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汇经济视角下的城镇化建设模式探讨摘 要:碳汇经济更为明确的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即需要完善二氧化碳的降解途径。而这一点与碳源经济模式一起,构成了当前民众对低碳经济的整体认识。目前有关城镇化建设的讨论,是否考虑到了碳汇经济的需要,则仍值得商榷。基于碳汇经济视角应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城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第三方过程监管上下工夫。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碳汇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低碳经济转译的“碳汇经济” ,更为明确的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即需要完善二氧化碳的降解途径。可见,这一点与碳源经济模式一起,构成了当前民众对低碳经济的整体认识。 那么为何在本
2、文中提出以上主题呢。关于这一点,可归因于:(1)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其中的重要环节;(2)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往往重视控制碳排放,而较为忽略有关碳源的降解问题;(3)我国还将长期处于城镇化建设阶段,从而完成碳汇经济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这里需要指出,本文不打算从技术层面来进行方案设计,而是着力从组织制度层面来解决激励与约束问题。其目的在于,推动城镇化建设路径的健康和持续性。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城镇化建设的特征解读 同西方发达国家已走完成的城镇化路径不同,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并因农村人口基数和城市系统的不完善性,使得城
3、镇化建设长期处于试错阶段。该阶段的特征就在于,关乎城镇化方面的制度安排仍处于调整状态。 由此,基于本文主题的特征解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农村转移人口数量庞大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地的边际产出量存在着递减状况。从我国国情出发,这种状况就反映出当前大量农业人口处于潜在失业状态。由此,转移出这部分农业人口则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现阶段十分艰巨的政治任务。 (二)城镇接受能力压力巨大 实现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的同时,还需要促使城镇就业系统广泛吸纳这部分人口。而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中,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则构成了接受这部分人口的主体。实践表明,这些
4、农业人口普遍缺乏高级技能,所从事的行业也大量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可见,这里的压力就体现在人口吸纳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解决上来了。 二、解读基础上的模式定位 不可否认,对于如何应对城镇化建设中所出现的上述难题,已在各类专业文献中得到了深入讨论,其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央决策层的制度安排。但这些结论是否考虑到了碳汇经济的需要,则仍值得商榷。 为此,以下将从碳汇经济视角下进行模式定位: (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模式定位 正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城镇化建设不仅要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还需要使他们能适应城市的社会系统。这里的社会系统不仅包含就业子系统,还包括生活子系统。若要实现这一结果,首先就需要提
5、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使他们在劳动技能和精神面貌上适应城镇化的需要。(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定位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也是推动碳汇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绿色、环保要求的提升,从而通过倒逼机制来促使产业结构实施适应性结构升级,并将根据市场需求数量确定产能水平。可见,这些都是围绕着碳汇经济要求而展开的。三、定位驱动下的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城镇化建设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模式 作为直接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应是县级劳动保障单位。它们在开展培训时,应建立在区域植根性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
6、尽量确保离土不离乡的原则下,强化当地农业人口的传统工艺制作技能培训。一般而言,具有乡土气息的工艺制品具有较强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并且以手工制作为主将减少当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压力。当然,制造类应用技能仍需要进行培训。 (二)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模式 乡镇企业一般以五金加工和涉农产业为主,相对于城市产业来说并不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单位。因此,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约束因素,应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这里还需要强调,现阶段的房地产行业成为了 C 排放的主要单位,就使得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由为紧迫。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应在政府主导下来完成升级任务。 (三)第三方的过程监管模式 不得不承认,在当前城镇
7、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则成为公众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强化第三方的过程监督机制。具体而言,应建立“环境稽查环境监管环境破坏问题”的三段式监督模式,从而保证第三方监管中的执行力度能够符合规定。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实证分析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二期学术沙龙于 5 月 31 日在北京数码科技广场举行。本次沙龙在中国信息界杂志总编傅伯岩主持下与在场的专家就“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精彩的互动。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杨子
8、健以及神州数码工程院院长谢耘都先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她谈到,我们在研究城镇化的发展中,它的一些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城镇化以我们这次十八大提出的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应该是互动发展,同时应用新的理念与思维,新的经营方式,而不仅仅是工业来经营,我们提倡生态经营,新的平台和手段不仅仅通过农产品的线下的交易,我们希望能通过线上的交易和新的先进技术带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但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应该是由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本,这里面涉及三大的要素,理念、制度、资源,这三个要素前提下,按照舍得放,也就是说把我们的污染的企业,把它放下去,淘汰掉,慢一点,慢
9、一点的话,在整个发展中我们大多都是摸着石头走,很多问题的暴露以及问题的研究以及问题的解决,慢一点,可持续,在确保整个城镇化的道路上它能够比较健康向三个要素来走。从邻国的经验来看,韩国发展比较快,尤其在整个休闲农业,包括生态经营以及它的旅游、文化,包括挖掘文化这方面,韩国、日本挖掘传统文化做得不错。研究的视角看如何通过慢城带动收入的提升以及农业的发展,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上。 以上充分说明,碳汇经济视角下的城镇化建设需要逐渐放弃功利性目的,而是强调人的需要来展开。 五、小结 本文认为,碳汇经济更为明确的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即需要完善二氧化碳的降解途径。目前有关城镇化建设的讨论,未能考虑到了碳汇经济的需要。由此基于碳汇经济视角,应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城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第三方过程监管上下工夫。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增加森林碳汇.维护生态平衡河南省郑州市生态型城市建设纪实J.国土绿化.2010,(10):35-36. 2陈英.开发西部林业碳汇,助推生态城市建设以重庆市渝北区为背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2):110-113. 3朱江江,王晓红.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绿地建设中 C4 植物的应用初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7):201-20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