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乡统筹视野背景下陇川县实现“农转城”目标的路径选择研究【摘 要】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在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正承受着由社会转型和利益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农业户籍向城镇户籍的转变的问题。由于目前户籍制度尚不完善,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相关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如果不加以调查研究,并科学规划制定合理政策,严格规范实施,势必会对城市化发展建设的大局造成影响,也会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带来阻碍。 【关键词】 “农转城” ;意义和作用;路径;障碍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经济繁荣、人口集中
2、地域的城市区,成为了企业发展和人口居住的核心地区。教育事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也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由此也推动了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企业职工涌入城市,也有一些农村人口穿梭于城市间,在各个行业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做着自己的贡献,这些人都有长期定居城市的客观需求,近年来城市房地产发展迅猛就是例证。但是,这些都需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引导,让不同文化层次、意识水平的农村人口都能真正在城市扎根发芽,成为城市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这种实现“农转城”的过程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部分。 2一、国内研究现状 建国至今,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农业大国国情决定了农民
3、和农村问题将成为我国一系列问题的本源问题。上世纪末至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提出了城市化建设和“农转城”的问题。多年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还在于人口流动,如何让农村人口不断充实到城市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一直是各级部门都在考虑的问题。就这一政策实质来看,如何解除“农转城”的诸多障碍,让农村人口在城市居住、生活成为合情合理的正常人口迁移现象,才能有效解决“农转城”的主要障碍,真正实现转移的农民与城镇居民平等、公平地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转移的农民感受得到各方面的真实的变化,主动的去适应新的身份成为引导和教育农业人口成
4、为城市新增加人口的关键。通过一段时期的实地调查,笔者应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关于“农转城”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如下: 二、 “农转城”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国内知名学者黄泰岩,张培丽表述的观点认为, “农转城”工作的顺利实施,会催生诸多积极连锁效应:填补城市需要大量体力劳动者而无法在当地顺利找到的劳动力市场矛盾;为原有城镇居民带来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增强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他们提升自身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为各地区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工业进步和科技创新提供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利好,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3模式。学者文军认为
5、, “农转城”战略是我国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又一科学国策,更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此举不仅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政策的顺利实施,更是文化兴国,让农民跟上社会发展进步节奏的关键举措,对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学者姜国祥认为,加快“农转城”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销量和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三、 “农转城”的主要障碍 (一)制度障碍。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户籍管理仍然是采取以城市和农村的大框架为分类进行分片管理的模式。从具体国情来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大部分居民都分布在农村,过着以农耕和外出务工为主的生活。
6、长期以来,我国的居民都认为能居住在城市的人是高收入群体,近年来教育和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农村人口的流动,有学历和知识的农村青年在受过高等教育之后,绝大部分都在城市的企业实现了就业,没有较高文化底蕴的农村劳动力也能在城市以生产加工为主的企业找到工作。笔者认为,目前来看,户籍制度的身份标签及附着的其他制度并没有消失。从政策层面来看,就业、参军等方面,城镇非农业户口还有着比农业户口更多的优势,这在相关政策方面都有体现。很多农村居民在经济收入有所提高后,仍然还对城市居民生活望眼欲穿却无能为力。户籍制度成为了扣在农村人口头顶的紧箍咒,一时还难以摘掉。 (二)情感和行为认同。笔者
7、认为,上个世纪,很多老百姓眼中,4由于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的居民被分为“城里人”和“乡下人”两种。在我国封建社会遗毒思想的影响下,这两种划分体现着两种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距。在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上个世纪农民与市民的交往中,农民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工作,拥有那个时代所谓“铁饭碗”的群体对农民存在明显的偏见和歧视。究其根源,这种偏见也与农民自身素质和经济条件的差异有关,但更多是来自于相关管理制度所造成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开始增大,工作不再有“铁饭碗” ,收入不高,任何开支都需要钱来解决,已经开始羡慕农村居民的生活。鉴于此,笔者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城市居
8、民和农村居民在意识上的差距已经减小,逐步走向了真正的平等和尊重。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陇川县进行实证研究,着力了解和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转城”的实际状况、问题所在。借鉴国内成功案例,又结合地方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探索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转城”目标的合理途径和渠道,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向城镇居民转移,并不断增强其发展能力。但是,由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实现“农转城”涉及到很多方面,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更具艰巨性,希望通过本文力争对同类地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廖纪英.试论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与我国当前户籍制度改革D.四川大学,2006. 2 陆益龙.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5版社,2004. 3 姜作培.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市民化J.中国城市经济,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