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5KB ,
资源ID:186217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62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活动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活动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oc

1、1活动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摘 要:活动理论将人认识的起点、心理的发展放在活动上,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兴趣为导引,以完成活动任务为评价标准。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建构,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信息技术技能。 关键词:活动理论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27-0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社会新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可取之处在于强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不再单纯的依靠教师讲授而被动接受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

2、前有必要了解活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活动理论的内涵 活动理论源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利亚等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他们认为活动是主体运用工具和符号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其结构系统如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活动系统是由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分工和规则)组成的。次要成分又构成了核心成分之间的联系。 21.主体。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即为学习者,是教学设计的具体执行者。活动理论中对主体的分析也就是学习者分析,应调查学习者已具有的认知水平,情感、技能等特征 。 2.客体。客体是主体想通过一定的活动受到影响改

3、变的东西。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即教学目标,或学习目的。 3.共同体。在教学系统中,共同体是指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学习者自身,还包括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4.工具。在教学系统中工具可以理解为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体工具与抽象工具。工具将活动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 5.规则。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制约、约定。活动主体如果不遵守团体的规则就被排除在团体之外。 6.劳动分工。在将活动客体转换为某种结果的过程中,需要界定团体中不同成员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这就是劳动分工。 二、活动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从活动的角度看,教学系

4、统是由一个个学习活动序列组成的,是一个师生之间有组织的共同活动的序列。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学注重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共同发展,学习者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还能提高学习者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社会交际的能力。基于活动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的步骤。 1.教学问题分析 这里说的教学问题不是学生犯的错误,而是教学系统的问题。教学3问题是教学系统运转不良的微观表现,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令人不满意的状态。对教学问题的分析通常包括:鉴别教学问题的症状与引发条件;对教学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约束条件。对教学问题的分析,主要依靠通过建立对学习活动的观察框架对学生日常学习活

5、动的观察。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也称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指了解对教学和学习有影响的有关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的过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理论性与技术性并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从而进行干预,通过在教学设计中改变这些因素而提高学习效率。 3.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者学习的知识都是通过活动进行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确定学习目标应该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着力促进学习者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学习目标的确定最终要参考教学问题分析,而不能盲目地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这需要确定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学习准备) ,并以此为标尺在学

6、习内容中选择欠当的内容作为学习目标,这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4.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可或缺。对于教学设计者而言,学习内容分析既可以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帮助教学设计的决策。传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对信息技术教材知识点的分4析,而活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工作,活动任务的设计依赖于对领域知识的整体分析。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分析可以使用信息加工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这样既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序列化,找出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确定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有助于学习活动设计。 5.学习

7、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指在完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集合。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由以下一些元素组成:达到的学习目标、活动任务、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操作步骤、组织方式、交互方式等。其中,活动任务是所有其他活动元素的主导,其他元素都为活动任务服务。 6.学习环境与知识传递设计 学习环境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活动而是用的各种学习工具与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收集、选择和整合。知识传递的设计主要体现在知识传递的顺序和组织方式、知识传递的媒体选择方式和知识的传递策略三个方面。 7.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开发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开发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作用;二是媒

8、体技术实现这种作用的可能性与成本。选择和开发的教学媒体要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目标,更应该与学习活动中的其他要素的要求相吻合。 8.教学设计的评价 5与教学评价不同,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结果-教学方案的评价。教学设计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学设计的评价参照可以是教学系统的理想模型,也可以是教学系统的实际效果。三、结语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真实活动情境中的主动探索,自我建构,通过与教师、其他同学及环境的交互,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活动理论为指导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将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由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向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模式转换。 作者简介:邱辉(1983-) ,男,青州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聊城大学在读教育硕士。 徐恩芹(1974-) ,女,硕士研究生,聊城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