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及思考【摘要】大学生是微信的应用主体,面对这一现实,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也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积极探讨如何运用好这新的技术载体。本文通过对微信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进行利弊分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微信 辅导员 运用 一、微信初步具备教育功能的雏形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通常需要借助平台才能落实工作,例如,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需要通过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也是通过班干部传达就业讯息,或者开主题班会进行面对面服务咨询等进行。课堂、班会都是辅导员开展工作最常用的平台,因为它们都符合实现教育目的
2、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大学生聚集地;第二,沟通较便捷;第三,学生有反馈。而如今,当微信进入人们生活的视野,笔者发现微信也符合以上三个基本特点,并为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自媒体,微信的功能非常强大,它同时拥有了评论功能、交友功能、图文发布功能、实时交流与沟通等功能,这些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社交、娱乐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情感与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还能得到关注者的实时互动与反馈(例如,点赞、评论、转载功能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微信因牢牢抓住了人们好奇并渴望被更多人关注的心理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微信上的畅所欲言为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供了预警渠道。因此,微信这
3、种强实用性为高校辅导员播撒教育种子提供了新的优质的土壤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表达观点、了解学生、发现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这些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得微信初步具备教育功能的雏形。 二、微信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带来的机遇 (1)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传统的网络教育主要通过课堂、网站等单一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只是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接受,教育效果不佳。但通过微信及公众平台,辅导员可以直面数量庞大的关注者,实时向学生分享最新时事资讯,解读社会热点,展示校园文化、开展评比倡议等活动,实现信息的大范围快速推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构建一个亦师亦友、其
4、乐融融的教育环境。借此,原本需要通过课堂、网站等实现网络教育的任务有了更好的依托平台,学生和辅导员也都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2)有助于畅通学生管理渠道,增强凝聚力。对于辅导员而言,如何架起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对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保持畅通了解是其工作的重点。而学生对微信的广泛使用,正好为辅导员提供了传播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据调查了解,通过微信发布消息相比于通过 QQ 发布通知,前者能更快收到学生的回复和反馈,因此微信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畅通了学生管理渠道。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私密谈话,从而实现点对点的情感联络,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辅导员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出
5、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与方法,而且增强了整个学生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有助于明确工作职责,促进专业化发展。自 2004 年以来,国家以各种文件的形式支持和鼓励辅导员长期从事此工作,使之不断职业化和专家化,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辅导员工作的界定模糊、学生管理事务繁杂、工作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阻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当微信育人普及到一种程度之后,辅导员就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微信相结合,例如,在后台构建学生信息数据库,通过绑定学号、上下课考勤、作业提交、成绩录入等操作,把线上线下的工作分开,并进行权限设置,不仅明确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辅导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
6、在专业提升和发展之上。 四、微信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1)消解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效能,对其主导地位提出挑战。虽然说辅导员传统的教育模式一直被人诟病,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和管理者的地位和威信。而在微时代下,微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解读方式,满足了追求个性化、价值多元化的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辅导员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在增进了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和学生之间的实际接触,从而有可能削弱了辅导员的育人主动权。因此,如何兼顾两者,既走进学生世界,在渗透思想教育时不被他们排斥及反感,又能够持续占领并主导这一教育阵地,是辅导员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
7、(2)占用了辅导员的私人时间和精力,对其工作素质提出挑战。通过微信育人,首先要求辅导员付出极大的个人精力和时间。不论是发布朋友圈,还是运营个人微信号,都需要辅导员掌握当下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经常推陈出新,所发的内容要求不仅能够迎合学生需求,而且能够达到育人目的。因此,辅导员能否在处理日常事务之时兼顾微信育人并达到效果,对辅导员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弱化了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对其工作影响提出挑战。首先,微信实质也是一种网络交流平台,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会逐渐成为“低头一族” ,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地将网络与现实区分开,从而导致心理认知产生偏差;第二,长期使用微信也会使时间变得碎片化
8、,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第三,微信上丰富的信息和内容容易让学生过分依赖、相信微信,从而越来越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都将下降。因此,微信的广泛应用也容易弱化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对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带来间接性地不良影响。 (4)高估了辅导员和学生本身的接受度,对其工作实效提出挑战。在实际调查中可以发现,辅导员和学生的个人微信虽然会互加好友,但是都会设置分组,在发布一些消息时对其设置不可见。这说明至少存在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打心底里真正接受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育人工作这种方式。同时,学生通过微信平台与辅导员进行交流也没有达到频繁和普遍的程度,很多学生甚至出于隐私原因会回避关注辅导员的个人微信账号。这说明学生本身对辅导员“介入”自己的私生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与反感。因此,辅导员通过微信育人,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春雁.大学生使用微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 (3). 2刘楠.微时代背景下的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科教文汇,2015, (14). 3马晨.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求知导刊,2015, (9). 4潘正荣、曾杨娉.微信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基于 X 大学的实证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