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提要 本文在分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基础上,就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在对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改造、土地利用的模型及土地利用机制等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综述;国内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 年 12 月 13 日 在 1988 年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科技联盟理事会上,我国科学院叶笃正提出了将土地利用而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作为全球又一重大问题加以重视,此项提议得到了很多国际有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同意,从而使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计划诞生。国内学术界对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才迅
2、速发展起来的。而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研究,主要是引进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然而就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方面,间接引入或提出了重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等指数模型,这些相关的模型逐渐被运用于国内有关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与分析中,为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一、土地利用与土地结构 丁卫红在“毕节地区土地整理问题与对策”一文中就指出了毕节地区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复垦工矿业废弃地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张小林、郭厚祯在“毕节地区土地资源的退化及防治对策”一文中就指出了毕节地区土地资源退化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石化严重;土地肥力减退、下等土地面积
3、较多;环境污染以及乱占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莫世江在“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毕节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农业用地的比例失调、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乡村居民点的布局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注重对耕地的利益而忽视了对耕地资源保护的现象严重。陈笑筑、王博、丁筑茂对“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一文的研究中,就得出了毕节地区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在逐步得到改善。而对于土地的利用,建设用地的面积变化幅度最大,这是毕节市在加快城镇化过程中所应有的表现。 二、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模型研究 王海涛、董淑娜、郭文栋等所研究的“基于 PLS-PP
4、 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岳彩荣、卢鹏、赵宪文“基于 CA 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一文,指出采用多项 Logit 模型,引入变量,结合 GIS 来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格局的模拟。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等“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 模型及其应用”一文指出,利用此模型可以建立土地利用空间分配和驱动力因子之间的变化情景,也可以解决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分配问题。李强、任志远“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统计与模拟”一文指出模拟的吻合程度同 ROC 有着密切的联系,ROC 值与吻合程度成正比例关系。涂小松、?y 励杰、吴俊等“基于
5、SLEUTH 模型的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一文指出,通过对无锡市区土地利用的模拟,证明此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面有着极为强大的功能。李志、刘文兆、郑粉莉“基于 CA-Markov 模型的黄土塬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一文模拟了 15 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证明此模型对于产生土地利用的情景变化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 三、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梁溪、曹银贵、周伟“20032008 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一文指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技术发展、政策导向是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童绍玉、蔡运龙、李双成“云南省楚雄市与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一文指出,区域
6、面积的大小,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李正、王军、白中科等“卡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一文指出,土地利用变化最为主要的变化是耕地变化和林地变化、交通用地等增加的驱动力因子是人口增长、GDP 的增长;林地等增加的驱动力因子是退耕还林的政策,而牧草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因子有很多,比如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化、地址灾害等。岳大鹏、袁晓宇“天镇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一文指出,天镇县在 19962007 年之间,林地、园地、未利用地等的面积在逐渐增大。王丽娟、陈兴鹏、庞芳兰等“兰州市土地利用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一文揭示了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是城市化、经济发展、人
7、口增长等因素,这些因子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动力。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等“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表明,昆山市在 19872000 年的 13 年时间里,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是城镇建设、农村居民点、工矿交通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然而,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增长等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贵州省石阡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 ,该模拟研究结果能够更好的服务对土地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与编制。柴宏博、杨山“20012008 年无锡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中,无锡市耕地为最主要的转出者。张锐“乌鲁木齐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得出了人为因素是乌鲁木齐北部地区
8、土地利用变化最为主要的驱动力,在所研究的时间内,本地区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在不断减少。汤进华“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经济驱动力机制研究”得出了在这 11 年的时间里,南昌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用地利用率等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线。郑艳“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闽清县为例”的研究得出,在所研究的时间段里,本地区的土地利用在时间、空间、土地的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速度较快。2003 年朱会义、李秀彬所研究的“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一文指出了应用指数模型的方法,来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
9、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方法得以突破的重要方面;2007 年付小艳、陈婕、王占岐所研究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经研究发现,我们要从社会、经济、伦理等多角度开展对土地系统、动态的驱动力研究;2009 年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杨德刚所研究的“新疆和田地区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分析” ;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等“21 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一文指出了在人类活动的主导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从耕地开垦、建设用地增长的开发模型向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的方式进行;耕地面积的总趋势是在不断减少,尤其以南方的水田面积减少为主。2011 年杨梅、张广录、侯永平研
10、究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指出了尺度问题是 LUCC 驱动力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量化考查困难较多,最后是利用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分析具有重要作用。 回顾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晰的看出,这些研究成果十分注重对个案的研究分析,而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启蒙阶段,尚未成熟。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卫红.毕节地区土地整理问题与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 2张小林,郭厚祯.毕节地区土地资源的退化及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1995.1. 3莫世江.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J.毕节师范高等
11、专科学校学报,1999.1. 4陈笑筑,王博,丁筑茂.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27. 5王海涛,董淑娜,郭文栋等.基于 PLS-PP 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6. 6王海涛,董淑娜,郭文栋.基于 CA 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1.4. 7蔡玉梅,刘彦随,宇振荣等.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的进展CLUE-S 模型及其应用.地理科学进展,2004.4. 8李强,任志远.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统计与模拟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3. 9涂小松,濮励杰,吴骏等.基于
12、 SLEUTH 模型的无锡市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 10李志,刘文兆,郑粉莉.基于 CA-MarKov 模型的黄土塬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 11梁溪,曹银贵,周伟.2003-2008 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0. 12童绍玉,蔡运龙,李双成.云南省楚雄市与双柏县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J.2006.25. 13李正,王军,白中科等.卡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 14岳大鹏,袁晓宇.天镇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2.4.
13、 15王丽娟,陈兴鹏,庞芳兰等.兰州市土地利用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3. 16龙花楼,刘彦随,唐国平等.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6. 17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贵州省石阡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J.资源科学,2008.4. 18柴宏博,杨山.2001-2008 年无锡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人文地理,2012.4. 19张锐.乌鲁木齐北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6. 20汤进华.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经济驱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4. 21郑艳.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闽清县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8.4. 22朱会义,李秀彬.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J.地理学报,2003.58. 23付小艳,陈婕,王占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