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2P 网络借贷的道德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摘要】中国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传统金融借贷业务的替代效应以及风险生成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兴起,发展历史及现状的考察,在一个基础性的文献分析下,分析了网络借贷中普遍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旨在提出可行性意见来减缓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此类风险,最后文章就如何防范中国网贷平台中的道德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p2p 网络借贷 道德风险 一、前言 P2P 网络借贷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是现代金融体系下的一种创新,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巨大挑战,金融监管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存在监管的真空地带,这相当于我国
2、金融长堤中的一个蚁穴,久而久之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及社会各界造成极大的威胁。从 2014 年年初截止到9 月份国内问题平台已达到 101 家,并且该数字还在不增长。 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是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风险,其存在直接危害到投资者的利益,是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二、研究目的 目前,国内外出现了诸多研究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文献.在国外学者中,Meyer Tet al.认为 p2p 网络借贷指的是在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平台的情况下,借贷参与者以提供信贷服务的网络平台为中介进行的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活动。Wang H et al.认为这种将网络平台和金融服务结合
3、的 p2p 网络融资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借贷市场。在国内学者中,王艳等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中的贷款额度、贷款利率水平以及监管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 p2p 网络借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平台的起源和发展、平台的运作模式以及平台的监管问题上,关于平台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对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平台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内 p2p 网络借贷平台及其参与者提供一些参考。 三、道德风险 投资者一旦把钱借出,就无法支配其用途,借款者可能不遵循贷款申请时所填的贷款用途,而将钱用于
4、股票、证券、彩票等高风险的活动中。P2P 更大的问题在于,通过网络吸引公众投资的效率极高,甚至远超一些经营者的预期。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江苏常州一个 25 岁小伙子,随便办了个 P2P 平台,很快就吸收到了 1700 多万元。 “进钱”太快,使得很多经营者无法不对这些钱心动。有的平台获得项目的速度赶不上进钱的速度,于是开始设立资金池。有的平台甚至还没有真正的项目,就开始“吸金” ,融到钱后再想办法“放”出去。不久前,大公国际将知名大平台积木盒子等列入了“黑名单” ,就是认为它们涉嫌自融。 四、逆向选择 去 P2P 网络借贷平台上借款的单位、个人,一般都是个人信用比较差、无法到银行申请到贷款的人
5、,这无疑会对资金回收、还本付息构成一定的威胁。 五、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信息资源最为完善,然而 P2P 借贷平台却并不能获取相应的征信信息。在审核借款人资信时,P2P 借贷平台往往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进行判断,效果自然值得商榷。而与之相对的是,P2P 借贷平台中,借贷双方往往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通过 P2P 借贷平台的信用评级,很难使互相陌生的双方通过简单的信息传递,确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发生借贷关系。缺乏借款人的个人信用信息,也使P2P 借贷平台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用于对借款人的信息审核上。不仅大大的增加了 P2P 借贷的成本,也使某些情况下,P2P
6、 借贷平台做出的评级有失公允,从而造成借贷风险。 征信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个人信用评级数据不透明、难以查找,有些借款者很有可能借此伪造信用评级,这无疑加大了平台运营的难度。国家应加快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并与相关网络平台取得合作,使之能够获得客户的真实信用信息,降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问题。 六、防范信用风险 首先,要建立正规化、制度化的 p2p 平台的信用分析,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平台运作,让普通的投资者可以在比较中作出选择。其次,要分散风险。可以限制贷款人的贷款比例,比如不超过个人年收入的 30%等,规避投资者的不理性投资和过度投机的行为。同时,平台也可以分散借款人。将贷款人的资金分别借给资
7、质不同的借款者,就如同股票投资一样,把鸡蛋装到不同的篮子里,从而进一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 除了上述所讲的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也很重要。P2P 平台可以运用保险与非保险金融机构来担保,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网贷平台可以为信誉好的个人做保证和担保,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额外损失。最后,网贷平台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品转移风险。例如信用违约期权的出现,可以减少借款人的损失。 建立审查和贷款的分离制度,加强贷款中期和后期的审查工作,积极清理不良贷款。平台也可以用自有资金和一些准备金来补偿贷款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祚成.P2P 行业监管立法的国际经验J.金融监管研究,2013. 2王朋月和李钧.美国 P2P 借贷平台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J.金融监管研究,2013. 3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十二原则N.第一财经日报,2014. 4叶湘榕.P2P 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5张国文.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防范与监管J.武汉金融,2014. 6陈晨.P2P 网络信贷平台监管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