、 “城中村” 、 “留守儿童”等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虽然广,但保障水平低,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城镇化失败的诱因,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可以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入手: 第一,以统一的一元化户籍为改革目标。不再以城乡户口区分身份,不再以城乡户口赋予不同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落户地址,就学、就医、就业等不受歧视,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第二,实
7、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消除城乡户籍差别。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按比例承担投入的方式实现城乡人口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上的均等化,消除城乡户口二元结构,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办理社保,提高二次分配的公平性。 第三,完善法规,因地制宜。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剥离户口社会福利功能,以公共服务、社会福利均等化政策的落实为基础,结合城市承载力具体实际,逐步放开城市对进城农民的吸纳。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由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存在着明显缺陷决定的: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草原
8、面积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但是我们却有着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对于中国而言,农业资源比任何国家都显得尤为稀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保护。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守护 18 亿亩耕地的“红线” ,推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时间与空间的全要素保护。 首先,要转变当前农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其次,培育新型农民。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最后,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的主体,既享有权益,也担负有责任,要根本扭转人为
9、抛荒、压损和侵占的问题,探索建立激励性的耕地保护责任与机制,使农民保护和利用耕地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保留,防止城乡“一样化” 我国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在民间被保留下来,城镇化不能成为“没有文化的发展”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不注重文化资源的保留与开发,比如盲目撤并村庄,贪大求洋,忽视农业生产特性;盲目统一改造农居,建造兵营式的村镇社区,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传统民居的个性,大量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甚至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农田里浇筑了水泥路、玉米地里铺上了自来水管等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就此指出,农村和城市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 “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搞一样化发展,而是要
10、追求两者差异化,互补协调发展。 ”他举例说,法国 37 万个村庄风貌 200 多年都未改变,一样走上了现代化。 由于文化资源耗能低,对环境影响小,但效益高、传承作用显著。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增强地方官员的生态文化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科学规划。 中国的城镇化,不应是削弱农业、剥夺农民、凋敝农村的过程,而应当是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城镇化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筹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2012 年 6 月 2.陶然 曹广忠, “空间城镇化” 、 “人口城镇化”的不匹配与政策组合应对 , 改革2008 年第 10 期,第 83-88 页 3.崔青青, 浅析中国近代化失败之原因与日本近代化相比较 ,沧桑2010 年第 12 期,第 125-126 页 4.孟春 高伟, 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推进 ,区域经济评论2013 年第 4 期,第 94-98 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