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消除结构性文化贫困的思考摘 要:结构性文化贫困,既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法律制度文化、科技网络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均衡性,也指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文化非平衡状态。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结构性文化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结构性;文化贫困;先进文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63-02 人们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Oscar lewis)1959 年,首次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贫困的人宿命感、无助感、自卑感强,其视野狭窄、目光短浅,不能去认识和摆
2、脱自己的困境。可见,他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文化贫困的。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早已变迁。因此,必须对文化贫困进行新的诠释。 一、结构性文化贫困的表现 结构性文化贫困,既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法律制度文化、科技网络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缺失和不均衡性,也指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文化非平衡状态。这些对消除经济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一)生态文化贫困 2生态文化贫困,既指人的生态观念淡薄、生态文化法律制度缺乏,又包括生态文化保护和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在“资源无限论”等错误观念的引导下,人类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将地球弄得满目疮痍,生态日
3、益恶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度贫乏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几十年来,我国盛行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经营方式,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日益突出,中国创造 1 美元财富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 4.3 倍、德国和法国的 7.7 倍、日本的 11.5 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当代人与资源分配的关系,而且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问题。迄今人们尚未认识到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制度、理念缺失,生态行为 失控。 (二)物质文化贫困 物质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成果的总和,它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如衣、食、住、行、用等为目标,反映社会生产力发
4、展水平,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物质文化贫困,是指不能满足人们发展所需的物质条件的落后状态。如:经济发展状况、经费投入、额度,研究创新与发展基金,人员的福利待遇,办公条件,设施、设备、医疗保健条件,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状况、学习环境与条件、培训经费,外观形象设计,特色标识等等。 由于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我国许多地区或组织经费十分有限,长期处于物质文化贫困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严重3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未建立。因为物质文化贫困,影响了一些地区和组织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状态。 (三)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贫困 它是指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缺失,如各种制度、规章、民风、民俗等。 判
5、断一个地区或组织文化的建设程度,要高度重视其制度建设,看每个成员掌握和遵守行为规范的程度,以及工作、生活中的行为。 如有的城市精神缺失,宗旨理念不明确,居民缺乏共同的信仰和理念,认同差,对其依存度低;有的乡镇居民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社会治安状态不好,犯罪率高,人们没有安全感,不能安居乐业。 还有一些地区或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人的行为失范,粗俗化,政治笑话,黄色段子,相互传颂,公务员和学生考试作弊,党政机关聚众赌博、酗酒成风,风气不好。这些实际上也是一种行为文化贫困,直接关系到区域或组织形象和社会竞争力。 (四)精神文化(心态文化)贫困 它是指与人类精神产品、精神现象、精神动力等的
6、缺失,还包括人的情绪、愿望、要求、生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等。精神文化贫困反映在许多方面: 缺乏共同理想。领导班子缺乏进取、创新精神,组织没有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只是写在纸上,不科学,难落实。 缺乏团队精神。组织内人心涣散,内耗严重,人际关系紧张,不团4结,互相拆台、看热闹。个人本位,奉献精神差。 缺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贵和尚中等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 缺乏学习、创新精神。不能有效创建学习型组织,不能深刻认识学习的必然性、紧迫性、重要性、思想观念、知识陈旧。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工作方式、方法落后于时代,发展缓慢,竞争力弱。 缺乏服务精神。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服务意识、服务态度、
7、工作作风差,公众评价低,行风评议差。 二、消除结构性文化贫困的思路 (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 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增强文化凝聚力。反对“西方文化中心论” 、 “文化趋同论” ,走“综合创新” 、科学发展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提升本土文化的融合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外来文化的冲击力、同化力是巨大的,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力(或称吸纳力)更强。也就是说,我国文化的现代化主要靠本土文化主体的觉醒、融合与创新,必须高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重自身建设、重自身发展。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建设,逐步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现代诚信文化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加快实现人的现代化。 5(三)树立现代文化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确立“全球意识”与“民族意识”相统一的现代文化意识,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相互融合,不断创新。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应积极借鉴吸收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善深层体制和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在文化的管理方法上,要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遵循文化建设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处理好
9、文化发展的两大环节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关系;处理好“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 、 “现代文化传统文化”的关系。加强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同时,发挥媒体的整合、协调功能,加强舆论影响能力,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文化贫困具有社会性。只有每个地区和组织都消除了文化贫困,全社会才能解决文化贫困问题。当前,我国文化贫困的主要问题是主体性缺失。在我国,许多城市、行业、组织迄今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有何优势和缺点;是如何发展的,应如何建设,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缺乏文化自觉。还有许多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有条件建构自己的特色文化,但是由于人才匮
10、乏、观念落后,迄今尚未建立起文化体系,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先进单位,矛盾冲突加剧,影响了稳定和发展,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6(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学习是人的本质,发展是人的本性。学习是个人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本源。学习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发展行为。学习型组织是指能自主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克服困难,有效建立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的自组织系统。 目前,我国一些组织忽视文化建设、学习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弱,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结合实际,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 创建学习型组织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道路,如问题导向等。二是科学制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进行
11、绩效评价。三是科学进行创建活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必须把实现人的现代化,提高组织的学习力、文化力、自主创新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要认真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强考核,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收到实效,达到 目的。 (七)加强家庭和个人的文化建设 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这些社会细胞是解决文化贫困的基础和前提。目前许多社区生活设施不齐全,人们工作、生活条件差。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培训,搞好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和逐步消除文化 贫困。 参考文献 71 牛文元.中国社科院网站.2004-03-04. 2 国务院贫困地区
12、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外贫困研究文献译丛(1-3 册)M.改革出版社,1993. 3 辛秋水.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 4 吴理财.论贫困文化J.社会,2001, (8). 5 熊丽英.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J.求索,2004, (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项编号:HB09BSH012。 作者简介:牛彦翠(1987-) ,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与人的发展;郭晓君(1956-) ,男,辽宁营口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天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本管理、创新管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