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激趣导入法摘 要: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门功课的教师都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初中教学中的激趣导入法。 关键词:生物 教学 激趣导入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72-01 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因此, “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我列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故
2、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三人看戏的故事。即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 。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 。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 。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新课。 2再比如,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
3、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二、猜谜导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
4、。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由谜底“青蛙” ,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三、实验导入 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在教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3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四、悬念导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
5、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让
6、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六、对联导入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用对联开讲,可以增强课堂韵味和感染力。在讲种子植物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对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 ”然后提问学生:“一粒豆就是指豆类植物的什么器官,而联中的金龟甲是指豆种子的什么结构?”从而导入了新课。 4七、释题导入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 ,也是教材内容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 。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可用此法。 八、谚
7、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了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水能往高处流吗?有谁见过?学生各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谈到植物的蒸腾作用。 九、名言导入 用名言导入,能怡情励志。在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先说出高尔基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饥饿的人为什么要扑在面包上” , “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不说扑在水上呢” ,这样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8、。 十、新旧知识联系导入 “温故而知新” 。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设计“血液循环”导入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5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的过渡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总之,导言,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言,能勾闪着有神的目光,引舞着灵巧的手足,萦振着颤动的耳膜,叩响了智慧的音符,激起了情感的浪花。 参考文献 1黄鹤.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王丽娜.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2. 3董楠.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