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9KB ,
资源ID:185216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521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doc

1、从半城市化到城市化摘 要:半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也是特殊制度诱因下城市化发展的“异化”结果,需要突破人口的半城市化困境和土地半城市化的约束。半城市化地区有显著的过渡性和动态性,是未来中国经济重点发展区域。要实现完全的城市化,不是盲目的、瞬间的、激进的城市化,也要防止滞后的城市化,更要预防可能带来各种城市病的超前城市化,所以必须探索出一条合理的、适度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半城市化;城市化;农村人口;经济增长;集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075-05 半城市化源自地理学概念,早在

2、20 世纪,戈特曼在其大都市带理论中就提到了这种独特的地区。1987 年,加拿大地理学家 McGee 在研究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时,也发现了一类分布在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带,与城市相互作用强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增长迅速的半城市化地区。 Webster 等指出,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城市边缘的一种地带或者区域,在这个区域,城市和乡村发展过程交汇混合并且相互作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水平较高,而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聚集程度仍较低。曹卫东认为,中国在全球化与地方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由于快速而集中的投资,在城市外围以及二三产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不

3、断增加,城乡土地利用混杂,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日益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叶可提出,半城市化地区是城市系统和乡村系统在一定的地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地域系统,其实质就是农村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土地利用。综上所述,半城市化地区就是城市向乡村扩张的一个缓冲区域,其实质就是就业结构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化、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的转化以及人口集聚的一个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是所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走过的道路,是人口、产业向大城市集中、城市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结果。包括人口、产业向城市地区集中引起商品要素市场容量的扩大以及运输成本的节约,对土地的更有效利用,

4、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基础设施、技术服务条件的完善。 半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是一种不彻底的城市化,这种不彻底的状态不仅表现在土地空间利用和景观方面,还表现在经济社会生活和就业方面,产业、人口与城镇的空间集聚程度却仍比较低,其有显著的过渡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笔者将对城市化发展中的人口半城市化和区域两类异化现象进行研究,探究城市规模以及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完全的城市化。 一、人口的半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 (一)人口半城市化内涵 人口的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的状态,一种农村人口虽然进入城市但没有融入城市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的状态。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他们

5、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方面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被困在次级的劳动市场,大多从事非正规就业,有限的参与城市劳动分工。农村流动人口不认为自己是市民,在社会认同上出现内部化、边缘化倾向。另外的半城市化人口是城市间的流动人口,迁入新的城市,却不能享受新城市的市民权利,居住在城市的郊区,往返于城市和郊区之间。例如,在北京工作,居住在燕郊的人们,每天有固定的通勤,相对于农民工,他们受到较高程度的教育,相比之下较好地融入了城市的环境。生活在城镇里,没有城镇居民待遇,这些人口就称为半城市化人口。 (二)人口半城市化的现状 城市化是农民产生方式和空间的转移,也是生活方式乃至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政治参与形式等诸

6、多方面的变化。城市化既是一个经济变革的过程,也是社会变革的过程,只有同时完成两个方面的转变,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化(孙自铎,2003) 。因此,城市化水平不能单纯地以居住地来确定。城市化率按人口统计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一是按城镇人口计算得到的城市化率,即城市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100%;二是按非农业人口计算得到城市化率,即城市化率=城镇非农业人口/总人口100%。根据城市化率统计方法不同,采用数据对比方式,将两种统计方法下的值做差,以此来反映中国半城市化水平。2013 年,用前者表示城市化率为 53.7%,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是真正的城市化率不足 35%,表明城市化正处于起步阶

7、段,差值高达 18.7%。我国的城市化不仅是要把这些半城市化的居民转变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还要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图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4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 27 395 万人,比上年增加 501 万人,增长 1.9%。其中,外出农民工 16 821 万人,比上年增加 211 万人,增长 1.3%;本地农民工 10 574 万人,增加 290 万人,增长 2.8%。 表 1 农民工规模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表 2 单位:亿人 半城市化率基本上应该是流动人口的比率,真正的城市化率就应该是用城市城市

8、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减去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这就是我国的城市化的真实水平。 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 8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还需要提高大概 30%40%,这就说明要有 4 亿的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在未来的 3050 年中基本上每年要提高一个百分点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需要找到最优的城市化路径。 二、土地资源与城市化进程 (一)半城市化类型的识别与驱动机制 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大都市区发展角度出发划分半城市化类型,主要是城市扩张,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蔓延,在内部边缘区的土地逐步转化为城市用地,在外部边缘区,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并存。但是,中国偏向于从驱动力的角度研究,

9、主要是大城市辐射扩散和乡村工业化。半城市化地区没有具体地点,主要是集中于旧城区、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都是非农业用地,但是在居住形式以及生活状态上表现的是农村的聚集形式,属于城市化的不彻底的地区。 相关研究表明,西方的半城市化地区的形成发展源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扩散与增长,直接促使了半城市化地区形成,随着工业的外迁,人口的外迁成为了主要推动力。Webster 认为,中国半城市化是就业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驱动的,新区的建设、工业区的迁移、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政策等,使半城市化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人口的迁移。中国半城市化地区的成因是多方

10、面的,刘盛和提出农村型管理体制是阻碍是半城市化地区的直接影响因素,虽然半城市化地区的驱动力量可以归结为市场力、政府力和社会力三种力量,但形成的驱动机制是复杂的,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和政府关于城市的规划。设立新区,把工业从城市中迁移出来,形成产业集群,设立工业园区,带来更大的集聚扩散效应,这都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这些工业园区一般都建在城市的郊区或者交通便利的村落,占用了耕地,带来了失地农民,这部分农民被迫的城市化,身份就转变为产业工人或者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者。 (二)城市化的空间识别及驱动机制 城市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诸要素等构成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城市各

11、类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分布。现代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是在一定空间内不断演化和发展的。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和绿化区等。城市内各个空间单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集合体。对城市空间形成机制方面,有学者认为,主要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市场化、分权化等因素的影响(周一星,等,1997) ,主要受职业分异、家庭生命周期、外来人口、制度与政策变化、历史因素、政府对城市管理与调控等的影响(周春山,等,2006) ,主要受城市空间增长集聚分散效应的影响(吴启焰,1999) 。研究认为,开发区、大学科技城、中央商务区、新商业空间等新产业空间在城市经济空间结构重构

12、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该城市化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规模通常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即城市用地规模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在城市化初期,由于城市发展速度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城市用地面积也增长相对缓慢;进入城市化中期,人口的急剧增长引致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土地资源的稀缺就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到了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市人口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土地利用结构也相对稳定,城市化就由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的提高。在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城市以外延式扩展为主,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化将以

13、提高城市系统质量为主。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迅速,并且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内部结构上,城市用地结构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比重最大,其他用地增长较快。并且,城市的总体数量也在增加,中小城市从 1978 年的 153 座增长到 1998 年的 583座,这也反映了城市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由于城市土地的增量主要是通过将农用地非农化实现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的非农化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耕地面积减少,所以对土地集约利用降低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的要求就越高,而城市的集聚效能将极大的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表 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表 4 不同规模的地

14、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座)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 19982008 年数据计算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的就业 流动人口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的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工作和生活的人口,在国外一般称为人口流动。流动的目的主要是以就业生活为主。其文化程度较低,就业基本上以经商、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的门槛较低的行业为主,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层次提升能力不足,并且就业单位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缺乏稳定的保障。流动人口的收支均处于相对劣势,从调查数据来看,流动人口中 64.75%的人口平均每周工作 7 天,没有休息日,就业工作压力大,并且收入不高,月平均工资较低。

15、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而当地非农业就业机会较少的四川、湖南、安徽、湖北、河南和江西六省,约占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总数的一半。我国的流动人口的结构中,主要是就业型流动人口,包括建筑施工、各类临时雇工、集贸商贩、家政服务人员、修理服务和科技应聘等。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来看,这部分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一般高于流出地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同时低于流入地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地域分布特征:在本县市内流动的占 20.9%,本省内跨县市流动的占 46.0%,跨省流动的有 33.1%。 (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占 17%,初中文化水平占 41%,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

16、 41%,其他占 1%。 (3)职业特征:在流动人口中,41%从事生产工人(如建筑、工矿企业) 、运输工人和其他有关职业,19%从事农林牧渔劳动,16%从事商业工作。 四、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间的动态关系 上文定性的分析了半城市化和城市化,本部分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阐述影响城市化和半城市化的因素,集中对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等方面分析。为体现变量间的动态关系,采用 VAR 建模方法。 (二)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其原理是利用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若干期对当期变量进行回归,来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的变动,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的动态冲击。本文选取城市化率

17、,GDP 增长率,第二产业增长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四个指标分别衡量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指标以及城市发展水平,时间跨度从 1980 年到 2012 年。由图可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 80 年代开始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建筑面积与 GDP 虽然有波动,但也是缓慢上升的,城市建筑面积与 GDP 有明显的相关性。 图 2 (三)VAR 模型的建立 构建 VAR 模型时,需先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5 个评价指标均显示应选择滞后 2 期。由此,本文建立 VAR(2)模型。 表 5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分析要求模型稳定,因此需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由下图可知,这是一个不平

18、稳的系统,后面通过检验可知,GDP 和城市建筑面积存在协整关系。 (四)协整分析 协整分析主要是判断不平稳序列间是否存在一致稳定的关系。序列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均值与时间无关,方差大小有限,且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系统性的改变。宏观变量大多是非平稳的,为避免实证中产生伪回归,有必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数据是非平稳的,则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使用 ADF 单位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 原序列虽并不都是平稳序列,但有的变量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另外依据经济规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及产业结构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 ADF 检验结果

19、如表 6。在二阶单整的水平下,在 5%水平上都是平稳的。表 6 选择时间序列存在确实的线性趋势,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结果如表7 所示。 上面结果表明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变化都加快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五)脉冲响应分析 由于 VAR 模型中的系数难以逐一加以解释,因此一般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描述,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 1 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来考察其对各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 脉冲函数最终冲击效应在波动中趋于平稳,说明城市化推进在短期内能迅速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但粗放模式的城市化势必在中期内与经济体产生冲突摩擦,抑制了经济增长。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社会需求的比重也越高。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都将使得居民需求量和需求结构发生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五、应对半城市化的国际经验 半城市化现象是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的普遍的现象,主要是在产业升级发展的驱动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的。这些人口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各国都出台一些政策解决这一现象。 日本实行的是流动人口登记制度,以保证移民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到迁入地的户口部门登记,各地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管理计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