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出去”的国家战略70 余年前的二战,白俄罗斯是打响苏联卫国战争第一枪的地方,这意味着它在地理位置上离欧洲中心地带仅仅“一步之遥” 。 二战胜利 70 周年之际,中国和白俄罗斯政府正在共同筹建一个工业园。它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正推动着白俄罗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的产能也将由此渠道更快速顺利地流入欧洲市场。这将为这块欧亚大陆腹地带来新的贸易联结与发展机遇。 红利:免税十年,99 年土地使用权 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东约 25 公里,总面积 91.5 平方公里。明斯克的面积为 300 多平方公里,而它接近于1/3 个明斯克。 据官方介绍,中白工业园是目前
2、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区,也是白俄罗斯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还是中白间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溯其根源,始于 2010 年中国领导人对白俄罗斯的一次访问交流。是年 3 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向习近平表达了希望中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区的愿望。次年9 月,中白两国签署了合作协定,中白工业园由此而生。 今年 5 月中旬,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白俄罗斯期间,前去参观了中白工业园,提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发挥政府间协调机制作用,谋划好园区未来发展,将园区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在政府为中白工业园规划的蓝图中,它要实现的绝
3、非一个简单的工业园区的目标,而是“一座类似卫星城的新城” 。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公司的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介绍,这座卫星城分为三期建设,前后耗时 30 年左右。 据俄通社报道,中白工业园于 2014 年 6 月 19 日开工建设,其中 8.5平方公里的第一期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将于 2016 年底前竣工。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进,作为承接地的中白工业园从诞生之初,就享有中白政府双方的诸多红利。最能挑动企业神经的当属白俄罗斯的一纸“总统令” 。2012 年 6 月 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签发总统令,赋予入园企业前 10 年免税优惠,第二个 10
4、 年政府仅收取一半的必要税费,土地使用权长达 99 年。白俄罗斯对于园区招商引资的诚意可见一斑。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中白工业园的管理架构分为三级,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属于第三级管理架构,由中白的各个主体参股。 目前为止,中方占股 68%,白方占股 32%。前者的四大股东分别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工国际、哈尔滨投资集团。 其中,招商局集团曾主导开发运营了蛇口工业区,正在建设漳州开发区。它在园区运营方面丰富的经验,或将对中白工业园的运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与支持。 往上一级是中百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这是白俄罗斯政府为中白工业园专门设立的政府管理机构。它由白俄罗斯政府内阁授权,职
5、责是代表白方政府给中百工业园一系列政策红利,包括税收、审批等。主任由总统直接任命,还包括十多名专职人员。 最高一级是中白政府间的协调委员会,在协调委员会下分设有一个中白工业园政府工作小组。双方政府对此次经济合作的高度关注也由此体现。 李海欣作为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公司的总经理,现常驻明斯克。据内部人士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透露,李海欣和中白工业园管委会领导交流密切,除了频繁的电话沟通,还保持一周见面一两次。 “园区开发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头绪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尤其是海外园区。 ”李海欣曾这样对内描述自己的工作常态每周有周例会,每月有联席会议,即中白政府间的工作小组会议,中方小组的负责人
6、士为商务部和国资委的主要领导,白方是经济部部长。频繁的会议,保证了沟通链条的畅通和高效。 抢滩:6 家企业拿到首批“入场券” 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柏林莫斯科洲际高速公路也从这里穿过,中白工业园生产出的工业产品,一两日内就可抵达德国等西欧国家。 就地缘优势看,中白工业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它连接着欧洲市场、独联体国家市场,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还覆盖了部分中亚国家。这为中资企业规划“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利落脚点。 今年 5 月 12 日,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接受了由工业园管委会颁发的入园证书。赵剡水在回复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成为首批入驻的 6 家中资企业之一,体现了国家对中国一拖的厚望
7、。 据中国一拖介绍,今年中国一拖在白俄罗斯成立了一拖白俄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 。目前,中国一拖已通过研发中心,与明斯克拖拉机厂在加强包括“数据网络系统、CAE 工程以及拖拉机、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这三大核心部件方面开展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两会”期间,赵剡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表示“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这给中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一拖母公司)作为中白工业园项目的最大股东,为中国一拖与明斯克拖拉机厂合作,以及开发新的海外市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 ” 拿到工业园首批“入场券”的企业,除中国一拖外还有中联重科、中兴通讯、华为公司等企业。知情
8、人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中兴还筹备投标参与园区智能楼宇的建设,为工业园这座微型城市提供包括交通、安全、绿色节能等多种技术服务 整合:从零散的“走出去”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事实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类似中白工业园这样承载中国产能对外输出使命的地方还有上百个。据商务部重点统计的 16 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园区,截至 2014 年底, “已经完成投资总额超过百亿人民币,入驻企业超过 400 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 4 万个。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海外投资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志鹏说。 早在 1998 年就有国有企业在古巴创建了一个境外加工贸易区。初衷只是为了便于本土化生产,工业园区由主导产业聚集吸引配套产
9、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次年,海尔就在美国南加州建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工业园,两年后,第二个海外园区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在该国旁遮普省拉合尔市奠基。此举响应了彼时中国初入 WTO 后“走出去”的战略。 而后零散的“走出去”的园区,逐渐融入了国家开发区模式的整体战略。李志鹏认为这是以 2006 年为时间节点。是年,商务部推动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作为重点工程。 初具规模的巴基斯坦海尔家电工业园,升级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 ,一期以家电业为主,由海尔负责招商引资,形成家电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二期主导产业则跳出了海尔的家电产业本身,包括汽车、建材和纺织等。 自此,中国政府开始帮助企业真正相对较有规模、系统化的“走出去” 。2013 年后,中国园区走出去的方向开始向“一带一路”倾斜,中白工业园就是相应的产物。 李志鹏分析,园区建成后,这个被誉为中白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不仅能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还享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的优势,成为中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转站。同时,园区本身还能够将技术、生产和供应融为一体,通过集群效应助推入驻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