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摘 要:“互联网+”新常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教育;必要性;现状;对策 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38 次提到“创新” ,13 次提到“创业” ,尤其 2 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同时,也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可见,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如何激励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业
2、已经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高校的教育职责,也是响应政府号召的举措。 一、 “互联网+”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 措施。 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5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是高校的办学方针。由于既没有学历优势,又缺乏“211” 、 “985”这样的名牌高校光环,高2校毕业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处在劣势地位
3、。要顺利就业,高校毕业生只能依靠自己学到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应该秉承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样即可以促使自己顺利就业,还可以为同学和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创业的需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互联网技术降低了大学生创业成本,增加了大学生创业机
4、会,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根据我们的调查,32.7%大学生会选择开网店作为自己的创业类型。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开网店不需要租金,投入的启动资金相对较少,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创业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实体商店能够面对面与消费者交谈相比,在虚拟世界里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更难,因为你不知道你的顾客的真实身份,很难有针对性进行商品营销。这就需要网店店主不断进行创新思维,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因此, “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创业不仅要求大学生掌握网络技术,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
5、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适应“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创业需求。 3(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互联网+”新常态下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早在 19 世纪就强调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包含了创新精神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进入 21 世纪,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江泽民同志 1995 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
6、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技能、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多数高校创业课程是选修课程,授课面比较窄。 很多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创业课程,但大部分院校都是把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在湖南省内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将创业基础课
7、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计算学分。例如,中南大学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规定了 32 学时,2 个学分。其余的高校都是作为选修课程,面向部分在校学生开设。而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的4学校更少,甚至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创业学这门课程。高校创业课程开设率低、授课范围的情况窄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 21 世纪初。2002 年,我国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 9 所大学作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8、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显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师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重大瓶颈。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授课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由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来兼任,既没有深厚的创业基础知识,也缺乏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这些授课教师都是从自身专业角度来讲解创业课程,例如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讲授创业课程主要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容易造成创业知识的片面性,无法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同时,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
9、重讲解理论知识,轻视或者难以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就导致创业教育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创业能力得不到提高的问题。 (三)高校对创业教育定位不清晰,重视程度不高。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对开设创业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部分高校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只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有少部分高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很少有高校真正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真看待5创业教育。由于对创业教育定位不清楚和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高校不大重视创业教育,在资金、师资、场地等方面投入比较少,从而导致大学生普遍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效果不认可。我们课题组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51.2%的被调查大
10、学生认为本校开展的大学生很一般,只有 3.7%的大学生认为很好。 三、 “互联网+”新常态下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新常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需要广大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业能力,在新一轮即将到来的创业大潮中迎风破浪,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因此,高校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一)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提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
11、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高校领导应该从国家发展大局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教育部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要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建设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同等重视,同时安排和考核。另一方面,6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与学院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合并,整合为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领
12、导和协调。 (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 “互联网+”新常态下创业,要求大学生必须了解一些基础的互联网知识,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业需求,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在校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通过开设网络技术公共基础课程,让学生懂得如何把互联网技术与创业结合起来,帮组自己成功创业。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足是制约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参照公共基础课教师配置标准,足额安排专任教师以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专任教师可以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也可以由学校相关的其他专业教师转岗而来。第二,加强对创
13、业课程专任教师的培训,实行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让他们真正了解和参与创业过程,获得创业工作经验。第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可以从社会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力量和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兼职教师可以通过作创业知识讲座、开展“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参加学校的创业教育。 (四)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训基地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创业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空闲的建筑物进行简单装修后,提供给在校学生开展创业试验。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例如,万达集团的“万达7集团大学生创业计划”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万达集团于 2013 年 9 月 7日推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十年计划,即从 2013 年到 2022 年累计投入不超过 5 亿元,提供约 500 个万达广场店铺,支持 1000 名大学生创业。企业向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训岗位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钟林.如何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Z.人民论坛网,2013-3-1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53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