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中关村打造创新创业双引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中关村服务国家战略,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在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成为初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区、我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创新中心、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区。2009 年 3 月 13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发挥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的示范作用。中关村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4年 6 月, “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幕开启了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新的里程碑,中关村逐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技服务集聚区、科技型
2、企业发源地和创业文化圣地。在实践打造创新创业双引擎的过程中,中关村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一、背景 中关村示范区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1988 年 5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1999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并于 2006 年成为 20 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2009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
3、内的“一区十园”的空间格局。同年 4 月 1 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海淀园作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批复 ,明确其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要努力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全面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2010 年底至 2011 年初,国务院支持中关村实施“1+6”系列新政策,批复了示范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并将“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村的建设进
4、一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1 年 2 月 20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 年) (简称纲要 ) ,对中关村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中关村的战略定位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 。2012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方案,中关村示范区成功实现扩容,空间规模由 232.52 平方公里调整为 488 平方公里,共纳入 16 个分园,分布在北京市 16 个区县,形成了“一区十六园”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为示范区发展拓展了空间。
5、 2012 年,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顺应创新创业发展趋势,2013 年 3 月,北京市提出打造“一城三街” ,聚集高端创业要素,“中关村创业大街”应运而生。中关村创业大街通过整合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园区内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引导入驻机构提供高端、专业、品牌化的全链条服务,努力孵化一批全球知名创业企业,构建完善的创业生态环境。2015 年 10 月,海淀区正式发布“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中关村核心区将参照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突出“策源地”的环节
6、特征,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地区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二、做法 一是以制度为保障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纲要 ,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实施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九大工程,制定了 18 项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推动纲要的落实。会同国家有关部委成立了中关村创新平台,贯彻落实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初步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框架体系。制定实施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从支持创新创业主的设立和发展,推动科技研发
7、、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聚集人才资源,深化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加强示范区土地利用和建设的统筹,加强政府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规定。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9 个国家部委与北京市共同发布了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聚集各类金融服务资源,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为在北京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做好服务,推动建立北京股权交易中心。 二是建立培育和扶持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北京市与国家发改委等6 部委开展部市会商,联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化项目约占全国 1/4。与财政部等 4部委联合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中央
8、和北京市财政 3 年投入 30 亿元资金,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先进服务业态发展。与总参谋部等军队总部共同推进军民融合创新。与相关单位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军民两用技术供需对接、融合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将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写入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印发的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二五”规划之中。 三是建立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统筹机制。北京市财政每年安排 100 亿元统筹资金,重点聚焦和统筹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机制。2012 年政府采购和应
9、用推广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金额达到 80 亿元。重组设立中关村发展集团。运用企业手段统筹各类创新资源,在产业股权投资、搭建融资平台、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建设示范区展示中心。汇集了近 200 家企业和近千项高科技展品,搭建了中关村创新成果展示、交易、推广窗口和平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四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中关村在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推动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形成“641”的产业集群发
10、展格局。 三、成效 一是对首都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和对全国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2012 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25%、达 2.5 万亿元,超过全国高新区的 1/7;增加值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2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 24%。现代服务业高端引领优势明显,实现总收入约 1.6万亿元,对示范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70%;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收入超过 5000 亿元,占示范区企业总收入的两成以上。中关村还发布了全球首个科技园区股票指数“中关村 A 股综合指数”和“中关村 50 指数” ,上市公司总数达到 278 家,境外上市超百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新三板挂牌
11、和通过备案企业总数占全国 1/5。 二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围绕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国家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都发挥了策源地作用。中关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超过 50 项,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汉字激光照排、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领域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创制了 TD-SCDMA、闪联等 30 多项重要国际技术标准,为航天、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关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头,年技术交易额约占全国的 40%,其中 8
12、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三是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代表的创业社区正逐步形成,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逐渐成为主流创业模式。目前,创业社区、创业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孵化器有 63 家,孵化创业团队共计 1791 家,其中约 600 个团队在街区孵化。举办各类活动超过1500 场,累计参与人数 15 万人次。创业会客厅已累计有超过 60 余家企业和政务部门入驻,共有 3426 家企业前来咨询,其中,363 家企业与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作协议,80 家初创企业在三证合一窗口完成企业设立。中关村还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了 16 支天使投资基金和 52 支创业投资基金,基
13、金总规模超 330 亿元。 四是集聚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中关村集聚了 30 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 100 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 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 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家,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中关村吸引的创业投资额占全国的 1/3,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量占全国的近 1/3。 五是创造和积累了多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经验。中关村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大力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
14、。中关村率先开展了企业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企业信用、知识产权、股权激励、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奠定了基础。 四、体会 一是深化了对中关村建设发展的定位、目标、责任和要求的认识。建设中关村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推动首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迫切要求。能否实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一目标,主要有“四个主要标志”:第一是能否持续产生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技术,第二是能否持续
15、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第三是能否持续产生对全球产业格局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创业企业,第四是能否持续成为原创思想的策源地。对照目标定位,中关村需要站在全球视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探路者”的角色,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角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引领者”的角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策源地”的角色,创新型人才“战略高地”的角色。 二是要抓住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必须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必须对内协同,对外开放。创新中心的实质是开放。应把功能协同、人文协同、空间协同、区域协同放在核心位置。中关村借助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来实现
16、多元开放,不间断地引进和培育创新领袖人物,利用一流大学和实验室积聚国际一流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不断推进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包括法律在内的经济服务制度体系创新,逐步积累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 三是打造创新创业双引擎,关键是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外部环境。要成为创新创高地,重要的是如何积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最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关村非常强调政府服务职能:从“插花” “培土”,由“管理”转“服务” ,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创新主体的合作需求,加强统筹协调,放权于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促成重点企业和研发实体落地,形成创新驱动的承载平台,吸引汇聚全球一流创新创业人才、汇集整合各类优质创新要素,是推动形成中关村创新创业发展模式的关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