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实施中的几点思考摘要:生源地助学贷款已经在我国实施 5 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既发挥了它日益显著的作用也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制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在总结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确定生源地助学贷款能够顺利、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 问题 对策 可持续发展 1.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当前我国资助体系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比例也日趋增高。2007 年至 2011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学生 889.67 万人,发放贷款金额 488.62 亿元。其中,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
2、人数 410.48,发放贷款金额 232.21 亿元。具体年度数据详见图 1。 2.生源地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2.1 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对银行来说成本高、风险高、利润小;其次由于生源地助学贷款经办笔数多、金额少,所以贷前调查和贷后审查都非常困难;最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最长为 14 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长时间的还款导致资金的收益很低,企业的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因此不少地方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恐贷的现象。 2.2 学生还款意识薄弱。学生只注重于贷而不注重于还,没有良好的2还款意识;其次,对金融机构的信用制度不了解,这导致很
3、多学生在银行无法办理业务时才明白信用是怎么一回事。 2.3 道德意识不强。很多的伪贫困生对生源地贷款都有一种“占便宜”的心态,觉得贷款是贷的国家的钱而且在校期间还不用缴纳利息,一旦可以钻空子就申请贷款。这样就使许多原本非常贫困的家庭失去贷款的名额。 2.4 资助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是发放结构不合理。学校之间发放不平衡,银行之间承担的额度不平衡,地区之间的额度不平衡。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在生源地贷款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对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按期还款的学生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处罚条例,这也就成了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还款的放意。 3.建议和对策 3.1 金融机构应该完善运行管理制度 3.1.1 加强贷
4、后管理,提高违约信用成本,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相互监督管理与合作。对学生的贷后管理制定相应的举措和制度,建立各银行的联合信用档案库和信用量化标准,提高学生的违约成本,并联合学校和政府对这一项举措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信用恢复制度。例如某人办理了贷款,由于未按期还款导致无法在银行办理业务,那么可以申请信用恢复。但是信用恢复的成本要相对较高,可以要求违约者免费执行社会公益活动多少小时或者多少次、利用假期去社会公益机构免费劳动、在规定时间内听够多少次银行业务培训课等措施来降低3他的信用违约分值。 3.1.2 探讨更多灵活的促进还款
5、措施。为鼓励按时还贷,银行可以提供若干奖励项目即对连续按时还贷达到一定时间的借款人给予还款期或者本息上的优惠等一系列的奖励措施,鼓励借款人按时还付本息。 3.1.3 引入市场化的担保机制,保险业与银行互补,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信用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应该积极地筹划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通过多种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彩票机构或个人募得资金。例如,建立公益性的助学担保机制,由保险公司承保,发挥社会非政府组织基金的作用。同时设立专门的银行助学贷款部门,合理加大管理力度,宣传、追踪和分配贷款资源,把助学贷款当做一个社会责任来对待。3.1.4 发展高校学生贷款的二级市场。金融机构可将高校学生贷款证券
6、化,出售给其他融资主体( 如政策性银行甚至外资金融机构) ,既可以获取信贷资金或者其他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即为我国庞大的居民储蓄增加了新的投资渠道,也对发放高校学生贷款的金融机构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本流动性更有帮助。 3.2 以法律手段增强还款保障 我国在生源地贷款违约方面的惩罚制度还是一个空白,许多学生和家长抱有反正没有触犯法律,不会受到处罚的心态而故意不按时还款。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与生源地贷款相配套的法律保障体制,从法律的层面来强制提高学生的还款意识。 3.3 加强学校管理,进行教育与引导,遏制违约源头 43.3.1 加强教育管理。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源地助学贷款,加强宣传。
7、让学生真正了解国家、金融机构和学校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有工作能力的情况下按时尽快还款。 3.3.2 建立助学贷款的感恩回报活动。规定凡办理成功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按规定履行一些低薪的校园服务或者从事校园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强制的措施不仅可以使一些伪贫困生放弃贷款,而且也可以使贫困生切实明白感恩的含义,引导他们在毕业后尽快还付本息。 3.2.3 建立起一套助学贷款的动态评估制度,加大对学生信息的调查频率,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数据库,并对学生当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助学贷款的发放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在第一时间降低违约风险。 3.3.4 加强诚信教育。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对其加强与金融知识相关的信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信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促使其养成珍惜自身信用记录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淑贤.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瓶颈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35 2罗惠妹.美国助学贷款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