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探讨【摘 要】社会实践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着重探讨高校在社会实践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考核机制、保障力度等,并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促进高校社会实践组织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组织工作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各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重点内容。多年来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了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组织工作不够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存在弊端 当前高校社会实践组织形式一般是实践团队申请立项、组织答辩、通过立项、项目实施、结题。高校一般在前期立项把关
2、较严,却在收尾工作上出现偏颇,把重点放在了评比上,忽视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导致学生为了实践而实践,忽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最初的目标。实践后期整理、成果运用才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很多高校社会实践缺乏对实践调研成果的反馈机制,多数实践报告都变成了存档资料,没有受到重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二、缺乏正确引导,部分实践走形式主义 (一)立意缺乏深度,层次不高。虽然许多高校都对实践队伍要求配备指导老师,实践队伍为完成要求,想方设法找指导老师挂名,但真2正起到指导作用的少之又少,更别说随队指导。大学生的思想、社会经历毕竟不太成熟,部分学生对实践方向把握不准,立意缺乏深度,最后往往会偏题。 (二)部
3、分实践形式大于内容。高校出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虑,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设立了专项奖项、奖金,甚至将实践成绩突出者列为保研条件,虽然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但也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实践而实践,形式大于内容,更有甚者弄虚作假,为评奖评优不折手段,使社会实践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专业优势的结合不明显 目前看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内容仍然局限在支教、调研、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形式,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内容上则缺乏针对性,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联系不紧密,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 四、保障和支持力度不够 首先,经费问题。高校对社会实践的
4、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往往需要个人承担一部分甚至全部费用,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够。现有的社会实践基地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同时,缺乏社会实践基地的分散式社会实践使得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安全保障隐患较大。大学生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难以准确分辨善恶是非。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远离学校,甚至是在偏远山区,治安情况参差不齐,学校难以覆盖管理,学生的饮食、交通、人身、财物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3五、如何解决 为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高校要切实地转变观念,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完善
5、高校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评价考核机制。高校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制定申报、导师指导、经费扶持、实践成果考核等制度。首先,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切实发挥高校团学组织、辅导员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再次,要完善评价机制,特别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不忽略社会实践的过程,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要进行必要的支持。最后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并将优秀成果加以利用。 (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
6、正确认识社会实践并积极参与。 (1)学校重视。高校要分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的能力,把课堂的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到服务社会中去。(2)加强培训。加强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成果总结等多方面的培训,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按照项目化完善过程管理和机制规范,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3)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在实践中能够为同学们掌舵引航,确保安全实践。高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结合各自高校4特点采取针对鼓励教师指导实践的措施,如评选优秀指导教师、职
7、称评定加分等。 六、引导开展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注重延续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实践基层需求调研制度,选题立项应尽可能与本校优势专业相结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项目成果的科学化,引导大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七、加强保障和支持力度,重视活动基地建设 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1)加大投入经济支持,完善奖励机制。高校应设立专项基金,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支持。同时建立奖励机制,科学地将实践与荣誉评选相结合,给予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适当奖励,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做好实践。 (2)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加快开辟实践基地。高校须加强与社会
8、各单位的沟通,在企事业单位、农村乡镇等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其次,基地的建设要尽可能提高针对性,体现大学生专业特色。以实践基地为载体,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而达到社会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切实提高实践活动的时效性的双赢目标。 (3)要高度重视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实践队伍出发前,高校要加强对实践队伍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各队伍设置一名安全联络员。在实践过程中,要实时了解各实践队伍的活动开展情况、安全情况,做到安全情况一天一报。同时,高校社会实践组织工作部门应设置突发事件安全应急小组,以便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突发事件现场。高校还应把各实践队伍安全工作情况纳入评价考核体系,督促各实践队伍加5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于贵书,韩晓雨.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现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 善晶晶.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13(12). 作者简介:吉亮(1994- ) ,男,湖南人,本科,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科创实践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