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宗教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2)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离不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融会统一。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更有甚者濒临灭绝。近年来,社会与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大大提升,这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散发着光和热,发挥着它
2、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各民族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已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并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深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团结力的巨大力量源泉。人类文明的发展无可置疑是多线条的,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它与汉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各具优点和特色。例如,汉族书面文学很发达,2文献典籍很丰富,而一些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与汉族相比,较为发达。哈萨克族的口头文学极其发达,拥有大量的寓
3、言、传说、故事、歌谣和史诗。 阿勒帕米斯 、 库布兰德及阿尔卡勒克等几部颇具代表性的史诗已成为现代学者、作家们剖析、研究哈萨克族文学的代表作。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超过 80 种。演唱艺术就有几十种,舞蹈艺术有数百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民族的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舞姿,成为我国艺术舞台的常见节目。笛子、二胡、琵琶等最早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至今仍然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常见乐器。雄伟的布达拉宫、美丽神奇的丽江古城成为中华建筑的杰出代表。纳西族创制的东巴文,是世界上最完整、沿用时间最长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并称为我国两大古文字珍品。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4、盛开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中华各族人民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独特贡献。 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都根植于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每个民族在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保护好自己传统的优秀文化。保持传统不是简单的封存,而是以多姿多彩的各种文化形态进行传承。纵观悠悠数千年华夏文明,无论是宽袖长袍还是剃发蓄辫,历史的遗风不曾消逝,至今仍活现于银幕荧屏,给后人创造着难以估量的财富。保持传统也不是兼收并蓄,而是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精粹,亦即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比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舞和服饰,它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还是民族标识和精神象征,保护好这些,民族特色就恒久永远。我们要审慎
5、地剥去陈年旧屑,细致地剔析出精髓,着3力加以培育,使之壮大乃至升华,这才是极其需要做的。文化既然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变了,传统文化也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否则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古代辉煌的玛雅文化,令后人叹为观止,却在公元 10 世纪初神秘地衰落了,史家考证,主要原因是玛雅人的后代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所致。放眼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或处在不同时代,传统文化就韵味迥异。一个民族的传统有所更新,才更加鲜活;有所发展,才符合时代节拍;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我国现代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发展并不排斥其他民族的发展,也不必然地以其他民
6、族的消亡为前提。相反各民族是可以共同发展的。任何民族都不能自我封闭,自我封闭必然导致民族的衰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深入,这是符合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客观上,每一个民族都从其他民族的发展中汲取养分,同时也给其他民族的发展以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民族在吸收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也使自己民族的文明成为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每一个民族的文明都是文明的普遍性和其他民族特性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在协调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民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
7、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达到空前,各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也都达到空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较汉族和汉4族地区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至少在 80 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可见,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到了濒临解体的境地,如何对其实施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首先,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衣”才是发展之道。形式的更新将迎来少数民族传统
8、文化在本土的兴旺发展。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来说, “摩登”的现代文化毕竟距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而本土文化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与他们更贴近,同他们有着难以割舍的“血缘亲情” 。因此,他们决不会只甘于接受“舶来品”而放弃自己从祖先那里继承的东西。在全国巡回演出的新疆维吾尔族原生态歌舞麦西来甫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地图多媒体大型实地景观音乐会上,以现代高科技多媒体与古典交响乐队相结合的手法,将湘西的原生态音乐一一记录。这些现象用事实说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在本土应朝着具有时代特征,以新
9、形式来满足人们新的精神需求的方向发展,这样,它就可能拥有更多的欣赏群体和更广泛的听众基础,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其次,人才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当前民族文化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培养人才。 (1)民族地区的各级领导要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整体规划。 (2)要重视民族文化进课堂。从孩子们抓起,从5中小学的教育做起, 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我们的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比如,可以考虑使我国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进入中小学教材,使得孩子们了解中国各民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就树立起珍惜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民族地区的中学和大专院校增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国家相关艺术院
10、校也要增设民族艺术课程。 (3)制定规划,系统地培训民族文化专业人才,扩大专业人才队伍。要为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的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如新疆拜城县、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评选“民间艺术大师”活动,给民间艺人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解决生活困难,激发积极性,传承新人,从而避免“人亡歌亡” 。 再次,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在 20 世纪末,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面向 21 世纪的发展战略。因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亦不能背离这一总体文化背景,也须和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来说,新文化的出现对其无疑是一种强有力
11、的冲击。传统文化很有可能在这种冲击下衰退、变异、甚至消亡。但是,原封不动、画地为牢式的保留,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应该永远停滞在原来的发展阶段才是“正宗的” 、 “原汁原味的” ,认为少数民族人民因生活方式的改进,而导致一些以原有生存方式为生存环境的古老文化的消亡是令人遗憾的之类的想法,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背离的,不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要抢在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文化消亡之前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记录、保存工作,以保证我们民族传统文6化基因库的相对完整;同时又要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避免其传承出现断裂,在中国大文化的体系中依然保有其独特的成分。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岩.与时俱进 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李晋有.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维护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J.中国民族,2002,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