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运急功近利 形成人才断层在码头上看到一条重吊船船员在吊大件,看着水手们操作还算熟练,知道该船东买回重吊船后,中国船员闯了很多祸,被迫请了菲律宾船员,看来菲律宾船员把中国船员带出来了,现在中国船员操作得也蛮好。 回来后,港口船长告诉我,那条船出事情了,吊带断裂造成 150 吨的大件损坏,船也被碰坏了。我们分析,水手操吊不是主要原因,是吊装工艺的问题,也就是一头用一根尼龙吊带兜底,吊带容易从衬垫的吊点滑出,被旁边的棱角割断。后来每侧改用两根钢丝起吊就没有问题。小小的细节,损失巨大,道理其实并不复杂,细节决定成败,每条船每天都会面对这样的细节。中国海运业潜伏的大问题人才断层。 学费是非常昂贵的,有
2、看到过数百万美元的货损学费,如何避免呢?无奈地发现简直是无解的,高昂的学费难以避免不停地交下去。 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间接经验 把别的公司装卸货过程中遇到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成出版物,以便学习人家的经验、教训,乃至列入自己的公司操作手册中。 悲哀地看到,中国没人做这事情,连类似THOMASSTOWACJE的书都没有出版,即便连科谱性的,如图示绳结百科都没有,家庭用绳结书倒不少。 这个事情该海事大学、交通部的研究所、大型国企去干的,但是大家成天忙着互相抄论文、抄教材呢!交通部研究院在忙着琢磨该限制多大船龄的船进港呢,怎样增加哪有空搞实用的工科书啊。 说实在,我们工作中的很多方法对外是保密的,禁止员工整
3、理出论文,因为这是商业秘密。 但是国有大公司,占有太多的国家资源,有义务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整理出来,以便中国海运界学习,但他们没有做。沦落到我们小公司一样的思想境界。 虽说中国有几十万海员,但海员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的海运院校,航海类学生,学习竟然围着海事局的考证转,这就和科举考试一样,只知有朱子(朱熹) ,不知有苏子(苏轼)一样。国家标准是最基本的要求,优秀的学子要掌握很多相关知识,不学好球面几何、天文学你读海运学院做什么?就象现在很多企业,把国家标准当最高标准,怎么能生产得出高水平的产品呢,无怪乎低于国家标准的产品还在市面上横行。 学校若没学好也可补救,因为航海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早
4、在北洋海军时,有刘步蟾等科班留洋的将领,也实践中学习成长的优秀人才,比如镇远舰后期的代理管带杨用霖就不是科班出身。我过去有不少同事,高中毕业从水手做起,做到船长,有的是非常优秀的船长。 悲哀地看到,这条路基本也堵死了,因为优秀有潜质的年轻人,不会上船做水手了。 向外国同行学习也走到尽头 要认识到中国与国外航海技术上有巨大的差距,不承认不行的。中海雇佣菲律宾人上万箱船,北方船务雇佣菲律宾人做 VLCC,重吊船东请菲律宾船员干都是无奈之举,一旦交学费,可不是增加一些船员工资所能承受的,何况工资还未必增加呢。 随着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成为海员的主力军,海员的素质与欧洲、菲律宾人进一步拉大,以致看不到追
5、赶的可能。 有朋友给欧洲船东散派船员,现在几乎派不起来了,英文好的船员难觅,沿海城市几乎没有了,内陆地区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受不了气,不会与外籍船员相处,与菲律宾交恶,更受不了菲律宾船员欺侮,即便做满合同,也打死不愿再去了。 连西方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都适应不了,怎么能向国外船东、船员学习技术呢。经常还看到报道,某某是中国第一个 LNG 船船长,某船中国第一个走北极航线,看到我都想笑,中国一定有外派船员早就干过了。想起 1996 年我跑日本美西的原木航线,中国船以前的确是不敢进白令海的,我们跑了一年,感觉很好啊。看到上海远洋三处一条装油菜籽的船近岸航行还用空白海图,水手与大副不和,直到把船开上了
6、干岛群岛。 十几年前当曾经无比崇敬的刘有钟背着包来推销保安体系时,曾无比崇敬的雷海船长到处寻求做顾问时,我好似明白了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了。士,该有士人的底气与骨气! 外派不仅是赚外汇,是学习西方先进航海技术的机会!需得到国家扶持的,甚至基金支持,否则路越走越窄。 低级船员差距无法弥补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呼吁,优秀的技术工人是人才。现在的薪酬制度是留不住优秀水手的。赚着与保姆差不多的薪水,谁愿抛妻别子成年在海上漂啊。 每条船的船长业务是相似的,但大副、水手业务干差万别。大副这个层级也留不住人,绝少有人做十年以上大副,都很快升任船长了。然而航海技术差距是体现在大副与水手身上的,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专用船,更是如此,重吊船,半潜船,VLCC,VLOC,LNCJ,子母船等等。 目前陷入一个怪圈,中国人造得出船,也开不好船,回想 140 年前,沈葆桢搞船政学堂,造船与航海是并重的。重造船轻航海;重买船轻管船;重高级船员,轻低级船员是要不得的。 当然,航海现在是很成熟的工业门类,也不象过去,需要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做,但毕业属于工业,实践性非常强的,正视差距,才能缩短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