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摘 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 GDP 的 5.3%。在我国汽车工业 60 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 214 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 OEM 配套市场及 A
2、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 2014 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 2.35 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 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 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 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 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
3、业数量的 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 37%,这其中 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根据专业资料统计,我国排名前 10 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主体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而前十家企业的零部件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0.36%。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相对比较分散,需要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零部件出口企业集团。 3.贸易主体的特征 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零部件制造巨头由于在核心技术、资金实力、销售渠道及知识产权上的强大优势,始终占据着零部件高端产品以及 OEM全球采购中有利地位。在汽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高达 90%。如今跨国
4、公司不仅仅满足于在高端市场的呼风唤雨、独占鳌头,更是将触角延伸至低端市场,挤压本土企业传统的出口市场。 以长江三角洲及沿海一带为主要代表的民营及国有企业在汽车 AM 零部件出口贸易中发挥着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占据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在我国外贸政策与体制放开后,专业外贸公司已风光不再,比重已大幅缩小,但是凭借深?止?际贸易知识、世界贸易规则,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等优势,专业外贸公司始终在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中发挥独特、互补和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规模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真正产生规模效是从加入世贸组织后的 2002 开始,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量突飞
5、猛进。我国零部件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不仅满足了国内汽车主机厂的 OEM 配套需求,而且产品出口至世界 220 个国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国。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近五年的贸易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规模每年增幅明显,在整个汽车商品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我国汽车零部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虽然全球出口市场有所下滑,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增幅趋缓,但在全球市场份额始终趋于上升,由 2009 年的 5.23%、2010 年的 5.74%,达到目前的 6%以上。 三、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已基本覆盖到
6、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随着近 10 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技术工艺和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已经奠定了以发达国家为主,以新兴市场及次发达国家为辅的基本格局。 以下是最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排行前 10 位的目的国家及相关数据: 2011 年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1)美国 60.94 亿美元, (2)日本 20.08 亿美元, (3)韩国 11.15亿美元, (4)德国 9.21 亿美元, (5)俄罗斯 7.42 亿美元, (6)加拿大5.92 亿美元, (7)英国 5.32 亿美元, (8)墨西哥 4.93 亿美元, (9)伊朗 4.55 亿美元, (10
7、)印度 4.37 亿美元。 2012 年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1)美国 96.32 亿美元, (2)日本 49.72 亿美元, (3)韩国 23.33亿美元, (4)德国 11.73 亿美元, (5)俄罗斯 11.66 亿美元, (6)加拿大 8.74 亿美元, (7)墨西哥 7.9 亿美元, (8)泰国 7.67 亿美元, (9)英国 7.56 亿美元, (10)马来西亚 7.17 亿美元。 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个国家的出口额占到汽车零部件出口的 68.88%。 2013 年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1)美国 161.0 亿美元, (2)日本 66.8 亿美元, (
8、3)韩国 31.9 亿美元, (4)俄罗斯 25.5 亿美元, (5)德国 21.2 亿美元, (6)英国 21.70美元, (8)墨西哥 15.2 亿美元, (9)巴西 14.5 亿美元, (10)加拿大 13.5亿美元。 出口前 10 位国家的总额占整个零部件出口额的 57.98%,美国、日本、韩国,出口的三强占据份额的 40.88%。 2014 年数据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1)美国, (2)日本, (3)韩国, (4)德国, (5)墨西哥, (6)俄联邦, (7)英国, (8)加拿大, (9)马来西亚, (10)印度。 其中,墨西哥同比增长 33%;美国同比增长 15%;英
9、国同比增长 13%;印度同比增长 12%。 2015 年 1-7 月出口金额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 (1)美国, (2)日本, (3)韩国, (4)墨西哥, (5)德国, (6)加拿大, (7)英国, (8)泰国, (9)马来西亚, (10)印度。 其中,墨西哥同比增长 33%;美国同比增长 15%;英国同比增长13%;印度同比增长 1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汽车工业强国都是我国排行前 10 位的零部件出口市场。美国、日本、韩国始终位居前三位,而美国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在过去的 10 年中,中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国出口量增长了 700%,在美国零部件进
10、口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从 2%提升到 10%以上。2014 年,中国对美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达115 亿美元,比 2010 年的 53.7 亿美元增长 2.14 倍。 四、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品种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产品种类随着技术的引进与创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已经从以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逐步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趋势,并正在形成以零部件及功能件为主体的出口产品体系。 1.出口产品品种分类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划分为三大类产品:第一类为竞争力强性、价比高的产品:以材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为特征的产品,主要有:起动电机、交流发电机、万向节、球笼
11、、刹车片、刹车盘、三滤(空滤油滤机滤) 、水泵、离合器、散热器、支撑件、控制臂等。 第二类为竞争力与国外接近的零部件产品:以技术相对成熟、制造工艺比较先进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主要代表的产品有:汽车电子电器件、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底盘件(减震器、转向机部件) 、空调压缩机、发动机部件等。 第三类为目前竞争力弱的零部件产品:以被国外技术垄断,无法突破知识产权的或刚起步的高技术产品,这些产品尚需要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断创新,逐步发展以后再走向国际市场。主要代表的产品有: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动变速器、智能产品等代表当前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零部件。 2.零部件出口产品的相关数据
12、根据海关 2015 年最新的统计数据,在汽车零部件分类产品中,汽车驱动桥的出口 3.97 亿美元,增速最高,达 14.70%,车身出口金额为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4%;安全气囊装置出口金额为 3.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7%;减振器上半年同比增长 9.67%,出口金额位列细分类产品第一,共 11.4 亿美元。 五、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特征 1.关键零部件的出口被外资垄断 由于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在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及制造能力上受到各种制约与限制,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与出口被外资所垄断。同时,随着我国在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规模不断增大,挤占了发达国家的传统市场,加剧了国际市场对我国汽车
13、零部件企业的围堵及贸易壁垒,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贸易。 2.民营企业分化严重面临转型升级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主体除了外资、合资、国企及上市股份制企业,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以“分散、弱小、各自为战”为主要特征,生产带不集中,用于研发的资金和人才不足,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整体实力较弱,产品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品类,难以与国际跨国零部件企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零部件向中低端市场扩张,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压。 3.无独立营销体系、无独立产品品牌 汽车零部件是涉及到安全性、舒适性、多环节、服务链长等的特殊产品。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没有系统的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基本依赖国外的全
14、球采购体系、采购集团、独立或专属分销商以及服务连锁网络的采购渠道。在汽车零部件后市场的出口贸易中,基本无法使用独立的品牌,而是根据采购商的品牌与要求以贴牌或中性产品出口,鲜有自主品牌及包装设计的零部件产品。 六、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之瓶颈 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走过 60 多年的历程,但是我们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开发能力、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关键零部件产品上的竞争仍处于劣势。我们唯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瓶颈,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厚积薄发,达到新的飞跃和高度。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瓶颈主要体现在: 1.产品制造成本的瓶颈 劳动力资源优势、上游产业优势 、
15、区位优势等一直以来是我国出口贸易得以高速发展的法宝。但是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再上升,制造设备的升级换代,开发费用、市场拓展费用以及节能减排等等成本的增加给企业带来了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国际零部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本国同质同类产品、国际上同质同类产品价格厮杀,出口企业受到价格与成本的双重挤压,利润空间十分狭小,盈利能力普遍下滑。事实上近几年我们的产品在劳动力资源、价格竞争力上已经逐渐丧失了优势。外需采购有向更具价格优势的金砖国家和东南亚等国家转移的倾向。 2.产品技术升级的瓶颈 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前沿技术投入不足,产品结构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高心新技术的差距在拉大
16、。近两年研发投入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平均比例只有 3.03%,低于国内 4%5%的平均水平,大部分的民企研发投入更低。研发能力难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本无法与国际跨国零部件企业相抗衡。同步化研发、模块化供货和中性化发展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趋势,而技术升级的瓶颈源于资金、研发、成本、人才、规模、模块化等等瓶颈的叠加。 3.产品知识产权的瓶颈 在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领域中,外资企业掌握着知识产权,同时拥有 90%的市场份额;而本土零部件企业由于研发水平低,没有自主品牌,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基本上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我国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无法适应同步化研发要求,在全球 OEM 零部件采购
17、中处于劣势,在 AM 零部件市场一直扮演贴牌代工的角色。随着外资零部件在中国的持续扩张并下中低端市场下行,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4.营销渠道手段的瓶颈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主体基本是依赖国内和国际汽车零部件专业展会以及企业网站来拓展和巩固国际市场。在潜在市场的开发上缺乏有效营销渠道及手段。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主体普遍面临贸易渠道的瓶颈。 信息对称已使零部件出口的传统销售方式面临危机,激烈的竞争使得生存环境正在动摇,多层级的贸易渠道、单一品种的贸易方式将越来越受到冲击。综合渠道整合商、服务商将逐步兴起并将在 AM 零部件出口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8、。 七、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前景展望 全球的汽车产业资源大量向中国集聚,使得中国有机会实现产业战略升级换代,使得产品技术、市场、资本和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更加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从原来的学习者和跟随者,逐渐向全球产业的竞争者和资源的整合者转变,而这种角色的转变将更多地惠及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环境一直面临国际经济低迷、外需下滑、成本上升等外部与内部压力,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世界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零部件出口贸易必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新一轮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资源集成中达到新的高度。 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充满信心主
19、要基于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巨大的 AM 及 OEM 国际市场 全球每年约 1200 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以及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 1000 亿美元的采购需求,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发展及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和机遇,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主体谋划着拓展更大市场份额,以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巨大蛋糕。 全球汽车 OEM 和 AM 两大市场具有不同特点与空间。OEM 市场取决于全球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总成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供应结构、提高竞争力而普遍采用的全球采购。而 AM 市场取决于各国汽车保有量的规模,它与各国经济的波动变化关联度并不高,只要规模保有量的汽车在使用,巨大的
20、AM 市场就必然存在。 虽然在零部件出口贸易的激烈竞争中,本土企业面临外资跨国公司的围堵,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面对新兴市场国家竞争对手的追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出口贸易始终挑战和机遇并存。 2.强大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我国早已将汽车工业包括零部件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颁布多项扶持政策,2011 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中明确指出发展零部件的重要性,鼓励由“整车制造”向“关键部件的制造和研发”转变,为零部件行业的产品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针对本土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领与扶持下,我国设立了多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生产出口基地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