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城市规划对北京历史城区特色的影响摘要:北京从元朝元世祖建都之后,历经明朝,清朝的朝代更替,社会文化丰富,北京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中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对历史传统文物的保留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建国初期,由于一些原因,北京的城市格局已经被错误的修改了一些,因此,当下北京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有效的保护这些历史城区需要我们进行详尽深刻的分析和探讨,以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既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又可以保护北京的历史城区,使得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它的城市名片。 关键词:
2、城市规划;历史经验;文化底蕴;历史城区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一个城市的合理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合理的划分城市的产业分布,办公,居住,商业都成为城市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六朝古都,北京的城市规划也为统治者多关心,古代城址在不同的统治下进行过不断地变迁,城市的规模布局也因为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而改变,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面貌,这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是十分珍贵的。而且,古代北京的排水系统,道路系统设计也都比较合理,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个别规划者的失误,使得他们遭受了破坏。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发展
3、迅速,由于受到国外社会的冲击,北京的古建筑受到了很大的创伤,传统的胡同文化被统一的钢筋水泥所取代,北京的城市文化底蕴正在消失,民族文化弱化,不能不使人痛心疾首,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规划中历史城区所受到的冲击进行分析,为挽救民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在历史上的规划 1.1 北京在建国之前的城市规划 隋朝时期,大兴城的城市建设将宫殿,皇城,和居民的住宅区,商业区进行了明确的布局,它的建设体现了我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是中央集权的表现,因此,在我国古代的都城建设中被广为借鉴。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它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这一格局。在金朝时期,北京在原有的规模上不断地进行营建,城市规模宏大,而且
4、在宫殿建设的基础上,中海和北海也被规划进去。而辽取代金以后,在金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建,现在琉璃厂西边的城墙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元朝建立,皇宫围绕中海和北海而建,北京城进行了迁移,依靠天然湖泊优良的水源,以及便利的粮运水道。北京城在这个时候接到井然有序,全市也被分为五十坊。这次改建,故宫基本确定为北京的中心宫城。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宫城的南北和中线进行了移动,北京内城基本确立。 1.2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间北京的城市规划 建国初期,北京确立为中国的行政中心,在北京的开发和规划上,民众要求保留老北京原状,于是,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工作开始展开。国家在对北京的全面建设时也以保护北京历史
5、名城为准则,优先完善和丰富北京的历史文化的保留。在 1950 年到 1954 年,北京的建设将就成作为中心,向四周的郊区发展,卫星城镇和中心城镇遥相呼应,基本确定了北京城的范围,同时,对于城市的外环也有了初步的规划。建国初期,关于首都的建造地址,国内专家进行了激烈和严肃的探讨。究竟是另寻新址来建立国家的首都还是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国初,北京城经历了炮火的摧残,但是,依然留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整座城市规模宏大,世界瞩目。是合理的保护还是开发这些资源关系到首都的规划建设,同时也关系到历史是否可以在新中国继续延续和存在。梁思成、陈占祥提出了保护北京旧城的号召,但是,最终争论失败,首都建设在旧城内
6、,使得北京城的保护受到了挑战。1958 年,北京建立“卫星城”将背景集中地人口分散给近郊的卫星城里,减轻了北京城市的压力。同时,北京市政府在 1957 年公布了 36 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不仅对故宫、天安门这些重要的皇家建筑进行了保护,同时,将鼓楼、钟楼这些遗迹也列入两人保护名单,但是,老城墙和城门未能列入其中。 1.3 改革开放后北京的城市规划 1993 年,国务院关于北京的城市发展做了具体的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方针,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在城市建设中将建设中心转移到郊区,强化卫星城的功能,扩大卫星城的规模和容纳能力,减小和分散人口集中,经济密集北京旧城区的负担。根据国务
7、院相关文件,城市建设必须要保护旧城内的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妥善处理好北京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城区的关系和协调,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和规章制度。比如对城市的中轴线,民居的颜色等方面做了建议。 北京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受到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北京作为重要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引起了北京原有规划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中,由于规划失误和对历史文化文物的不重视,导致旧北京的原有风貌不复存在,及时是幸存的遗迹和民居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而在新城建造中,由于受到外国建筑的冲击,北京的建筑大多是统一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城市看
8、上去没有特色,与其他地区千篇一律,没有差别,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息被严重破坏。这不能不使我们痛心。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意识加强,北京市委,市政府也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做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求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历史文化城区。连续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划办法,同时组成专家委员会来探索北京城区保护的方法。北京的旧城风貌得以被珍藏。城市轮廓,城市面貌得以保存,道路构造和“胡同-四合院”民居也被保存了下来。为了凸显旧城风貌,严格控制周边的建筑高度和集群,对建筑的颜色做了一些要求,以减小他们对旧城区建筑的特色。 城市规划对北京历史城区特色的影响 唐朝对长安城进行了规模化的建设,它的格局成为了
9、封建社会下都城建立的参考。北京城的城区建设参考长安城和大兴城,历经金、辽规模不断扩大,元朝时期对北京城的小范围的迁都为形成北京城特色做了准备。明清时期,对北京城不断地进行规划整合,最终形成了现在北京特色的历史城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们对保护文物和文化的意识不是特别的强烈,北京城历史城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新人民政府在旧城区基础上进行改造,破坏了历史城区原有的历史建筑和遗迹,同时为历史城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新中国初建时期,曾经为了一条道路而拆除了数百年历史的城墙和城门,令人扼腕叹息。旧城墙的消失是北京发展中一道不可触碰的伤疤。七十年代,国务院将北京历史城区的保护列入城市规划中,北京历史名城
10、的保护开始缓慢进行,慢慢步入正轨。残存的和已被破坏遗留的残迹被保护了起来。随着社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保护历史文物观念的加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北京城区特色保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技术的提高,北京被破坏的原有风貌也在被修复。但是,已经消失的历史遗迹,做的再逼真也会少了那一份厚重的沉淀。这不得不说是北京和国家的一大损失。 结语: 北京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正确的规划城市建设,在城区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平衡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北京的东城区被大规模的开发为商业区,西城区也被打造为金融街,胡同,四合院在这些建设中慢慢被拆除,文化也在逐渐流逝。北京面临的巨大人口,交通,住房压力使得北京不得不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但是,保护文化历史旧城区也是势在必行,50 年代的惨痛历史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将保护旧城区和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列为规划内容,为后人留下一份完美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2011(12) 2张敬淦.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衔接、继承和创新J.2005(0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