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曹辛之的缤纷世界曹辛之(19171995) ,笔名杭约赫、曲公等,解放前,任香港三联书店美术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宣传科科长、设计组组长等职,主要负责书籍装帧工作。1956 年,中国为打破西方对我国的包围、团结东南亚国家,政府将出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藏画的任务交给人民美术出版社。由于当年的印刷条件较差,还没有哪家出版社承接过如此重要的编辑出版工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动员社内和社外的力量,全力以赴编辑出版这套精装书,其中,曹辛之就是这套书设计的主持者。苏加诺总统藏画集出版后,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印尼总统苏加诺亲笔写来贺信,此书还荣获 1959 年德国莱比锡书籍艺术博览会整
2、体设计金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上获得的图书金奖。 曹辛之不仅设计过几百种优秀图书,而且编辑过许多有影响的书报。解放前,在国统区,他和臧克家等人创办诗创造 中国新诗等,影响了一代人。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 1985 年他执行主编的诗书画半月刊,虽然只是一份四开的“小”报,但其编辑含金量极高,今天重读,还能清晰地感到编辑的立意和编辑工作的到位,对我们今天的编辑仍然有借鉴意义。 2009 年,曹辛之先生被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韬奋基金会评为“新中国 60 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 。这是中国出版界的最高荣誉,也是对曹辛之先生一生工作最高的褒奖。曹辛之是著名的九叶诗人、文学家 2最先让曹辛之在国内广为人知的是
3、他的诗歌。在上世纪 40 年代,中国的文学界活跃着一个以新诗著称的九叶诗派。在辛笛、陈敬容、袁可嘉、穆旦等九位诗人当中,曹辛之是其中出色的一员。1938 年,曹辛之曾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到了重庆,他以笔名杭约赫发表新诗。杭约赫,劳动号子,顾名思义,他与劳动人民心心相印,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他为人民歌唱。 香港黄继持是这样评论曹辛之新诗的:“正是这种现实与现代质素的有机结合,使得这一派诗(指九叶 )近十年来在港台海外颇见好评。艺术上跟世界诗艺的发展同步,艺术上跟中国人民的心脉一致,特别是所表现的城市知识分子的感性与良知,容易在此地获得共鸣,并成为新诗创作再出发的先导。其
4、中杭约赫的长诗,写都市的堕落疯狂,便很有现代派风貌,但意识上又与西欧现代派有别,而表现了中国读书人的情志。 ”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曹辛之没有再写新诗,然而他并没有离开新诗。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朦胧诗出现,有着中国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新诗的影子。当年曹辛之的家是个艺术沙龙,北岛、顾城等诗人都是常客,曹辛之给予了朦胧诗人热情的帮助。曹辛之为推动新中国书籍装帧艺术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早在 1956 年,曹辛之先生就写下了书籍的装帧设计 ,详细地阐述了书籍装帧的发展和规律,十多万字,后部分内容在 1964 年收入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编印的图书出版业务中。
5、他将自己对书籍装帧的3心得写了许多理论文章,对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曹辛之曾经满怀深情地设计了 10 套毛主席诗词封面,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因“摘帽右派”未被使用。 毛主席诗词出版后,他仍然写出六千字的谈(毛主席诗词的出版工艺 ,发表在印刷杂志。谈其优,不吝溢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谈不足,也不讳言。 1985 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成立,曹辛之因德高望重和在书籍装帧艺术上的学术地位被推选为第一届会长。同年, 曹辛之装帧艺术出版。精力过人的曹辛之为了中国的装帧艺术事业,披荆斩棘,组织书籍装帧艺术展、研讨会,为年轻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创造最好的条件。应当说,中国近三十
6、年书籍装帧艺术的快速发展与曹辛之等老一辈艺术家们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多才多艺的曹辛之 曹辛之不仅是著名的诗人、编辑家、设计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竹刻家。 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时期,知识分子极为苦闷。身背“摘帽右派”的曹辛之,没有被生活击垮,达观的他,却因地制宜地发现并实践竹刻。咸宁地区竹子很多,干校的同志也曾利用竹子学竹刻,但多是昙花一现,而曹辛之却坚持下来,刻出了许多文物级的作品。尤其是毛主席诗词四体书小挂屏 篆书臂搁等作品,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 曹辛之同时还是篆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重视字形结体的风格特4点和行间疏密的变化,与他的设计一样耐人寻味。今天看来,他的书法
7、仍散发着新颖独到的气息。 曹辛之的篆刻更是与他的人一样,是浪漫和缜密的结合体。他先后刻印 300 余方,许多文艺界名人都藏有他篆刻的印章。上世纪 70 年代,他篆刻了一套陈毅元帅的词满庭芳 ,共计二十一方。为了拓印,他自制木版水印,以自己的“抱竹轩”为名,共印了几千张抱竹轩印稿 ,然后将印章拓至稿笺上。这套印谱请茅盾题签,内封齐燕铭题写“满庭芳拓本” ,共印刷 200 余本,曹辛之分赠友人,大获赞誉。我有幸留存一册,对比刚刚再次出版的同样的书,非常感慨。感慨他的多才多艺,感慨他的精力过人。 “功夫在诗外” ,曹辛之精深的修养,最终使他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面貌。所以谈到
8、书籍装帧艺术,他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一要爱书,二要和作者交朋友,三要提高修养。 我与曹辛之 我与曹辛之先生最早相见是在 1971 年,地点是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他的“家”在胡家湾。那时我 13 岁,随父亲到干校。当时的教育就是这样,除了毛主席几首诗词,唐诗一首都不曾听说。父亲看我天天玩,便每天默写一首唐诗让我背,从“白日依山尽”开始,我学了几十首。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在当年也属凤毛麟角。一天晚上,父亲带我去胡家湾看望曹辛之先生。之前,我知道曹辛之先生是右派,为此我多少有些畏惧。到了曹辛之家,看到这是一个很黑的小屋子。曹辛之先生年龄有五十多岁,刚硬的黑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眉毛又粗又黑,眼睛炯炯5有神。听说我在学诗,曹先生兴奋不已,借着昏暗的灯光,不假思索地从书架的另一侧抽出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 ,开始向我讲平仄关系,他的口音很重,我几乎听不懂,但他还是一边夸我,一边讲诗。当时心如野马的我,哪里听得下去那样枯燥的东西,准确地说,曹先生的兴奋程度远远超过我。 有缘的是,年过不惑,我却开始对格律诗感兴趣,并坚持写了十年,今年计划出版一本林阳诗草百首 ,冥冥之中,与当年曹辛之先生对我的启蒙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