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与文明发展的标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潜能正在迸发。因此,统筹区域、提高城镇化质量,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是迫不及待的任务,应做到科学规划,规范建设,依法开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探索;实践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a measure of a
2、 country or a regions economic, social and civilized development scal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the potential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bursting. Therefore, as a whole the are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mplement the strateg
3、y of low carbo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lready cant wait task, should make scientific planning, standard constr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law. Key words: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
4、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体系日趋完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在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公共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不是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二是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合理的
5、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并使其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三是倡导生态文明的理念,尊重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强化生态保护,实现城市发展从注重外延扩张向集约高效转变。 2.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居民的消费优化升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方面,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就业结构的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消费方式的城市化。而不仅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 GDP 总量。去年 12 月 6 日召开的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山东省城镇化率到 2015 年达到 56以上,到 2020 年达到 63以上。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着力统筹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基础
6、设施向农村延伸,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3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原则 城镇体系的规划要着眼于整个城镇群的协调发展,而不是把各个城市的发展道路和产业特征简单叠加或相互竞争排斥,使其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 3.1 体现以人为本,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在发展过程中,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有机融合起来,而不是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城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的生活更美好。 3.2 坚持“绿色低碳” ,构建生态文明 营造环境优美的人文环境,努力提升中小城市软实力。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否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推进城乡环境综
7、合整治,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和设施一体化,重点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形成资源节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互补、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3.3 完善城镇的功能,加强基础建设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打造宜居、利居、乐居的城市。基础建设是实现城乡空间互动的基础支撑和关键要素,坚持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强化城乡空间联系,提高城乡公用服务设施的共享度,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 ,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3.4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
8、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发展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 新型城镇化体系结构 4.1 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人口聚集的前提。不同于中国原有的粗放型产业,以低污染、高就业、本地资源优化为选择产业的标准,我们未来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城镇化布局合理、产业配套、设施完善的目标。 4.1.1 合理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进行合理布局,体现集约
9、发展理念从山东的实际情况来看,考虑到既要合理规避城市中心区迅速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 ,又要想方设法有效带动城市周边广大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因此要以“做好大城镇、发展小城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布局。 4.1.2 产业配套。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作支撑。山东低层次的服务业占比高,第二产业比例低。为此,在城镇化下一步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三次产业与城镇化互动的发展机制。根据城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山东一些地区也应在项目引进结构上进行相应调整。 4.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滞后,已成为我国一些城市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城市管网设置混乱、垃圾处理不配套,排水排污管道不
10、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多年来我们依靠低成本扩展模式产生的城镇化,弊端正在显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以此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 4.2 体制机制创新保障 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体制创新密不可分,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城镇化发展,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2.1 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方向。 4.2.2 探索农业组织化体制机制建设。城镇化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应开展农业组织化体制机制的探索,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实行空间、土地、产业、生态、主体功能区“五规
11、合一” ,将城乡规划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实现规划从传统的城乡割裂、局域分离、单一平面规划向城乡协同、局域联动、立体多元规划转变。重点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和资源要素,统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镇特色、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内部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等;编制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加速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体系、规划建设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做好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健全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功能。 4.3 实例 济南都市圈在我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居重要地位。周围围着这个城市来补充,城市之间分工比较明确,产业互补,形成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在济南都市圈中,
12、临沂是次中心城市,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临沂相对经济规模比较大、产业集群比较强,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的基础支撑能力比较强,这些都是临沂在都市圈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临沂市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选择 12 个镇作为县域副中心来规划、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风格特色。做靓“魅力城区” ,彰显“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特色;鼓励县城体现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建设 27 个古典风韵、39 个山水生态、17 个红色风情和 35 个现代中式小城镇,打造一批“百年小镇” ;在平原地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山岭地区分散建设庄园式生态住
13、房,做出一批“沂蒙新村” 。 另外,在一些基础设置配置方面也需注意,如: 教育设施配置,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设施配置,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需求,增加配套的数量标准。 医疗设施配置,完善社区医院配置。对大型医院,要考虑其辐射周边区域的规模。 文化娱乐设施配置,完善各种社区活动中心、对于文体娱乐场所要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需求。 交通设施配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站点的辐射范围,方便群众出行。充分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人行设施,方便路人出行。完善换乘停车场、出租车停车站等,大城市的机场、客运站、高铁站等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设置。 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新建的居住小区,按照
14、国家标准配置 90 平米以下的经济户型,完善居住小区的配套设施。 结语 新型城镇化着眼农民,涵盖农村,体现了人本化、集约化、多元化、低碳化,强调协调性、融合性及多样性。有利于资源的统筹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建设宜居家园,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加元.新型城市化道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2. 2朱铁臻.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J.北京规划建设,2008,5. 3陈萍;徐秋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践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2,5. 4陈滢.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J.经济纵横,2007,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