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50KB ,
资源ID:184823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482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柏坡精神视野下民生问题解决途径探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柏坡精神视野下民生问题解决途径探析.doc

1、西柏坡精神视野下民生问题解决途径探析摘 要 西柏坡精神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灯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解决民生问题也要充分发扬西柏坡精神,立足群众切实需要,以法律制度做保障。 关键词 西柏坡精神 群众需要 法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1-171-02 近年来,西柏坡精神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研究对象,总结概括了西柏坡精神的诸多内涵,认为其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 ,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最后

2、胜利、建立新中国的精神灯塔,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精神灯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其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灯塔。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重点论述其民生精神对当下民生问题的借鉴意义。 一、西柏坡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 (一)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民生 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西柏坡时期农民还是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的生存和温饱困难重重,保护农民利益是当时农村最大的民生。当时我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田可耕、有地可种,因此党中央坚决地进行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使亿万

3、农民得到了土地,整个社会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农民不仅生产积极性高涨,而且踊跃参军,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西柏坡时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党空前的一项惠民举措,这项改革一方面是从农民的切身需要出发考虑的,因此得到了农民的极大拥护,一方面也是党的领导集体运筹帷幄,从战争胜利的全局出发考虑的,同时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出发考虑的。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的壮举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二)以制度保障解决民生 西柏坡时期为了顺利进行土地改革,我党于 1949 年 7 月至 9 月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

4、确立了“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从大纲的内容分析,首先,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这样的内容体现了立法的平等原则,照顾到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需求;其次,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民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在质量上抽肥补瘦,使乡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这样的内容体现了立法的公平原则,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再次,规定“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

5、、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 “保护工商业界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这样的内容从程序上保障各方权利不受侵犯。这一大纲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土地改革法规,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了制定保障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西柏坡时期还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临时宪法” ,起草了关系千家万户尤其是广大妇女切身利益的婚姻法草稿。华北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更是从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多达200 多项的法令规章。正是这些法律制度保障了西柏坡时期民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西柏坡时期民生工作取得实效。 二、现阶段民生问题的突出表现 近年

6、来, “民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改善民生,但由于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增多和加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集中反映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食品安全、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一)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百姓最为担忧的问题,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工业明胶,无不令人胆战心惊。问题食品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百姓生活的全部范围,危害程度日益严重,往往表现为掺入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手段花样翻新、愈加隐蔽,从表面的物理涉毒发展到内在的化学涉毒,老百姓用肉眼、用生活常识根本无从分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民群众对

7、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迫切要求党和政府拿出强有力的解决措施。 (二)房价、物价调控不力 安居才能乐业,经过一系列调控,房价仍高位盘旋,令普通民众无法接受,物价也是震荡上行,下行无力,房价物价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高房价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价值观,随着国五条的出台,人们不再希冀房价下跌,而是担心调控了二手房,一手房又涨了,最终导致房价整体不降反涨。虽然房价、物价还远未达到不可调控的地步,但它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颇高,对民生的负面影响颇大。 (三)环境污染反映强烈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农村水源污染、土地污染,以至于出现癌症村,城市工业污染、大气污染,以至于雾霾天频现,还有

8、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危险废物等,已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在一些地方因为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加剧,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如何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四)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公的状况也日益显著,贫富差距逐渐悬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形愈演愈烈,已经严重背离“按劳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不公会衍生出许多其他方面的不公,比如教育、就业等, “不患寡而患不均” ,因此收入不公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

9、)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出台了许多社会保障方面的规章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全面覆盖新农村和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已经全面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但总体来说社会保障还很薄弱,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偏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导致颇多非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权属不统一,在养老保险问题上,农民与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之间差距甚大等等,据人民网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 2013 年十大社会问题之首,可见,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三、西柏坡精神视野下构建民生问题路径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0、” ,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民生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既是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也是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民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解决民生必须立足群众切实需要 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困难问题,因此必须立足群众需要,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 ,要发扬西柏坡的务实精神,从群众最忧心、最急切、最盼望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问题。比如择校费的问题,择校费使许多普通百姓的子女难入校门,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增加再多的

11、教育投入也无济于事,因为老百姓的直接问题没有解决,老百姓不能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再比如买不起房的问题,商品房再怎么降价,那些低收入困难群众仍然买不起,如果没有公租房、廉租房等配套措施,困难群众就永远无房可住,因此廉租房、公租房等措施受到困难群众的热烈欢迎。因此,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植于灵魂深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民生问题立足于群众的实际需要,对于不是群众迫切需要的项目,即使能带来再大的政绩,归根结底属于无本之木,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最终也求不到任何政绩。现在“民生工程”成为了热门词汇,希望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以群众是否需要、是

12、否满意为标准,采取一系列措施,列出计划、订出目标,把民生问题真正当做“工程”认真细致地完成,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切实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以法制做保障 西柏坡时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以法制做保障。首先,完善法律体系。现阶段以保障民生为目的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包括宪法 、 民法 、 合同法 、 物权法 、 残疾人保障法 、 劳动合同法 、 食品安全法等,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比如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等一系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13、障体系;创新就业机制,使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规范教育收费,完善学生资助制度等。在完善和细化相关民生法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公平解决分配问题,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每一个劳动者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二是通过立法保障针对民生的财政支持,针对民生的问题比如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一般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才能有所成效,如果没有法律制度作保障,很难保证这方面财政投入的连续和持久;三是注意克服部门利益主义思想,统筹兼顾,公平处理,以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合理。其次,完善法律救助制度。由于经济困难或者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也由于法律程序的繁琐耗时,部分群众遇到民生问题不走法律途径解决,而采用非法方式维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应完善法律救助制度,比如法律援助、诉讼费用减免、程序绿色通道等,使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 注释: 陈丽芬.西柏坡时期法制建设初.党史博采.2012(1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