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顺助学机制 资助贫困学生【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推动实施的一种信用(无担保)贷款,其目的是帮助贫困学生获得学习机会,安心、顺利完成学业。政府应将国家助学贷款从目前的商业贷款运作方式中剥离出来,制定专门的政策和运作方式,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现状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推动实施的一种信用(无担保)助学贷款,它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其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贷款学生在学期间的利息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毕业后由贷款学生自己负担利息。但这样一项受到广大贫困学生欢迎的政策,现在却处在进
2、退两难的位置。强烈的贷款需求和谨慎的放贷所形成的反差。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国家方面的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实质上是一种政策性任务,目前却被置入商业轨道运作。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事实上在不同参与者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根本的矛盾在于,国家助学贷款一方面以商业性贷款的面貌出现,由商业性银行来运作;一方面却替政府在扶助贫困学生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 银行方面的原因。信用缺失,是银行界面对的主要难题。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个成熟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只好在无法测算的放贷风险中摸索相应的约束机制。学生毕业以后自谋职业,流动性很大,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贷款跟踪和监管手段,使经办银行
3、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存有顾虑。由于商业银行绝大部分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革,逐渐建立起内部控制与考核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无担保、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银行积极性不高。 学校方面的原因。诚信教育的缺失:现在许多高校,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没有纳入学校的法制教育轨道。没有一套从贷前、贷中到贷后的诚信教育体系。学生毕业之后,学校也没有义务追踪欠款学生的去向和帮助银行催还贷款,出现违约行为学校也没有责任。所以学校方面对贷后监管和催还贷款方面的责任感也不大。学生方面的原因。就业因素:造成大学生违约的原因很多,不尽合理的贷款还贷协议是造成较高违约率的主要原因。现行的贷款协议要求学生一毕业
4、就要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并且必须定额、定期,期限短,偿还方式单一,对学生毕业后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在现今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难,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无稳定经济收入造成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因素: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恶意拖欠,有一种法不责众的心态和违约行为的“从众心理” 。 惩罚措施的缺失。我国关于违反诚信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和严密,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备,另一方面执行不力。如对于违反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有力的处罚措施,通过法律渠道追讨贷款成本大、费事、费时、费力、效果差。 改正方法: 我认为,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理顺贷款机制,才能
5、真正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国家助学贷款要“理顺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之间的关系,健全管理体制,才能满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实施。 改进现行的贷款政策。国家应将助学贷款区别于其他的商业性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应为政策性贷款,国家要制定专门的政策。应由国家成立专门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来负责助学贷款工作执行情况和监督工作。指定专门的银行来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并对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制定相应的政策,独立运作,单独核算和考核,使之与一般商业性贷款相分离。 国家助学贷款政府要进行担保。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责任就是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平。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6、,是政府而不是银行的责任。政府不但要贴息,而且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出现贷款到期无力还款的情况,拖欠的贷款应由国家偿还,银行不负担。此外,管理成本也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 延长贷款期限,降低助学贷款利率。改进还款方式、延长还款期限是解决国家助学贷款拖欠的一个有效手段。国家助学贷款应实行低息或无息政策,以减轻学生的还贷压力。还贷方式应多样化。对到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学生满一定工作年限应免还贷款或者由国家代为偿还。 建设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国家要建设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要在伦理道德、社会舆论、奖惩制度基础上有效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信用体系。要纳入其公积金缴纳、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7、、工作、收入、贷款、家庭、社会行为等全方位的信息,使其无法逃脱。令不诚信者在贷款、工作、社会信誉等方面受到惩治。做到“言而无信、举步维艰、代价惨重” 。 加强诚信教育。高校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法制教育。建立一套完整的贷前、贷中、贷后教育体制。对诚信度差(如考试作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法校纪、偷盗等行为、生活铺张浪费)的受贷学生加大奖惩力度,强化约束监督。对违纪的学生可收回他们的贷款,以儆效尤,可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完善惩罚措施。诚信建设不能单只靠教育。更要依靠法制建设。当前社会的信用缺失,与法规缺失、政策不完善、执法力度有很大的关系。加快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体系,是当前解决诚信问题的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安云初.浅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主要来源及化解对策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