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新蓝海”战略下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摘要】本文以杭州市江干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金融业发展现状,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挖掘江干区在经济基础、法制环境、政府行为、信用环境等方面的不足,为江干区打造金融新蓝海,助推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 政府 一、江干区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实力有待提升 实体经济是金融生态主体存在的根据、服务对象及生存空间,不断增强和完善的经济基础对金融生态主体起到支持发展、增强稳健运营的作用,实体经济决定了地区金融生态主体发展方向、速度、质量与潜力,还决定了其吸引资金的条件,从整体上来看也决定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面临风险时化解
2、和防范的能力。 纵向比较,近几年江干区经济发展平稳,各项指标都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通过与其他各区的横向比较,江干区在一些指标上仍处于劣势。 根据江干区 2014 年 6 月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江干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累计值为 95.1 亿元,占全市总值的 1.58%,所占比重并不高,明显落后于开发区、上城区和滨江区,说明江干区规模以上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其同比增幅达到 12.5%,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仅次于滨江区,表明江干区政府近些年招商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效果逐步显现;江干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 139.23 亿元,增幅为 10.7%,位居各区中游水平,表明江干区的商业发
3、展水平稳中有升,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江干区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为 193.19,增幅比例为16.8%,位列第三,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比重较大,足以体现江干区政府推动“楼宇经济”的重大决心;从财政收入水平看,江干区仍处于劣势,税源不足,仍需要加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总体来讲,与上城区、滨江区相比,虽然江干区经济增长保持较好的态势,但是经济依然基础略显薄弱,各项经济指标并不突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对金融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有明显的牵引作用。因此夯实经济基础是完善江干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载体,虚拟经济是
4、发展实体经济的工具,发展金融产业一定要把优质实体经济培育放在第一位,使得金融资本在投资实体经济时发挥金融工具的创新功能。吸引浙商,发展实体经济,是江干区打造金融新蓝海的重要基石。但是,江干区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各个区都增加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恶性竞争的现象有所抬头,资金方借机施压,使得江干区的招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导致一批大项目迟迟未能落地,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产业定位不明确。江干区的招商类型仍以粗犷型招商为主,主要依靠房地产项目充量,缺乏大项目、可持续项目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不快、特色不明显。缺乏新兴产业集群,产业特色不明显。除电子
5、商务产业外,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业只有个别龙头企业支撑,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与先进城区比,与江干区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的发展要求比,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本土企业培育不足。 (二)政府支持有待跟进和完善 政府行为是金融生态环境中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特殊的制度背景、经济环境、历史因素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政府行为对江干区金融生态坏境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都是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2012 年以来,江干区先后制定出台的优惠政策为金融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但是对比当初设定的发展目标而言
6、,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区域特色不明确。目前,省内、市内多个地区也争相提出打造金融聚集区的目标,出台相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得有限的金融资源更趋分散化,增加了把江干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困难。江干区必须坚持走高端金融路线,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为了方便考核、迅速见效 、减低不确定性、短期内提升 GDP,容易出现“大鱼小虾一揽子兜”的情况,即不分等级层次,只要能在短期内入住江干区便可引入。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江干区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经过调查发现交通不便、商业配套不成熟成为制约各类金融企业入驻的基础性原因。交通不便体现在公交线路不完善、打的难、停车不合理等方面。商业
7、配套不成熟体现在部分区域超市、医院、学校配套不足,生活不便。新城多数是开发的商务楼宇,沿街店面稀缺,除了万象城外,可供市民选择吃住的商家较少。上述原因也间接导致了金融高端人才的扎根问题。 尚未形成金融生态产业链。金融系统本身的发展离不开律师、会计、担保等其他中介行业。虽然江干区不遗余力地引进金融企业,成果卓越,但是在中介行业企业的引进上却略显不足,缺少知名的领头羊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金融生态产业链,不利于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 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在入驻江干区后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是税费问题。江干区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时往往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企业在入驻江干区的两三年内可以依
8、靠税收优惠获得盈利,但当优惠政策到期,很多企业就面临无盈利风险,勉强维持生存甚至迫于高昂的租金退出江干区。还有的企业因为地铁 2 号线的施工而影响了建设工期,存在合同违约以及所得税清缴一系列问题。 (三)地方法制体系亟待整合 法制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就要突出法制的优先地位。金融制度往往过度依赖国家层面的制定,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注重正规金融的调整,缺乏对民间金融、地方金融的关注和调节。上一年度江干区全年审结涉银行金融借款、小额贷款、票据、融资、保险、信用卡纠纷等金融、类金融案件 1766 件,同比上升21.5%,诉讼标的额达 29.1 亿余元。影子银行、互
9、联网金融类纠纷明显增长。 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江干区也考虑大力推进其发展。但是从案件的数量和企业的反馈来看,一些制度仍旧存在问题。一是互联网金融缺乏针对性法律规范。互联网金融涉及的部门有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等,但没有针对性规定主管和各部门职责的法律规范。二是部分制度规范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求。三是网络借贷平台业务异化,违规业务缺乏监管。P2P 网络借贷平台直接介入借贷,吸收资金和发放贷款,开展资金池、信用担保、资金理财、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业务,因规范法律缺位,准入门槛较低,平台经营状况不透明,违规业务缺乏监管、易滋生欺诈骗贷等行为时有发生。 (四)信用环境亟需构建 江干区近年来
10、金融实力逐步增强、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平台日趋发展、金融创新成效显现,但是信用环境建设亟待提高。而高风险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江干区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目前各地制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着重于扶持、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但是如何防范相关信用风险,并无详细的预防性规则。信用环境包括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基础设施建设是指经济交易中,对于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的收集与共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主要体现于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并没有形成征信网络;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的统计仍有缺失;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等信用中介机构的属性不明确;相应的规定和管理办法的缺失,导致信
11、用监管不严或者无人监管;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力度不够,对债务人的信用状况难以评判和查实等问题。 二、对策与建议:加快江干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和路径 (一)夯实经济基础,助力江干产业发展 全面打造“浙商总部经济” 。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不动摇,以钱江新城、城东新城、九乔国际商贸城、东部软件城四大产业平台为依托,引进企业总部,坚持量质并举。加强引外力度,对明确有投资意向的浙商企业,做好项目深化工作,抓紧后期落实;对拟近期考察的浙商企业,做好接待,推介工作,全面打造“浙商总部经济” 。同时,由政府牵头注资,企业自愿入会,银行合作,成立中小企业资金互助会,为会员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并且撬动企业入会
12、资金 510 倍的贷款,为企业提供资金链保障。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聚集。经济产业结构是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失,导致金融多元化创新活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地方金融生态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江干区 2013 年三大产业结构为 0.1 : 30.2 : 69.7,逐渐趋于合理。为了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对金融服务、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等新兴支柱产业的重点支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多开展专题性、小规模、高层次招商活动,与区外商会加强合作,加大对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研发机构的引进力度,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竞争主导
13、力的产业群。培育、引进双管齐下,提供政策支撑。积极为本区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专利示范(试点)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项目和荣誉,大力推进雏鹰计划、青蓝计划、起飞计划、百人计划等,争取更多企业纳入省、市级培育。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组织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支撑计划、 “863”计划等国家及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同时,与本地风投企业相互合作,积极引进市外潜力科技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 (二)提升政府合力,突出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 提升省市区三级合力,实现金融错位发展。区政府政策的制定离不开省、市政府的主导。不论是南京金融城还是宁波国际
14、金融服务中心,在项目启动建设的短时间内就能够集聚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离不开省、市一级主导作用的发挥。江干区政府需要与市政府加强沟通与交流,明确江干区打造金融中心的决心和战略,力图加快出台推进江干区金融中心建设的红头文件,获得具有倾向性的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省内外各类金融及服务机构进驻江干区金融中心,鼓励其他城区的金融机构向江干区金融中心搬迁转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上,江干区政府必须认识到江干区金融城昂贵的租金并不适合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江干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以高端金融特别是传统银行为载体,鼓励创新,利用银行自身优势开发有特点、重服务的金融产品。 严格执行招商计划,打造金融生态产业
15、链。为了保障江干区高端金融产业的定位,区招商办应依托钱江新城建设金融核心集聚区块,规范招商程序,衡量企业层级,着重招引金融及类金融总部企业,进一步打造金融 CBD。工商联和区招商办协同合作,积极引进咨询理财、证券保险、中介服务、投资管理、金融创新产品研发咨询等金融衍生产业,以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投资、金融信托与管理等企业作为招商对象,逐步形成金融生态产业链,保障江干区金融业健康发展。发展区域交通,完善商业配套。建设区域内环公交网络,大力引进微公交系统网络,增加公共自行车网点,形成“三网合一”的便捷交通,缩短各园区往来时间,节约时间成本。针对地下车库停车成本高问题,建议根据停车时间长短划分停车区域
16、,实行价格双轨制,形成按小时或按日收费的价格体系。对于商业配套问题建议利用火车东站的带动效应,积极引进酒店服务、娱乐场所、美食广场等项目,尽快完善产业园区周边商业配套,解决企业及金融人才后顾之忧。 (三)紧随区域金融发展特点,完善地方金融制度 建立符合江干区区情的制度。国家及省市层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江干区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区情建设相关的制度,进行针对化的管理。目前民间借贷、私募融资合法性范围扩大,江干区在推动民间金融的同时,还要对其中的规范加以引导,确立融资安全港制度。规范民间融资的借贷、私募债券、私募集合资金三种方式,确立民间融资强制备案、备案豁免和自愿备案制度,建立民间融资领域的
17、协调监管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和民间融资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基本制度。调整各类准金融经营组织,加强对 “影子银行”类组织的设立、运行的管理。确立地方金融服务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江干区金融办的规划职能、风险防范职能和管理监督的责任。 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统一监管的前提下,建议区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首先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总领性纲要,其次根据不同经营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互联网金融实行差异性、包容性、原则导向性的监管,对市场准入、业务活动、资金安全、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中介性质的提供交易信息和收取佣金、撮合交易等范围。 (四)推进部门联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国务院于
18、 2014 下半年颁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 -2020 年)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拟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四大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建设。金融服务业将是江干区的支柱产业,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够提高信用信息的流动和共享程度,从而能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投资意愿。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第一,构建政府信用体系。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是先导。特别是在江干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信用更是一个杠杆和支点。建议组织金融办、招商局、工商联、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社会失信惩罚及奖励的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中介机构,构建市场化的信用评级标准,对企业信用活动提供服务和监督,注重信用理念的企业文化培育。第三,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通过代码查询对象自然条件情况、依法纳税情况、司法行政记录、社会保险情况、商业保险记录、债务情况、个人的信用历史等内容。第四,探索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开展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示范,推进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优化区域信用环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