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决策公信力,是政府通过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它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有公信力的政府,在政治上就相当于拥有了合法性的资源;在经济上就等同于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可以节约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的成本。由此可见,公信力对于政府来说至关重要,纵观以往,政府公信力缺失很大程度上与公共决策的制定相关。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贯穿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对公众而言,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就意味着政府做出了承诺,政府若对这项政策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不成功,都是政府的失信。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力是当今社会
2、面临的两大问题,要想发展就必须先处理好它们。 一、公共决策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政府公信力通常表现为政府满意度、政府信誉度、支持度和信任度。政府满意度不仅受政府绩效和公众期望影响,还受到执政党的执政观念、作风、政策、方针路线以及社会的不和谐问题等影响,这些因素会或多或少、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政府公信力。 当前,地方政府决策失误的案例时有发生,决策失误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2009 年 5 月,安徽省蚌埠市组织 4000 名机关干部在阴雨天的上班时间扫大街,该活动被媒体报道后,互联网上立即出现对此的质疑和2批评。2011 年 3 月,四川眉山近 1000 名机关干部职工坐公车出门扫大街,此举动也引起
3、了社会的广泛热议,被批组织数目庞大的公务人员并使用大量公车是浪费财政。两地的政府决策忽视了政府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 、决策目标价值以及政策执行花费的政府成本。 二、从公共决策的视角看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一)政府机构及官员公共价值取向缺失。目前我国政策体质仍旧是自上而下的,政策的推广是由上自下的。虽然政府实质上是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存在的,但是这些构成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与行为目标,他们的“经济人”角色决定了制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既得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利益。 (二)政府的“被监督行为逻辑”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分析的那样“不管任何人
4、,遇到监督的时候,都会尽力自我保护。一旦发现问题,被监督者,首先会隐瞒或否认事实。然后会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比如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专业知识的优势,解决问题中的位置优势等,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是尽可能开脱自己的责任。尤其当被监督者的问题比较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如果社会发生重大危机事件,由于“被监督逻辑” ,政府先做的事实采取公共政策来逃避自己责任。以近年来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为例,一旦发生意外,政府首先做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利来进行掩盖真相,人们接收到的是政府愿意、允许媒体公开的信息。对于在信息获取中处于弱势的人们,任何不诚实的行为都会使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
5、 3(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科学性意味着公众认同该公共政策,只有公众认同的公共政策才会受到公众的信任,在执行过程中阻碍也相对较小。同时,公共政策是否可行也是制定时必须考虑的。在对公共政策了解的基础下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才能符合公共利益。公共政策是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工具。政策的稳定程度对政府公信力有直接的影响,政策变动过于频繁,会造成政策脱节,使政策调节产生“盲区” 。公众也会对政策失去信任,漠视政策,最终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三、从公共决策角度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当政府公信力缺失时,政府出台的政策,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被公众
6、质疑。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单单依靠政府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同时社会上各方面也要一起推动进步。从公共政策角度来说,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建议有: (一)提高公民参与度。公民的主动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十分关键。政府要拓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保证公民的参与,通过公民来促进公共政策的实现过程。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听证、提案等公众参与机制,有更多的民众监督平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依法制定公共政策,提高政策科学性和执行性。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还是终结,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必须从人民的实际出发,并且依据人民的要求而灵活变动。政策的合法性是公众接受
7、政策的前提,政策的出发点必须是公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政策4的可行性。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都不能随意的更改,政策与政策之间要相互协调,消除可能出现的“盲区” 。特别是对于那些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突发群体性事件,政府要严格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及执行过程。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国家的重要特征,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向公众提供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真正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能够有力地遏制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腐败。现时,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的数量相较以往有所增多,但是增加的程度还不够。与其让公众胡思乱想,不如通过公开的信息来加强彼此的联系,这一方面能够使政府掌握公众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也让公众了
8、解了政府的难处,政府公信力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缺失。 (四)健全政府监督问责制。健全监督机制有利于公共决策的执行,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监督是一种制约决策权力的重要形式。公共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应在公众的监督下,对于违法者以责任追究作惩罚。责任是公共决策伦理的核心概念,健全和创新决策监督和问责机制,让地方政府决策者主动接受监督,权责一致,以权尽责,真正承担地方政府决策中应该履行的公共职责,提升决策的法治化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坤龙.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与对策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C.2013,5,1. 2 傅智群.浅析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4). 53 新华网.机关干部扫大街缘何惹非议EB/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