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摘要】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化学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析当前我国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无论对于化工产业还是我国国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以化工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弱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化工 国际竞争力 一、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结果的实现指标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盈利率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由于企
2、业获利情况的统计资料较难获得,而且当主要分析国际竞争力结果时可以假定其所获利润与市场占有率为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主要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指数来考察我国化工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实际结果。 (1)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是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该商品出口额的比重,评价一国某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小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表明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竞争实力,反映了国际竞争力的实现程度,某国某产品 IMS 值越大,表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 (2)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表示一国(地区)的某
3、类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从而反映某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该产品来讲,是处于生产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优劣势的程度。该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 和 1 之间。 (3)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标(RCA)由巴拉萨首先提出并用于测算一些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该指标反映是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率,反映一国出口商品在国家市场上的地位。 (4
4、)进出口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指数是同类产品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较,可以直接反映一国某类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并间接反映该产品的质量与附加价值。进出口价格指数=(出口额/出口数量)/(进口额/进口数量)若该指数大于 1,表示出口商品质量高于进口商品质量,小于 1 则表示出口商品质量低于进口商品质量。进出口商品价格比反映的是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的质量比较,与本国进口商品的结构和品质层次有关,不能根据某些产品进出口价格比较接近,就认为我国该类产品质量与国际水平比较接近。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这些产品中,我国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质量层次较为接近。 二、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0 年,我国化工行业以 5
5、.23 万亿元产值排名世界第一、作为一国化工行能最重要标志的乙烯以 1418.9 万吨年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磷肥与农药等 20 多种化工产品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亦间接证明下调关税并未给中国化工行业带来损害。下面具体分析化工行业国际竞争力,特计算有机化工产品、无机化工产品、染料与鞣革、医药产品、精油及香膏香水原料与抛光清洗剂、肥料、初级形态塑料、非初级形态塑料、其他未提及化工材料制品等 9 类分行业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指数 ,计算结果显示:在无机化工产品、医药产品、精油与香膏香水原料及抛光清洗剂三类产品上,中国始终具有微弱国际竞争优势,但该优势正不断下降;在肥料产品上,中国的国际竞争劣势不断改善,并在
6、 2007 年扭转为微弱国际竞争优势,且不断强化该优势;在有机化工产品、染料与鞣革、初级形态塑料、非初级形态塑料、其他未提及化工材料制品上,中国始终处于国际竞争劣势,且该竞争劣势均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表明中国这些化工分行业已经受住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击,并正通过调整国内供给与需求以及产品结构,以改善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的原因 (1)外部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和变化。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如反倾销、环保安全问题、国内进出口政策和关税调整以及国际上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性壁垒等等,其影响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产品进出口量和价格的变化中。此外,近年来
7、由于国内部分化工产品的能力扩张较快,过去自身缺口较大的产品现在自给率大大提高,进口需求下降,而自身产能充足的产品在能力扩张、内需趋缓的形势下,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拓。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涉及化工行业的承诺基本到位,即取消配额和其它进口限制、减让关税、给予外国公司贸易权和分销权等,我国化工产品将面临市场全面开放、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增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新的更严峻的挑战。(2)化工产业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我国化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分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分档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分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过剩和短缺并存。一方面轮胎、油漆、农药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大量闲置;
8、另一方面许多重要化工产品严重短缺。分档次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产品加工程度浅, “三高”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所占比重低。如化肥中的高浓度化肥及复合肥、农药中的新型高效农药所占比重较小,技术含量高的有机硅、有机氟、高分子塑料合金、工程塑料聚甲醛以及新型生物化学品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3)经费投入少,缺乏创新优势。我国化学工业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研发投入比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来看,工业技术进步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技术创新,即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本国的自创,表现为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
9、是核心技术;另一类是扩散性的技术,即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对其他国家已有技术的模仿和学习,当然也可以购买,通常表现为拥有较少的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不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但可以通过接受其他国家产业技术来实现本国产业的增长。我国目前大部分化工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技术来源主要来自于发达工业国家的技术扩散,大部分工艺技术和关键装备仍然是成套引进的。产品技术开发薄弱,质量档次低。 (4)基础设施水平低,缺乏规模效应。化工产业是装置性产业,生产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决定了化工产品的成本、质量,从而也就决定了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总体上说,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大多数
10、炼油厂是为加工低硫原油设计的,如加工高含硫原油则需进行炼厂改造。中国化工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还引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对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构成巨大压力。如 2010 年我国化工行业单个企业平均产值与平均利润、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5)节能减排任务重。化工产业企业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该行业能耗水平较高,如 2009 年该产业万元产值能耗远超工业平均水平,但医药制造业能耗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其国际竞争力亦相对较高;该行业高科技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缺乏,主要依靠劳动力、环境等成本优势开展加工贸易,导致化工产业污染物
11、排放相对严重,特别是废水和危险废物排放量比工业平均水平高 2-3 倍。随着国家推进“节能减排” ,化工产业生产成本将提升,会严重影响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最终制约国际竞争力提升。 四、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我国化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科研资金不足、开发能力薄弱、企业规模小等有很大关系。我国应加大化学工业的改革步伐,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制定化工产品外贸战略。首先,加快实施外贸多元化市场开发战略。在继续开拓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东南亚市场份额的同时,要加大对非洲、中东、南美和东欧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努力
12、开拓我国化工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空间。其次,加快建设化工出口基地。结合大化工集团、大化工基地的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效益好、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改造重点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产品技术的步伐,在国际市场上磨炼自己,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最后,加强化工外贸出口的组织程度。为了避免出现出口秩序混乱,相互压价 竞争(这是国外对我国化工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原因之一)的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努力提高我国化工产品的组织程度。当前要切实加强对纯碱、烧碱、轮胎、胶鞋等几项大宗化工出口产品的组织协调工作。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分为行业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13、从行业的角度看,我国应该扩展精细化工新领域,发展资源节约型化学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级。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加快现有化工企业的改组,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信息用化学品、轮胎等行业;调整和控制有机原料和中间体、涂料、染料、无机盐等行业的发展,促使产品生产分布和结构更加合理。对纯碱、甲醇等部分投资过热、产能增长过快、已出现产能过剩或有产能过剩趋势的产品,要适当加以抑制,以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从产品的角度看,我国应加强化学产品的深加工,以国内市场需求大的有机
14、化学原料、化肥、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产品以及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学品和新型化学品为重点 (3)重视扶持新兴化工产业和产品。未来化学品市场正在向精细化、功能化和特种化等新兴化方向发展,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推手,在国内外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化工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应重视新兴化工产品的开发,国家政策应特别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倾斜,制定相关政策着力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如医药、精油等新兴应用化工产品,提升中国化工产品贸易竞争力。 (4)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保持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要从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15、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与改变科技投入的主体结构相结合,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欠明确,与此同时,必须提高研究开发效率,选题、过程评价、市场反馈及计算、计划、管理和营销各环节的结合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的关键。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是加强监测、避免侵权、保护本身利益的必要措施,要善于利用专利策略进行研究开发,并要将掌握的专利技术形成技术许可证。 (5)加强对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建设。这是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我国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化工企业和产品的竞争能力,ISO1400 是国际性标准,是一种绿色认证,世界各国都在执行。我国化工产品的生产必须顺应国际
16、环保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将制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工产品技术标准。高度重视化工产业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各级政府和化工企业要加强对技术问题及其影响的研究,学会在国际贸易中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化工产业的利益。 (6)推动化工产业的规模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化工企业数量庞大,但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产能过剩、无序生产情况突出,因此,政府要进行宏观统筹,组织建设化工产业集聚园区,创造优越的化工行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吸引国内外投资,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提高整个化工产业的规模力和经营效率从而提高化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化
17、工人才对中国化工产品的发展和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高校应加强与国外知名化工高校的沟通联系,充分学习国外如美国德国先进的化工技术知识,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同时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各级部门应当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优秀的化工人才。 (7)发展化工产业的循环经济。面对日益紧张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我国化学工业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力度,以保证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除了尽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装置、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之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不二之选。一是要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园区, 将产业
18、链上下游化工企业在园区内集中起来;二是要加大环保投入, 建立公共环境保障体系;三是要将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生产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闭环循环经济模式,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 从招商开始就构建有机连接上中下游企业的一体化产业链, 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参考文献: 1赵亮.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2卢艳秋,余戈,朱秀梅.提高我国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3董海英.中美化工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4金梦吉.入世十周年:我国化工行业国际竞争力再分析J.现代商业, 201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