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KB ,
资源ID:184777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477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oc

1、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摘 要】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正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理想的政治参与应该是规范有序的。但不可否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背离,无序网络政治参与事件频频发生。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成为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有序性;政治参与 一、参与失序: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背离 1.参与过程的非法性。网络政治参与同样离不开法律的规制。然而,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里,网民在现实社会所具有的真实身份信息,也以虚拟数字符号的形式呈现。

2、这就使网民在政治参与时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之感,自觉摆脱了政治的控制,进而忽视现实社会法律制度的规范和束缚,放纵自己的行为,隐姓埋名,无所顾忌。同时,网络的这些技术特性还给那些对现实不满的组织和个人进行非法政治参与提供了可乘之机。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更是通过全球互联网散布反动政治言论和邪教思想。正像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委员埃瑟戴森所指出的, “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 , “它是一个虚弱的宣传工具,但却是施展阴谋的好地方。 ” 2.参与方式的情绪性。网络的开放性为人们自由参与提

3、供了可能。但网络舆论往往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具有感性化、情绪化、简单化等特点,网民往往不经过理性思考,仅凭个人好恶和直观感受对客观对象妄作评判,缺乏起码的逻辑思维。不难发现,网络舆论不乏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之言,也不乏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之辞,有的甚至恶语相向,互相谩骂攻击,出现所谓的”网络暴力” 。当网上的言论表达脱离了理性思考,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并在网上散布时,就会产生非理性化的网络参与,主要包括盲目参与、政治狂热、被虚假信息误导出现的政治谣言等。在实践中,非理性化的网络参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已日益凸显,这种非理性参与具体表现为滋生狭隘与极端观点、网

4、络民意的异化和”群体极化”现象、网络信息爆炸和虚假信息使得网络参与者失去理性等,甚至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政治煽动,颠覆民意,误导人们的思想。“如果网络民意为非理性力量所驱使,那么它非但不能承担起形成理性民意的重任,反而会助长社会的偏激、盲动和任性,甚至受少数人利用而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非理性网络参与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 3.参与信息的不准确性。政治参与的规范有序必须以真实、客观而全面的信息为前提。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网民通过互联网和各级党政部门在网上进行互动,直接参政议政。单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借助

5、网络信息技术使直接民主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技术上可行的事情,在现实政治中还面临许多障碍。不难发现,网络在提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无效、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导致了政治参与行为的无序性发展。在网络反腐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网站不准确发布反腐信息,大肆渲染贪官糜烂生活,过分关注贪官挥金如土、包养情妇的细枝末节,对贪官生活进行传奇性描述。有的甚至借机抹黑党的形象,使用欺骗和误导的手段,有意制造虚假信息,使社会公众无法明确知晓事实的真相和本来面目,这就很容易使网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迷失自我,盲目从众,为虚假的信息所左右。更重要的是,有些网民发布虚假信息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故意捏造事实,如

6、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事件,就是由热比娅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用假图片、假新闻、假信息,将广东韶关“626 玩具厂斗殴”的普通治安事件,夸大并捏造成为民族主义事件,从而起到煽动民族仇恨的目的,最终酿成了社会的惨剧。 4.参与主体的不均衡性。显然,最有价值的政治参与应当体现出参与主体的均衡性。也就是说,参与主体应该最大限度地涵盖社会各个阶层。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尽管今天的网络技术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网民人数也越来越多,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还没有达到公民人人拥有网络设备,人人都掌握网络技术的程度。这就造成了网络时代每个个体之间信息的拥有量是不同的,这种信息差距比起传统的非信息

7、社会的差距要大得多,出现了所谓的“数字鸿沟” “现象,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这种因信息落差引起的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创造了一个僵硬的阶级壁垒,使“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阵线分明,从而造成社会断裂,导致了政治参与能力的巨大反差,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当“信息富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上参与政治时, “信息穷人”却失去更多的政治参与权利,利益和愿望不能得到正常的表达,政治参与的挫折感和无力感将会不断增加。 二、促进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的现实思考 1.健全网络政治参与保障体系。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的关键在于要有一套制度化、常态化的保障体系。不可否认,我

8、国互联网技术由于起步较晚,规制化程度相对较低,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快建立健全网络政治参与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针对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特点,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虚拟条件下网络政治参与的性质、地位、内容、程序、方式、规模、效力和参与途径做出明确的界定,对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必要的法律确认和规范。特别是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使个人或组织为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多的责任。二是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发挥网络伦理的自律效用。网络伦理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

9、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由于网络政治的参与主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网络的隐蔽性也会促使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性更高一些,所以,要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必须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籍以引导网民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责任感,提高自身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 2.发挥网络政治文化对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引领作用。 网络政治文化是指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政治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的态度、情感和评价的总和。网络政治文化对网络政治发展具有规范、教化与评判的内在功能,即规范、引导、调整网络政治主体的网络政治行为,是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思想基础。建国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

10、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但是,我国的网络政治毕竟还是个新兴事物,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并没有和网络科技一起同步发展,目前尚处在初步建构之中,而根植于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积淀至今却以其惯性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所以,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当务之急,是积极构建以公共性关怀、理性与自主、宽容与法治、沟通与互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网络政治文化,使多元、互动、民主、协商、平等有序等理念在政治文化的转型和整合中逐步凸显,以引导网民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参政议政。 3.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实现信息分配公平。如前所述,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分配及人们的网络权利

11、是不平等的,出现了所谓“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的两极现象, “信息穷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政治参与被逐步排除在外,这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治参与的机会相对缺失,互联网基础性资源的欠缺成为他们网络政治参与的瓶颈。为此,政府在加强信息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信息分配平等问题,在逐步增加全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经费投入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信息弱势群体进行扶助,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受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带来的诸多福利和社会政治权利,进一步唤醒民众的自由、自主、民主、平等的政治参与意识,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1埃瑟戴森.2.0 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 2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3胡鸣鸣,张艳鸣.基于 Internet 的伦理建设思考J.现代情报.2004(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