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本文对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瘤黑粉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今年,在 8511 农场旱田科技园区玉米试验地中,玉米瘤黑粉发病率比历年偏高,因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归纳总结了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病害症状、危害、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 ,是一种土壤传播、局部侵染的病害,在抽雄散粉期蔓延最快,灌浆前期造成最大危害,直到玉米成熟后才停止发病。减产幅度因植株感病时期、菌瘿的形成部位、数量和大小而异,一般减产 2030%。近年来,由于玉米种植面积
2、连年扩大、重迎茬地块增多、旱涝交替等气候异常现象,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充分认识和普及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 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病瘤内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孢子球形或椭圆形,黄褐色。冬孢子萌发生出有隔担子,担子顶端或分隔处侧生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生出侵染菌丝或以芽殖方式生出次生担孢子,次生担孢子也能萌发出侵染菌丝。 病原菌的冬孢子没有休眠期,成熟后即可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冬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冬孢子无论在地表或土内成活期都较长。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6300C,
3、最低 5100C,最高35380C.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为 20260C,侵入的适温为 26350C,而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对不良环境忍耐力很强,干燥条件下 5 周才死亡,这对病害的传播和再侵染起着重要作用。另外,冬孢子萌发对相对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只有相对湿度大于 90% 时才能萌发,而且氧气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 二、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害症状与危害 1、病害症状 瘤黑粉病最初时病瘤外表为白色或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为肉质,白色瘤内部为白色,以后瘤内充满黑粉,在外膜破裂后散出。被侵染的组织因病菌代谢产物的刺激而肿大成菌瘤。瘤的形状和大小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差异,茎节瘤和果穗上的瘤大如拳头
4、或更大些,而叶上的瘤仅有豆粒大小。雌穗可全部变成黑粉或仅部分籽粒受害;雄穗的部分小花也可受害,形成袋状肿瘤,内部充满黑粉。 2、危害 由于冬孢子在玉米的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植株的气生根、茎秆、叶鞘、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组织,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导致减产。一般苗期发病较少,玉米抽雄后发生最普遍。 瘤黑粉病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在受病部位形成菌瘿,因侵染部位的差异,减产幅度不同。若胚珠被侵染,则会导致绝产;若其它部位被侵染,造成菌瘿和果穗竞争光合产物,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使植株空秆不结实,这是间接损失。病株的减产程度因植株感病时期、菌瘿的形成部位、数量和大小而异,如早期发病常引起植株矮化
5、或死亡。通常玉米植株只要发生瘤黑粉病就会植株矮小,果穗子粒小且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制约玉米生产。 三、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原因 1、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及连作、加上干旱的气候、施用未熟化的有机肥或种子带菌,会导致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致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次侵染源增多,这是该病发生较多的首要原因。 2、气候因素 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冬春干燥冬孢子不易萌发,也不易失去活力而死亡。夏季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越冬的孢子萌发出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落到玉米幼嫩组织,在有水滴的情况下很快萌发侵入玉米幼嫩组织的表皮内产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
6、原因。 由于玉米抽穗前后对水分的反应非常敏感,被称为“需水临界期” ,如遇干旱,必然会造成玉米生理失常,削弱玉米的抗病能力,同时玉米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与玉米抗病有关的代谢物质减少或失去,使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弱或失去。除此之外,由于气候的干旱,会使玉米的幼嫩组织不能迅速通过分生阶段而拉长了感病期,这样只要有数小时的微雨或多雾、多露,病菌孢子就会萌发。因此,在干旱的情况下,只要空气湿度大或植株表面有水珠瘤黑粉病菌孢子就会萌发侵染。今年的气候条件正是在玉米需水临界期干旱缺水,所以导致不同品种发病比历年偏高。其中参试品种四早 113 的发病率达 2.6%,比其它品种发病率高。 此外,土壤贫瘠、干旱的
7、田块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时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抗病力下降,如遇微雨多雾天气,就会严重发病。 3、品种的抗病性 品种的抗病性是相对的,只要环境条件适宜,都有发病的可能性。但是,品种之间抗病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强些,有的弱些,可以根据生产实践,并观察其综合性状,选用抗病、高产的品种,以减轻黑粉病的危害。由于单一品种的多年种植,也会致该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降低,是该病发生较重的又一原因。今年的发病品种占参试品种的三分之一,发病率差异也较大,哲单 37、绿单 1、丰单 4、德美亚 3 号等品种发病率均为 0,其它品种的发病率为 0.6%2.6%,如龙单 35 发病率 0.6%,垦单15 发
8、病率 1.3%,合玉 24 发病率为 1.9%,四早 113 的发病率达 2.6%。 此外,玉米瘤黑粉病主要随风雨、昆虫传播。偏施氮肥、虫害造成伤口等因素也是致病原因。种子表面带的病菌远距离传播到玉米的幼嫩组织上,可萌发并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经伤口侵入也是黑粉病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瘤黑粉病是系统性重复侵染病害,因此,在防治玉米瘤黑粉病上应采取以栽培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量为主,结合栽培管理和种子药剂处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所以进行大面积的轮作倒茬是防治该病的首要措施,尤其是重病区至少要实行 34 年的轮作倒茬。 2、选用抗
9、病品种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特别明显。一般杂交种比其亲本自交系或一般品种较抗病;硬粒型玉米较抗病,马齿型次之,甜玉米较感病。雌穗的苞叶厚、长、紧密的较抗病;反之包不紧的较易感病。 3、消灭病菌来源 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进行深秋翻,可减少初次侵染来源,苗期结合田间管理拔除病株,拔节至成熟期发现病瘤早期割除,并将割下的病瘤集中销毁或深埋,否则病瘤中的黑粉(病菌冬孢子)会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另外,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 4、药剂处理 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不仅能抑制种子所带病菌,对种子萌发时土壤带菌的侵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采用 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 0.7%药量
10、拌种,或用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0.2%药量拌种,或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0.3%药量拌种,均能有效降低瘤黑粉病的发生。另外,也可以在玉米未出土前,用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501000倍液,或用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200 倍液进行土表喷雾,减少初侵染菌源。还可以在肿瘤未出现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雾,以降低发病率。 5、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播种(播种时深浅适宜) 合理灌溉保墒,以促进玉米早出苗、出壮苗,减轻病害发生。同时,合理追肥,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增强玉米抗逆性。增施磷钾肥,另外,适施锌、硼两种微肥,避免偏施氮肥,适时灌溉,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均能有效降低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