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KB ,
资源ID:185992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599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doc

1、1浅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摘要:介绍混凝土高耐久性指标和要求,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方面阐述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和质量控制思路。 关键词:混凝土 高耐久性 配制 从上世纪中期以来,混凝土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以往工程中都比较重视混凝土的强度而容易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但调查显示15,许多国家的混凝土构筑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严重的导致强度下降,结构破坏甚至倒塌。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替代传统混凝土结构物和建筑,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延长混凝土构筑物使用寿命,研制并应用高耐久混凝土,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而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混凝土高耐久性

2、的指标和要求 1.1 考虑当地环境要素,为确保混凝土构筑物 100 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依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混凝土耐久性所涉及到的抗冻、碱集料反应等的设计指标为:混凝土 56d 电通量:C35C451500 库仑;C501000 库仑。混凝土的抗冻等级(56d)F300。混凝土的抗裂性应通过对比试验。混凝土首选非碱活性骨料。若使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 3.0kg/m3。 1.2 高耐久性混凝土要求的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如下:混凝土强度等级C35。严格控制水泥用量:C35 胶凝材料用量2320kg/m3、400kg/m3,水胶比0.5;C40 水胶比0.45;C50 水胶

3、比0.36。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 0.08%。大体积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优先采用双掺技术。 2 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思路 针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和要求,应以配合比设计为重点,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实现低水胶比和低浆体用量6,并将单位用水量作为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首要控制手段,贯穿于混凝土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管理。如下分别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方面阐述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和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优选 2.1.1 水泥。细颗粒较多的水泥,水化后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小毛细孔,可以使有害孔隙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需注意水泥细度的增加对降低水灰比不利,使混凝土抗裂性下降

4、。配置混凝土时,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水泥技术指标的要求:除基本技术指标满足国家标准(GB175-2007)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外,在细度上要求水泥不宜过细。此外还控制对体积安定性有较大影响的游离石灰、三氧化硫和氧化镁的含量,以及水化速度快、水化热高、需水量大、体积收缩大的铝酸三钙含量,严格控制水泥的碱含量(以 Na2O 计)不大于 0.6%,熟料中 C3A 含量不大于 8%。 2.1.2 粗、细骨料。配制高耐久性的混凝土的骨料应满足下列要求:质地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处于3冻融循环下的工程混凝土,宜进行骨料的坚固性试验,坚固性试验的失重率要低于 5%(

5、细骨料)和 8%(粗骨料) 。对于可能处于干湿交替或者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粗、细骨料中的含泥量应该分别低于 0.7%和1%。在氯盐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抗渗性较差的岩质如某些花岗岩、砂岩等作为骨料。对于重要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应严禁使用海砂。粗、细骨料中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均小于 0.5%,氯离子含量均小于 0.02%。 针对以上要求,配置混凝土选用的细骨料应为级配良好、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的天然中粗砂,级配区为区,控制其细度模数在2.62.9 之间。粗骨料应为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吸水率小的洁净碎石,粒径 531.5mm(C50 为 525mm) ,特别控制其吸水率

6、小于 1.0%,压碎值指标小于 10.0%,针片状含量小于8.0%,坚固性指标小于 5.0%。在满足泵送及施工的条件下,尽量扩大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优先选用 531.5mm) ,因为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孔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每方混凝土的砂浆和水泥用量越小,水化热就随之降低,此为配制高耐久混凝土的关键。 2.1.3 外加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应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加入减水剂后,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阻止了水泥颗粒间的直接接触,并在颗粒间起了润滑的作用,同时使水

7、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改善了拌合物的和易性,从而达到减水的目的。4许多研究表明,当水灰比降低到 0.38 以下时,消除毛细管孔隙的目标便可以实现,而掺入高效减水剂,完全可以将水灰比降低到 0.38 以下。 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应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外加剂。一方面它与水泥及各种矿物掺合料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另一方面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后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减少拌合用水量,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降低了水化热,赋予混凝土高密实度和优异的施工性能。泵送混凝土可同时添加缓凝剂,延缓凝结时间,避免因凝结时间过早导致混凝

8、土层间缝隙的产生,从而使混凝土防水、抗裂和整体强度提高,同时也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 2.1.4 掺合料。优先采用双掺技术,利用不同矿物成分的协同优势,以改善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并使高性能混凝土更经济和更生态。粉煤灰和矿粉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一方面由于其颗粒呈圆球状,加入到混凝土中后能起到润滑作用,可显著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同时在满足强度要求下可替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化热,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从而增加地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粉煤灰和矿粉的火山灰反应,进一步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使混凝土中总的孔隙率降低,孔结构进一步细化,

9、分布更加合理,使硬化后的混凝土更加致密,混凝土收缩值也相应减小。 2.2 优化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值(设计的目标强度值、水胶比、工作性、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抗渗等级、抗冻等级、56d 电通量、氯离子含量、总碱含量等)同时满足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5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CCES01-20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 、CECS220:200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 地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2005157 号)中相关配合比要求的所有规定。 采用低水胶比、双掺掺合料(矿粉和粉煤灰)或者单掺掺合料、

10、添加引气减水剂的设计思路。在完成初步配合比计算后进行试配并调整确定,保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 3 结语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我们研究原材料及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能的影响,来更好的延长混凝土构筑物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ASCE) ,2001 Report Card for Americas Infrastructure,2001. 2M EHTA P K.Concrete durability:

11、 fifty years progressA.Proceeding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rete DurabilityC.ACISP126-1,1991:1-33. 3A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durable concre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1996,10(5):375-379. 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综合调查报告R.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调6查组,1990.1. 5全国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耐久性及病害处理调查报告R.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1986. 6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达海清(1981-) ,女,青海互助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混凝土性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