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研究评析摘要: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争鸣,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主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或新的生产关系。二是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是认为生产力自身会发展,有自己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梳理并评析了这些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张以生产力多要素论取代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根本动力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1-0118-04 生产力范畴是历史唯
2、物主义的基础范畴。深入研究和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既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对我们在实践中有效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问题的经典论述及主要观点 (一)对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问题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讨论过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但是在其著作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曾作过经典论述。总体来看,马克思的论述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斯大林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原理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这
3、也间接论述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而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斯大林认为,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斯大林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新的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进者。有必要指出,斯大林这一论断并不是完全科学和准确的,也与其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有关观点不一致。在该著作中,斯大林强调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 “生产关系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加速或延缓它的发展” 。可见,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而非决定作用。 (二)对于生产力
4、发展根本动力问题的主要观点 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第一种观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关系或先进的新生产关系。该观点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脱离生产关系来寻求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生产力始终要依赖生产关系才能增长,生产力不能有任何相对独立的运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先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种观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生产关系,生产力自身有其发展动力。该观点认为,一方面,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绝对
5、地依赖于生产关系,并不是仅仅由生产关系的变革来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力诸要素之间构成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发展,使生产力有一种自我增殖的趋势。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自身的内部矛盾。第三种观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该观点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不是外部矛盾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既没有无生产关系之生产力,也没有无生产力之生产关系,抽象的生产力或抽象的生产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是不可理解的。在讨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6、是属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正是这一内部矛盾推动着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二、生产关系或新的生产关系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谈到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根本动力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动力;其二,它是经常起作用的动力。在考察一种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否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时,需要结合这两层含义来综合把握。不可否认,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反作用,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因此认为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它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该
7、观点存在理论逻辑错误,没有弄清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可能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管这种促进作用多么巨大、多么重要,它终归是一种反作用。如果把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夸大为决定性作用,就颠倒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位置关系,变异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第二,宣扬新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曾导致人为拔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也会为“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人为拔高的“新的生产关系”并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由人为推动、拔高而出现的新的生产关系是否先进,这本身就
8、是一个问题。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既可以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判断,也可以从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实践结果的角度来判断。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如果新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那么它就是先进的;反之则不是。然而,已有的社会实践都表明:只有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才是先进的,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先进的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生产关系也不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的生产关系一经建立就具有相对的长期稳定性,不会经常性地发生变化。显然,所谓先进的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变旧甚至没落时,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经常性的推动作用,而是一种
9、经常性的阻碍作用。而在生产关系长时期处于中间阶段,即生产关系既不新也不旧的阶段,生产力仍在继续发展着。那么,这一长时期的中间阶段中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由先进的新的生产关系根本推动的吗?实际情况应是,即使在生产关系开始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生产力仍然在不断发展着。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还是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 ”但是, “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 ”显然,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情况也不支持先进的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
10、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也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理论观点,虽然没有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其在基本理论上同样存在问题。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确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关系,而不是外部矛盾关系。但是对于生产力而言,两者的关系是否还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呢?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统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矛盾对于统一事物本身来说是内部矛盾,但是对于统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来说,它们之间的矛盾则属于外部矛盾。因此,对于不同的对象,同样一对矛盾既可以是内部矛盾,也可以是外部矛盾。如,对于
11、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而言,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属于内部矛盾,但是对于工人阶级而言,其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则属于外部矛盾。因此,对于生产方式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内部矛盾;但是对于生产力来说,这对矛盾则属于外部矛盾。第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既没有离开生产关系之生产力,也没有离开生产力之生产关系。但是不能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一点得出结论,认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毛泽东曾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
12、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毛泽东强调,事物的发展决定于内因(内部矛盾) ,外因(外部矛盾)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 “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对于生产方式这一事物来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是统一体内的内部矛盾,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决定于这两方面的矛盾。换句话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对于生产力来说,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则是外部矛盾,这种外部矛盾只能成为生产力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因此,认为生产力
13、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观点在理论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能变成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在一般情形下,无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生产力还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中,只是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在特殊情形下,即在不改变生产关系生产力几乎不能发展的情形下,整个经济陷入停滞状态,那么只有打碎生产关系桎梏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前进,此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这种特殊时期是一种非经常性现象,不能将这种非经常性的决定
14、作用当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即使在这种特殊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也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因。这时,作为外因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变成了第一位的原因,但是第一位的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只是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派生出来的。 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根本动力的两层含义,可以首先肯定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从其自身去寻找。这个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内部,是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至于生产力的内部矛盾究竟是什么?学者们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不
15、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是生产力中先进部分与落后部分的矛盾。先进和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先进带动落后,落后赶上先进,这就是生产力运动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生产力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内部矛盾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正是在这一矛盾的斗争过程中,即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工具,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矛盾。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因而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只能是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的矛盾。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轻劳动负担,要求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而生产工具的改
16、进,又提高了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四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物质生产力与知识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已经确认了生产力也包括科学在内,而科学是以知识形态出现的,科学生产力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质量互变的过程,生产力的质变依赖于人们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因此,生产力的质变依赖于知识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知识生产力的矛盾是生产力整体中又同一又斗争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第五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中劳动力、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力量之间的矛盾。这种观点与第四种观点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了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与其
17、他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笔者认为,以上几种代表性观点虽然都不能全面地回答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是什么的问题,却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生产力内部存在的不同矛盾。生产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要彻底弄清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生产力内部的矛盾性问题,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而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毫无疑问会影响对于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判断。笔者认为,应首先承认生产力自己会发展。只要承认生产力自己会发展,就得承认它有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个动力具体是什么,则是第二位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物质生产力与知识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的观点值得重视。将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要素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仅因为马克思肯定了“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 ,更因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同时,生产管理、自然力等也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主张以生产力多要素论取代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在生产力多要素论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力内部矛盾的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揭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