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南孟荣,一、主观与客观,中华书局在1936年出版的辞海中作如下定义:主观,心理学名词,通常皆以能知者为主观,所知者为客观;如物我之关系是。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辞海中将主观和客观定义为: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客观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或指认识的一切对象。,对主观世界的客观性理解,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的意识、精神现象很多已成为被认识的对象,如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对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精神病理学、人工智能的成果等,并且很多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被揭示,如神经生理生化学、神经解剖学等。,临床心理学的实践证明:很多的人类心理现象是自然的,具有客观的物质基础,是主观不能控制的,
2、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如: 青春期发育后就会对异性有欲望 面对重大考试就会紧张 用脑疲劳后就会开小差 内原性的抑郁症、幻觉、妄想症状 (精神分析的本体还原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心理现象可分为主观心理现象和客观心理现象两部分: 客观心理现象: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主要由客观的可研究的物质条件所控制。,包括: 本能 人的本性 基本情绪 条件性和非条件性的思维 情绪行为反应方式、无意注意 心理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是意识认识的对象),主观心理现象:主要由主观意志所控制的心理现象 主观意志 有意识的思维与行为 有意注意(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观”),心理的主观与客观,主
3、观,客观心理,相对状态,人类病态痛苦的根源 分不清自我和他人心理现象的主客观性 病态的压抑 病理性强求 回避,二、对客观人性(客观心理)的理解,(一)人际人性(二)情性(三)欲性,对人性的理解,人的特性和本质哲学家人的本质社会学家人的社会层面的特性:集体主义、利他感、民族精神、个人主义、心理学家人的心理活动普遍的规律性、心理现象的共性。任何心理治疗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精神分析、存在人本主义、行为学派。整合的倾向性:尽可能对人性的全面的理解,人际人性,人际人性之一:偏好正性刺激“拍马屁”现象、“闻过则喜”现象人际不等式:赞扬者所付出的被赞扬者所得到的作用:集体气氛 夫妻关系
4、儿童教育 领导艺术两个原则:真诚、被在意,人际人性之二:自我性思维和行为的目的指向自我利益相关时为自己考虑多一些:竞争提升、 奖金、分房对人际往来利益判断的失真: 不等式:实际付出小于感觉付出 实际得到大于感觉得到嫉妒心幸灾乐祸性:传谣,人际人性之三:寻求归宿性远离孤独、归宿于某个社会团体、拥有一定的社会人际网络自我力量的加强希望情感被共享相伴性,人际人性之四: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将自己的情绪转移给他人的特性对负性情绪的转移予以理解:被伤害时、亲人之间对正性情绪的转移予以利用:求爱、加薪、酒桌上的公关,人际人性之五:他人尊重性显示欲:关注被冷落者、消除嫉妒心、调 节他人行为他人评价:面子攀比性:比
5、他人强,人际人性之六: 个别性个性上的独特性、情感上与归属性相对的独立性个性上的独特性:魅力所在 能力所在 学会与独特性相处情感上的独立: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上的静土、有自己的隐私、独处的机会人际之间的距离感,人际人性之七:两性相吸性三种不恰当的态度: 看到他人的两性相吸现象时感到不愉快 不能接纳自己对其他异性的渴望 将与异性的一般接触夸大化作用: 缓解不良情绪、 部分满足被压抑了的欲望 调节人际氛围和个人行为,人际人性之八:喜新厌旧性 得到后的失落感(找不到真爱的青年画家) 情感的曲线 (被遗弃的“贤妻良母”),人际人性之九:恋爱情感的变色性“爱”对优点的夸大性、“厌”对缺点的夸大性,情性,
6、情性之一:必要性,存在的都是必要的悲剧的意义精神垃圾桶没有不应该的情绪和情感,情性之二:两极性,正性:喜、爱、满意、欣慰 负性:悲痛、惊恐、焦虑、厌恶、 羞愧、愤怒,两极性的相对性:同一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 三个影响因素:1.认知方式:利弊相融、福祸相依、“塞翁失马”、“失败是成功之母”、战争。是心理治疗的着眼点:考试成绩、半瓶酒、天气(快乐取决于我们自己) 2.心境 3.预期,两极性的矛盾性,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是心理病理的温床,与欲望的矛盾性有关美味花钱欣赏电影花时间上大学玩游戏离婚面子,情性之三:动力性,情绪情感能给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对行为的驱动作用,极端会失
7、控,学会相处(回避、过程性),层次越高越持久对感知的偏差作用:心理的、躯体的对欲望的加强或阻抑作用,情性之四:发泄性,能量的蓄积,劝哭情绪的表达:心理表达、躯体表达情绪的心理表达: 五个层面:向自我表达 向他人表达 向环境表达 体验的表达 升华的表达 心理表达不良者躯体表达会加重躯体化、隐匿性抑郁,情性之五:过程性,理解负性情绪过程性 :焦虑、恐惧、悲痛、失恋 愤怒停顿疗法(打孩子、摔东西、离婚)正性情绪的过程性:喜欢、爱、幸福感,情性之六:非理性,不可控:第一次当众讲话、第一次求爱、 不该失落的情感、小孩哭闹 行为的冲动性:学会相处 对理性的损害性:愤怒、恋爱 病理情绪影响更重:焦虑抑郁,情
8、性之七:转换性,向其他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转换: 感知觉 欲望:情绪不好时,食、性、购物 情绪之间:抑郁与愤怒 躯体:各个器官系统(注意阴性的转 换:遗忘、失音),欲性,(一) 生存需要,食欲性欲安全,(二) 情绪体验的需要没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生存意义、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将是人类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心理学的实验。吸毒酗酒嫖娼病理性赌博游戏,(三)生存加体验的需要,性爱美食爱与尊重运动与竞技文学艺术与审美价值自我实现(完美的生存与体验),三、常见的心理病理机制,(一) 压抑是文明的必然、是成长的必需。适宜性的压抑:在行为层面病理性的压抑:意识层面,1)过度的食压抑:经济条件:太
9、差、太好生活节奏:快餐、工作餐及非进食 目的的餐观念:节食、健美、勤俭 情绪:被挑剔的孩子生理:两个昌盛时期,过度的性压抑:性欲有着先天的不足,它需要两个人来完成,因此它先天就带有社会性、要顾虑到他人的感受、要有一定程度的压抑过度的压抑是指对性欲望的全盘的否定 怕见男人的女青年 没有生活兴趣的女孩 强迫症的贤妻良母 焦虑症的丈夫,过度的情压抑不敢说“不”不敢说“爱”不敢说“痛”,2) 强求源于安全的需要,个体的人太渺小 满足愉快的条件 1愉快 欲望的高低 对欲望满足的预期,(1) 完美主义的要求对自我心理现象的苛求(开小差、失眠)对自我生理现象的苛求对自我社会存在状况的苛求:比他人强、他人评价
10、、(丢面子、下岗)对他人、社会、环境的苛求(2) 决策困难犹豫不决、病理性执着(3) 享受能力低下,3)自卑否认自我人性和自我价值、一种内在的卑贱感源于压抑与强求、且互为因果缺少主见、过分注重他人评价争强好胜、自大崇拜权威喜欢看到他人的失败发展不平衡的迹象回避挑战,4)负性情绪的恶性循环,焦虑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预感不好结局失控感濒死感各种心理生理症状,主观化我要负责,对焦虑的焦虑,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焦虑的体验和症状上,强迫的恶性循环,原因(刺激),不“该”的观念、情绪或欲望,害怕症状,注意力过分集中症状的兴奋灶上,主观化,四、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症状层面:症状的客观性阻断恶性循环心理动力层面:症状背后的动力性原因人格层面:人格的主客观的相对性,常用的治疗技术,客观化: 客体化 (作为认识的对象:抽离、第三只 眼、内省、自我体验) 合理化(情绪) 人性化(人性、欲望) 必然化(心理规律) 客观共情图,常用的治疗技术,主观化: 选择多样化:认知、行为 积极化:动机、资源 归还责任:行为责任辩证化: 主客观的相对性:接纳“不接纳”、放下“放不下” 无为而无不为 ,谢 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