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战略研究【摘要】近年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快速,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但粗放式发展却给湖区生态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湿地面积大幅缩减,生态承载力下降,民生问题严重等。在全省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之际,本文从上述问题出发,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应有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相应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洞庭湖 生态经济 战略 洞庭湖地区主要包括湖南省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荆州市,总面积约 6.05 万平方公里。湖南省洞庭湖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1/5、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1/3、经济总量占全省近1/4,2014 年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 6436.7
2、 亿元,增长 10.1%,占全省23.8%,在全省仅次于长株潭,是我省经济发展第二增长极。2014 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湖区建设迎来新的里程碑。如何利用好政策优惠,在保护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提升保护能力,成为湖区直面的时代命题。 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洞庭湖区拥有 6000 平方公里湿地,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现代种植业的生长。自秦汉以来,湖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三湘儿女,是湖南的母亲湖。自“十五”以来,湖区经济一直在持续增长,但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洞庭湖区三市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理
3、位置优越,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地区生产总值有了较大提高,生产总值从 2005 年的 1585.39 亿元提高到 2014 年的 6436.74 亿元,年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南省平均增速,达 10%以上,在 2011 年更是达到了 22.74%,高于全省 6 个多百分点。丰富的资源优势转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湖区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4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0797 元,比上升增长 9.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2287 元,同比增长 9.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0976元,同比增长 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79.58 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省比重 21%。
4、(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发展,湖区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转型趋势逐显(见图 1) 。总体看,2010 年至 2014 年 5 年期间,湖区第一产业比例均在下降,从 17.58%下降到 13.64%。第二产业比重较为稳定,一直在 50%左右,2014 年为 49.6%。第三产业比重呈缓慢提高态势,从 34.12%上升到 36.66%。基本呈现“一产稳、二产强、三产兴”局面,为生态经济区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虽然为了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湖区污染,湖区关闭了很多造纸企业,但是洞庭湖区经济总量持续上升,很大部分是依靠当地“三高(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 ”产业,
5、资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高精尖产业非常少。该区石油、食品、轻纺、造纸等几大行业在湖南省占有重要地位,长岭煤油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洞庭氮肥厂、岳阳纸业集团、常德卷烟厂、恒安纸业、益鑫泰、洞庭麻纺厂等是全省工业的主要增长点。这些产业虽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资金投入大、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低产品产出和低产业经济力,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构成了很大阻碍。而且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加工层次不深,附加值低,与本地资源相关度低,因而对农业、工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有限,对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四)湖区民生问题突出 一方面,一些带有基本温饱性质的民生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扶贫攻坚任务艰
6、巨,以益阳市为例,2014 年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为 31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 136389 户、贫困人口 347132 人,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12.86%、农业人口的 9%。另一方面,发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民生问题,渔民上岸后的生活、工作、子女教育难以解决,少数群众还过着“起居三尺舱,捕鱼换口粮”的生活。湖区城乡“二元”结构也很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28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76 元,前者是后者的 2 倍多;城乡基础设施、卫生服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公平,农村学校硬件差、教师少,难以满足居民对孩子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 二、洞庭
7、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 洞庭湖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湿地,湿地面积广大,对周边具有重要生态平衡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独特,自然资源富饶,是鸟类、鱼类、野生植物天堂。然而,由于多年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湖区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湖岸支离破碎,不容乐观。 (一)湿地面积萎缩 洞庭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 ,曾经是我国最大淡水湖泊,新中国成立以后,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由于湘、资、沅、澧四水来水量减少以及长江泥沙来量加大导致湖盆泥沙沉积量大增,再加上 20 世纪 50-80 年代大规模“围湖造田” ,湖区面积不断缩小,1896 年 5400 平方公里,1949 年 4350 平
8、方公里,1954 年 3915 平方公里,1958 年 3141 平方公里,1971 年 2820 平方公里,1977 年 2740 平方公里。目前平均湖泊面积 2740 平方公里,与 1825 年 6200 平方公里相比,减少了一半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 2010 年湖面面积最小,仅 472平方公里。已经连续多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水位较往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近 10 年最低水位仅为 21 米,2013 年已经提前一个进入枯水期。 (二)水体污染严重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和城镇发展造成了大面积“三废”污染,部分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由于大量含硫化合物排放,沅水流域和岳阳市区已经形成显著酸雨带。
9、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染水排放,特别是造纸、制革、屠宰、和肉类加工、电镀、印染、化工等部门所造成污染,使湖区水含化学耗氧量 COD 和生化需氧量 BOD5较高,重金属污染严重。特别是湖区养殖业的无序发展,大量粪便直接排入水中,很多湖泊由往日的清澈见底变成现在浑浊不堪、臭气熏天。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多年监测数据显示,从 2013 年起洞庭湖出口断面再度出现五类水质。1990 年至 2002 年,洞庭湖湖体、出湖口断面各时段水质中,二至三类水质占比为 37%,四、五类分别占 53%和 10%,没有出现过劣五类水质;而在 2003 年至 2013 年的十年中,劣五
10、类水质占比已达到 5%,四、五类水质分别为 49%和 46%,二、三类水质断面已经消失。地表水不能饮用,地下水也受到严重影响。在南县浪拔湖、华阁等乡镇,原来广泛使用的“摇把子井”早已取不到水,深层地下水位也逐年下降。 (三)生态承载力下降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功又消除了。 ”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使很多鱼类的洄游通道受阻,一些鱼类不能去上游或下游活动,原始的生态系统结构已经发生恶性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洞庭湖水体受污严重,湖区水质降低,给湖区人蓄饮水、农田灌溉造成重大不便,动植物生存环境受
11、到污染,中毒死亡现象十分严重,白鳍豚在 2007 年已经宣布功能性灭绝,2015年 12 月见诸报端的江豚因食物污染造成死亡的案例就有 30 例。很多珍贵水生物数量骤然减少或灭绝,动植物食物链维持受到威胁,候鸟种类和数量也在迅速减少,冬季到洞庭来看鸟难以回到过去的壮观。 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意识,从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实现根本转变,要绿色发展解决居民的收入问题。一切问题的根源即在于“穷” ,解决了穷,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而解决“穷”的问题,就必须从湖区特色出发,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
12、有,以“特”取胜。 (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目标 (1)改善湖区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洞庭湖。国务院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生态文明为建设主题,将洞庭湖打造成为我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这为我们推动生态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同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一样的高度,形成“五位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是神,必须纲贯神穿,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协、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绿色发展第一被提到发展理念的地位。新一届领导政府也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曾多次就生态文明建
13、设作出指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之洞庭湖重要的生态地位和已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湖区水、地、林的保护,是重要的战略目标。湿地面积稳定,蓄水功能得到增强;河湖联通顺畅,防洪抗旱能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清洁无污染;农业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青山绿水,人水关系和谐,再现“八百里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景象。 (2)增强生态经济发展后劲,共引湖南经济。湖南目前有四大发展板块: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湘西、湘南,四大板块覆盖全省,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洞庭湖是生态经济发展区,是第二大增长极,处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区的腹地,要增强板块实力,提高极化效应,为长株潭提供农产品、生产要素供给,
14、为长株潭工业产品消费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中央对湖南的“一带一部” (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新定位,为我省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得到国务院回复,这一区域成为长江经济带在湖南这一块的最大支撑。洞庭湖是湖南直达长江的门户,能够带动湘、资、沅、澧四水,实现江湖联通,辐射 74 个县市。湖区素有“鱼米之乡” 、 “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与资源,能够发挥优势与长株潭共引湖南经济。 (3)建立生态产业体系,追求低碳发展。从农业、工业、三产三个方面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高标准农田比例,每亩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采用测土
15、配方、统防统治的现代生产方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发展质量得到提高;延长农产品价值链,融入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元素,促进三产的融合发展,农业潜力得到充分挖掘;通过文化价值的包装,创新营销宣传方式,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得到提高。工业方面,通过工业园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量得到增加,工业增加值占 GDP 总量得到提高;改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相互合作,构建专利产品的研发、应用完备体系。第三产业方面,创新金融产品,丰富产品类型,能够使需要资金的企业都能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得到需求满足,使社会公共领域能够得到足够资金进行开发;电子商务发挥巨大能量,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发展有序,最大
16、限度满足企业成本降低和居民生活便利。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重点 (1)建立湿地补偿机制。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湿地补偿机制是唯一途径。借湖南、湖北共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学习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经验,研究出台湿地补偿办法 ,按照“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下游对上游进行经济补偿。首先要建立制度保障,将生态补偿纳入法制化轨道,将生态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第二要明确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主体,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农民。政府是机制的执行者和资金的重要来源。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最终落脚点。农民也是参与者,农药化肥使用也要在环保法规定的范围内。第三要保障资金
17、来源,上游要发展经济必然对下游生态产生影响,因此下游必须支付上游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够补偿上游为了环境效益而失去的经济效益。下游资金的来源主要应是中央政府的拨款,地方政府从每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中拿出专项资金保障需求。第三对于企业和农民这两个与环境直接联系的活动行为者,要制定严格的排污的标准,如果一旦超过要进行责令停产整改和进行罚款。 (2)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最大的区别是生态产生污染少,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农业是洞庭湖的优势,长期以来也是国家的金盆子,借此生态经济区建设之机,要整合区域内农产品资源,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有一定市场基础和规模的产品,通过文化包装,强势
18、推向市场,扩大市场知名度,以品牌取胜,以质量为保障;推广测土配方、统防统治技术,减少土地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是“强国之基” ,湖区应该紧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循环工艺、低碳工艺,减少污染排放。 “现代服务业是发展的新鼠标” ,湖区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现代旅游业。创新金融方式,允许民间资本在一定门槛下进入资本市场,解决“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利用电子商务,把特色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尤其要发展互联网+县域,利用县域经济的繁荣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村美丽,推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疏通港口,发挥城陵矶港口
19、的通江达海优势,利用“一带一路” 、 “一带一部”的战略机遇,将湖区的产品运往全球各地;利用交通优势和区内三国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忧国忧民情怀,做好精品旅游路线规划,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湖区特色景点的待客能力。 (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015年度工作要点为纲领性文件,切实落实环湖公路建设、千亿园区培育工程、铁路工程建设、城陵矶新港区建设等 10 大标志性工程把创新、协调、共享、绿色、开放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湖区每项工作。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 “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 (2)发展现代农
20、业。首先要抓好土地流转。完善流转户的劳务输出问题,让一些农户自愿参与到土地流转中去,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后的保障,减少流转后顾之忧,提高流转意愿。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引导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促进规模经营。第二,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促优势产业升级。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生态发簪;加强品牌管理,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同类产品向名牌产品集中,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第三,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条件成熟的合作组织开展区域合作与配合联动,引导农民加入合作组织,推动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实行集约化经营,以统一生产、批量经营的
21、方式,形成农产品销售的固定通道。第四,加快“名牌”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搞好“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作,让更多具有特色、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走出去” ,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产以及肉、禽、蛋放心品牌。 (3)发展新型工业。首先,要强化生态优先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只有全力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山好水好的生态优势,才能实现优势发展、长远发展、永续发展。第二,要强化工业园建设。优化园区软环境,增强企业入驻意愿;完善配套设施,降低入驻企业生产成本;在“大招商,招大商”的同时,加大专业化招商力度,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充分考虑产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湖区产业和区域外大型企业的关联度提升;加强同沿海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联系和合作,探索整体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尝试以“飞地”模式合作建园;简政放权,简化入园企业的各种手续。第二,建立健全针对企业层面的人才引进奖励方案,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条件,以奖代补,给予激励。加强回流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造湖区园区用工信息平台。第三,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府奖励和扶持的力度,建设良好平台,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企业要切实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创新主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