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摘要】随着经济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审计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独立审计行业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审计风险压力。审计风险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也给注册会计师敲响了警钟。社会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问题,针对风险源头,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当务之急。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风险导向审计可以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现代社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问题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并且在我国推行的步骤也在不断加大。本文主要浅析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避和针对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的部分浅论。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 成
2、因;规避 ;运用推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其特点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 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 在制度基础审计中, 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 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系统、控制行为和监督。 由于内容的扩展,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3、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 这相对于原来的系统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步了很多。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 以风险为导向, 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 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 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三)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 ,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 这样审计
4、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 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四)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 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 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形成的原因 (一)源自审计主体 1.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有限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依赖审计人员有限的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胜任能力,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影响审计风险。虽然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但也
5、会因为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风险意识、法制观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2.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智力劳动是事务所审计业务得以开展的基石,失效的内部人员管理意味着审计人员能力和品质的低质量,潜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文化管理风险。事务所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遵守,进而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质量控制风险。审计报告的形成过程中有许多环节,经手人多,故审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会导致审计风险。 3.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从审计对象的演变来看,最初的会计账目审计阶段,随后审计对象扩展到资产负债表,进而扩展到对企业全
6、部经营活动和管理政策进行审查。审计的对象越来越复杂,审计人员做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在所难免。 4.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方法的固有缺陷。目前广泛采用的审计方法均以合理保证和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为前提,因此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不可避免。审计工具的相对滞后。传统的审计程序和落后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对在计算机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为审计意见的提出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5.成本效益原则:作为盈利性组织,事务所不可能一味增加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不考虑自身收益情况;成本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审计质量的局限性,也就意味着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6.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事务所为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即
7、使明知该客户的审计风险比较大,仍愿意去冒险。审计风险无法成为选择客户的标准,导致审计风险缺乏可控性。 (二)源自审计客体 1.被审计单位内部治理风险:被审单位严重舞弊。被审计单位为达到不良目的,有意篡改资料,伪造证据,使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师掌握的信息出现严重不对称。被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无内控或者内控不完善,使财务错误或舞弊得不到发现或有效控制,从而产生控制风险。此外,一些企业表面虽有完善的内控,但实质上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或员工串通舞弊,极易蒙蔽审计人员。 2.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日趋复杂,经营风险也渐大,经营风险很快就
8、会转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亦即审计风险也水涨船高。 3.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现实: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但在实践中,作为审计客体的被审计单位既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审计对象的生成者,同时又是审计业务的委托人。缺乏独立性,审计风险随之加重。 4.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变化:随着会计电算化、无纸化办公的普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已由侧重人工转为侧重自动化。电子数据处理部门主导下的内部控制,往往难以预见和防范大额、异常、偶发的交易中潜伏的错误;未经授权存取、修改资料可能会不留痕迹;设计、修改应用程序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与舞弊可能长时间存在而不被发现。 (三)源
9、自审计环境 1.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变化: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是以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为背景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势必受相关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企业舞弊的概率相对较小,审计人员所处的审计环境相对良好宽松,审计风险也相应降低;反之,则审计风险加大。 2.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难以独立对企业状况做出客观认知,越来越依靠独立第三方的审计报告来评价企业或做出决策;网络等传媒的普及,使审计报告极大的公开化,使关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群体大幅增加。所以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责任以及面临的职业风险也与日俱增。 3.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审计业内
10、认为其审计工作是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审计业务,在所有重大方面合理保证审计报告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而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将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予以揭发。这种审计期望差距,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往往需要涉及非会计领域,关注会计记录背后的其他事项,从而加大了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4.政府部门的干预:由于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上市公司及事务所与政府部门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脱钩改制。在少数项目上,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发表,面临着来自行政部门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审计风险。 5.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制度制定速度总是跟不上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不能随新的经济业务的产生而立即制定适用的会计制度。会
11、计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复杂,在实践中很难被有效地执行和运用。会计行业执法力度不严,使得很多会计职员的作假行为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力的打击。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及问题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审计,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的前提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 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在现阶段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 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注册会
12、计师的素质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是用分析性测试程序作为主要的获取审计证据手段, 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在数理统计广泛运用的前提下,为了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具有合理性和可验证性,要求根据数理统计估算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达到相应规模的审计证据。而在我国,还有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这一能力。 (二)政府监管及执法问题 各级政府的监管部门,在对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检查中,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审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所要求的全部规审计程序, 而在审计失败事故的检查处理中,更是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重要方面。但是这种只重视审计程序的形式化的检查方法, 必然会制约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开展。 (三)审计
13、程序软件的开发 我国的大部分注册会计师都缺少大量的审计程序软件,数据电子化程度不够, 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 并依据软件构建模型 , 从而经过电脑自行检查和核对, 这就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减缓, 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四)成本的增加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所关注的范围也将必然扩大,而程度的加深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随之增加,然而在激烈化的行业竞争中,这些成本并不能增加到业务收费中,这就形成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实际性问题。 四、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 (一)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我国的审计准则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的,风险
14、导向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系统化的分析和评价,较之过去的制度基础审计有很大的进步。在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中,是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制度,并对发现的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账项审计, 从而控制风险, 节约审计成本,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很多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产生的审计事故已经出现过不少。健全法律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从而可以减免由此发生的审计事故。加大执法力度,提高造假成本。只有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消除业内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使业内造假成为过街老鼠,弄虚作假的总体数量减少,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才得以降低。 (三)提
15、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鉴证职能时, 必须要了解顾客所在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和行业政策等知识结构的情况。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化工作,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和各项知识的巩固,可以加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网络化信息系统也要随之加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时,要面对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审计工作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加强与社会的信息共享,可以减短收集资料的时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会计事务所自身也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分类别、分行业来收集、存
16、储资料信息,方便以后进行审计的工作。 (五)政府加大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扶持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完善审计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但是运行之中,政府干预的色彩较为浓厚,行业自律明显薄弱。政府应由直接参与向间接调控的方向转变。理顺财政部与中注协之间的关系,建立财政部门行政监管与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监管的协调机制,由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日常检查,财政部门对已由协会检查过的事项进行抽查,并做出处罚决定,使注协真正成为行业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监管的技术优势,在效率和专业上对政府监管进行有益补充。 总之、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理论作为基础,高质量、低风险地完成审计任务,达到设定的审计目标。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还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不断的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孔慧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3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06(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