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KB ,
资源ID:185411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54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各省教育投入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各省教育投入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

1、各省教育投入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 要】本文采用了 2009 年、2010 年 31 个省(区、市)的教育支出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以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衡量各地区教育投入水平的指标,结果显示 2010 年各地区平均教育投入水平虽已达到 3.98%,但与中共中央提出推迟到 2010 年达到 4%的目标仍有一些差距。此外,本文分析发现少数民族自治区教育投入水平远远超出了国内平均水平,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达到 78.42%。这一水平远远超出了其对教育经费的承担能力,这与国家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教育大力补助有关。然而在去除这几个自治区的数据之后,08 年中国教育支出占比国内生

2、产总值仅为 2.09%。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仅达教育水平基础线的一半。此外,本文经过回归分析得出了与现有文献相似的结论,由于公共品的规模效应,各省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大小与其人口规模成负相关。由于第一产值比重大的省市对教育的需求程度较弱,第一产业比值与教育投入水平也成负相关。此外本文还得出了新的结论,由于财政预算内收入与教育经费支出增加的速度不同,各省教育投入比例与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成负相关关系,由于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大,第三产业比重与教育投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教育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教育投入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对教育投入水平的研究现状 对

3、我国教育投入的讨论与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学校的建设以及教育的投入都有了很大的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对教育的投入仍显不足。 早在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了“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0 世纪末达到 4%,达到发展中国家 80 年代的平均水平”的战略发展目标,并要求“计划、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认真加以落实” 。 专家指出,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4%的投入指标,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然而中国在 1993 年提出的这一

4、目标,历时十几年不能实现。政府却对这一目标一拖再拖。目前,就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的平均水平在 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 9%左右,发展中国家也达到了 4.1%。而中国教育投入水平(见表 1)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学者喻凯指出,中国完全有能力达到教育投入 4%的目标。 他认为以当前我国实际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例为 34%来计算 ,如果对教育的投入的确能够达到财政部所提出的 15%的财政投入强度,那么,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将自然地达到 5.1%。在不需要提高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例、额外增加社会负担的情况下,只要将政府收入用于教育事业的真实

5、比例设定到世界平均水平,甚至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都能够达到甚至超出既定的教育公共经费达到 GDP 的 4%的目标。可见,以国际比较而言,我国的财政收入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支持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 GDP 的 4%的目标。2 二、 教育投入水平分析 本文采用了 2010 年和 2010 年 31 个省(区、市)数据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31 个省(区、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

6、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描述统计,2010 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仅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达到 78.42%。达到教育投入水平基本线的只有 13 个省。 少数民族自治区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明显超出了其实际承担能力。这与国家一直以来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倾斜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连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 然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

7、高水平教育投入并不意味着这些地区教育水平已经趋于成熟。实际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相比其他地区并不高,其教育投入比例大的原因在于其地区生产总值很低。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仍然还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与其他地区的教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为了去除少数民族教育投入水平对其他地区教育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的影响,了解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外其他地区真正的教育投入水平,本外将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数据剔除再次进行分析发现,2010 年度其他地区总教育经费支出与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 2.09%,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原来的 3.98%。并且这一

8、数据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仅达教育水平基础线的一半。可见中国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之低令人堪忧。 三、教育投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回归模型与回归结果 在得出 2010 年中国各地区教育投入水平现状后,本文以删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后的数据为样本,选取教育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因变量,以各省地方预算内收入、各省地方预算内支出,各省年末人口数,各省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旨在找出并分析影响教育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 建立回归模型为: 教育投入比例=0+1 地方预算内收入+ 地方预算内支出+3 人口数+4 第一产业比重+5 第二产业比重+6 第三产业比重

9、+i 回归结果: a. 因变量: 教育占比 2 2.回归结果分析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教育经费支出占比地区生产总值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年底人口数和教育投入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公共品的规模效应会使得人口的增加对公平利用率产生促进作用。因而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会随着人口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点与 Alesina 和 Wacziarg 早前提出的理论一致。 Alesina 和 Wacziarg 在 20 世纪末提出,由于公共品的规模效益的存在,人口越多的国家,政府支出的规模以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则越小。并以各国为分析单位,实证验证了人口规模和政

10、府支出总量以及政府教育支出之间的负向显著关系。3 此外,本文经过回归发现,教育投入水平与财政预算内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学者 Adolf Wagner 早前提出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伴随着人均收入增长的一种自然过程并不相悖。经过分析发现,随着政府预算内收入的增加,各省政府对于教育的经费支出也随之增长,但其增长并不成比例。也就是说教育经费的支出比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缓慢。因此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会随着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个现象可以证实学者喻凯提出的理论,即只要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中国完全有能力达到教育投入 4%的目标。 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与

11、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主导农业的省份对人才的需求程度较弱的原因有关。这一点在王蓉,杨建芳(2010)的文献中得到过证明。 王蓉、王建芳(2010)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和公共教育投入比例都比较低; 产业结构对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和公共教育投入比例都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地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和公共教育投入比例都比较低。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省份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与其他省份不同,导致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公共教育投入都比较低 4。 此外,本文还发现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各省市教育投入水平呈

12、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第三产业产值大的省市较其他地区相对发达,因而对人才的需求程度也较其他省市高,因此会使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与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财政预算内支出与教育投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财政预算内支出的增加会使得教育经费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因此也会使得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增加。 四、结论 (1)虽然在 2010 年我国各地区平均教育投入水平虽已达到 3.98%,但实际是因为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对这一数字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本文分析少数民族自治区教育投入水平远远超出了国内平均水平,其中新疆维吾尔

13、自治区最高,达到78.42%。这一水平远远超出了其对教育经费的承担能力。这其实与国家今年来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教育大力补助有关。然而在去除这几个自治区的数据之后,2010 年中国教育支出占比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仅为 2.09%。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仅达教育水平基础线的一半。(2)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各地区产业结构有关。具体表现为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现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无显著相关,而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不同产业类型对人才及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有关。即第一产业对教育的需求程度最弱,因而会使得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省市忽略对教育的投入。而相

14、比之下第三产业对教育的需求程度最强,因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的省市会加大对教育经费支出的投入,以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 (3)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各省市年底人口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公共品规模效应的存在,会使得教育经费的支出的增长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慢。即人口的增加对公平利用率产生促进作用。因而会使得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人口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点与 Alesina 和 Wacziarg 早前提出的理论一致。 (4)此外,本文发现,教育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与财政预算内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学者 Adolf Wagner 早前提出的公共支出的增长伴

15、随着人均收入增长的一种自然过程并不矛盾。经过分析发现,随着政府预算内收入的增加,各省政府对于教育的经费支出也随之增长,但其增长并不成比例。也就是说教育经费的支出比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长缓慢。因此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会随着财政预算内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5)结论 4 的发现可以证实学者喻凯提出的理论提供证据,即只要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中国完全有能力达到教育投入 4%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人民日报,1993-2-14 2喻恺.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能力分析J.规划纲要,2009 3Alesina,A.,Wacziarg,R.,1998.Openness,Country Size and Governmen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69(3) ,pp.305321. 4王蓉、王建芳.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