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勘查意识提升与能力培养摘 要 犯罪现场勘查是侦察破案的基础,勘查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到影响案件能否侦破,而且影响到整个诉讼活动的成败,因此如何提升勘查意识与培养勘查能力,是做好刑事侦察工作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我结合公安工作实践,就如何提升勘查意识,培养现场勘查能力谈点认识。 关键词 犯罪现场 现场勘查 培养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294-02 一、重视提升技术员勘查的主观意识 同样一个现场,同样的勘察器材,不同的人勘查现场,其质量和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发现收集的犯罪信息数量与质量也是有明显差异的。这其中既有主观意识上的差异,也有
2、业务水平的差距,但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是人。为此要从人的意识和业务能力这两方面入手,提高技术人员的现场勘查能力。 首先、技术人员要着重培养三个“意识”即侦查意识、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要充分发挥技术员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技术员勘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去发现获取更多犯罪信息,为侦察破案和刑事诉讼服务。 一是技术员要具备侦察意识。目前,一部分技术人员忽视侦察意识,主观上认为侦察破案是侦查员的事,自己是技术员,就只要把现场上有关痕迹物证发现提取就够了,现实工作中也多以现场是否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作为衡量技术员水平和勘查质量的标准。但是,这可能造成技术员就事论事,现场中大量有利于案
3、件侦破的其他犯罪信息不能充分发现利用,进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顺利侦破。因此,技术员必须树立侦察意识,要把自己既作为技术员也是侦察员来定位,经常与侦察员交流,了解犯罪分子作案规律,及时掌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新变化和特点,不仅要重视形象痕迹,更要重视犯罪的心理痕迹。 二是技术人员要树立证据意识。现场勘查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取证。犯罪现场存在大量犯罪证据,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努力去获取这些证据,以证明犯罪事实。就采痕取证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视常规形象痕迹物证收集,忽视其他一些无形证据的收集;重视直接证据忽视间接证据收集,常有一些有证据价值的痕迹物证该提取没有提取,或提取后由于保管不善失去证据作用,有
4、的甚至丢失,给办案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树立证据意识,必然要求技术人员了解现场上哪些信息可以成为证据,以获取更多的犯罪信息。 三是技术人员要树立诉讼意识。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行,对办案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存疑不诉,疑罪从无已成事实。因此,担负取证重任的技术人员树立诉讼意识尤为重要。然而,在工作中常反映出一些现场资料制作不规范,随意性强,重要证据没有保管好,可能使一些本应受到法律严惩的犯罪分子由于工作上的不规范,取证不合法使他们逃脱法律制裁,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技术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全才” ,因此不仅要熟悉掌握痕检知识,也要学习了解有关侦察
5、、办案、法医、化验以及其它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同时向实践学习,从一些成功典型和教训案例中注意总结正反二方面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勘查意识和勘查水平,更好为侦察破案和刑事诉讼服务,促进自身勘查理念和勘查技术的提高。 二、重视培养技术员规范化勘查 从规范技术管理、现场勘验、检验鉴定、技术串并等方面入手提高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建立责任明确的现场勘验工作机制,落实现场勘查规范化、狠抓现场勘查质量,努力提高现场勘查率、痕迹物证的提取率、检验率和利用率。 一是规范各项技术制度,科学管理。规范是技术工作的内在要求,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技术工作效益的基本保障。在严格按照公安部、省厅和市局制定的刑事技术
6、各项规范化要求展开工作的同时,我们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从实际出发,按各专业的工作内容,分别制订了详细可操作性的工作规范,如现场勘查规范、尸体检验解剖规则、物证的送检、保管、移交规范的操作检验规范、串并案件技术工作规范等,并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遵守好、执行好,以制度抓管理,以管理促成效。 二是导入考核机制,竞争激励。制定了技术考核细则,结合工作实际,从勘查、检验、鉴定、串并材料制作几个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对每个技术人员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与年终评优挂钩,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刑事技术工作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命案现场勘查和系列案件现场勘查机制
7、一是着力发挥刑事技术工作在命案等重特大恶性案件侦破中的攻坚克难用。牢固树立命案必破、案件不破勘查不止的理念,以认真细致的现场勘查,准确的分析为侦破工作提供方向范围,以全面的痕迹物证提取固定、准确的检验鉴定,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有力证据。针对命案现场,按照市局全市命案侦破工作规范 ,研究制定了命案勘验机制,从出现场开始,到勘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对每个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都进行了细化、实化,各专业根据实际勘案的特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每个技术人员对勘查的脉络更为清晰,自已在现场上的站位和角色也更加明确。在现实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着力发挥刑事技术在多发性、系列性侵财案件侦破中
8、的突出作用。经对近两年我区刑事犯罪形势进行分析,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系列性案件,且许多案件可串并侦查;从破案情况看,全区破获的系列案、串并案也要占到破案总数的一半左右。事实也证明,要提高整体破案水平和破案率,必须依靠系列案、串并案的侦破。但目前发案总量逐年上升,勘查力量普遍不足,如果要全面勘查,不但超出了技术部门的承受能力,也必将带来现场勘查质量下降。所以我们采取了“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多发性、系列性的侵财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尽力提高此类犯罪现场的勘查率和勘查质量。在实践中,我们坚持这一思路,紧密联系情报部门,定期对辖区内发案形势进行分析研判,针对不同时期内的发案重点,调整勘查方向。在此
9、基础上,一方面定期要求基层派出所对某类系列性案件现场及时报技术室进行勘查,技术员也主动对相关现场进行勘查和复勘,从而做到既主动而有所选择,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对勘查情况定期进行汇总,研讨,适时串并,并将以指纹识别系统和足迹比对为工具,以个案的技术突破来带动整个系列案的侦破。完善刑事证据收集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刑事侦查工作,推进依法治国,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结合刑事侦查工作实践,从提出和分析刑事侦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原因出发,提出完善刑事侦查证据收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于万春,夏树芳,周小雨.从一起强奸案的侦破看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10、.2002(1). 2黄日炜.从四宗案例透析刑事证据收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3贺恒扬,吴志良.对 73 起重大疑难命案的实证分析从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判断和运用的角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1). 4陶杨.困境与出路秘密侦查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考察.中国知网.2004. 5赵露.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与重构.法制在线.2005. 6蒋玮.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2). 7秦颖慧.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完善.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8马秀娟,尤林涛.刑事证据规则若干问题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3). 9宋继贤.论刑事证据的客观真实.诉讼法.20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