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摘要:开展农村文化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云南省农村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现况、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旅游;问题;对策建议;云南省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除了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区域优势,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打造适合区域经济发展之路。云南省是全国城市化率较低的省份,农村人口仍占全省人口的大部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广大农
2、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云南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云南省农村地域广,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又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民族风情、革命胜地、异域情怀给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肖佑兴、明庆忠(2001)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发展的思路。饶蕊(2011)分析了云南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的思路;李亚、李宏等(2007)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幸岭(2008)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杜云路、杨庆等(2011)对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进行了阐述。由此可2见,对云南乡村文化旅游研究的较少,对云南乡村旅
3、游的成果较多,乡村文化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对云南这个多民族的省份来说,加强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问题 (一)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农村文化旅游起步较晚,跟云南的旅游大省不相符合,目前的农村文化旅游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和著名景点周边。大部分以城市和主要景区为依托,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条件,发展农家乐、农业园、农村生活体验园等形式的休闲旅游产业,有的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如昆明的一丘田、蓝莓庄园等,但是,说到底,这些形式都是属于农村旅游的范畴,文化因子影响少。 (二)存在的不足 1. 无整体规划,各自为阵。目前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除了一些城市郊区
4、和主要的景区外围由政府统一规划外,其他农村地域还存在着无整体规划,各自为阵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地域的农民自行投资办“农家乐” 、做工艺品等,造成无序竞争,市场混乱;另一方面就是某些地方政府盲目跟风,模仿著名景点的模式,不因地制宜,一味蛮干,造成“千村一面” ,脱离了地方农村文化特色,最终导致农村文化旅游产品的粗制滥造,既影响了原有著名景点,也造成了当地农村文化资源的浪费。 2. 农村文化过度商业化。由于农村文化旅游的规划不统一,各地农村居民及旅游开发主体各自为阵,互相模仿,不注重因地制宜,脱离地方特色,导致一些旅游产品千篇一律,雷同现象十分普遍,不能开发出3新的农村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青
5、黄不接。还有一些农村地域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无原则更改传统节日,一些农村文化旅游景点是天天过节,更有甚者,有些景点为了盈利,随意更改或添减内容,改变了原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农村文化旅游商业化过度。 3. 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大,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云南省农村大部分地域是山区,而具有云南特色的农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存在于山区的农村,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零散,以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两个州市为例,玉溪市 666 个村委会,只有 467 个村委会建有文化室;大理州近 1000 个村委会,建有文化室的村委会也只有 602 个,更不用说那些少数民族贫困乡镇了。再就是由于农村
6、交通不便,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游客只能望而兴叹。农村许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古建筑、传统技艺等由于资金缺乏而逐渐破落失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不能开发出来,造成农村文化旅游资源的闲置浪费,山区里的农村居民只能 “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 4.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市场混乱,无统一管理,重开发轻治理,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农村地域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为满足游客的口腹之欲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游客不注意导致森林火灾,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堆积与排放等造成生物物种的减少,植被破坏,土壤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资源条件 1. 特有的民俗民风。云南是全
7、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给云南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4云南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民风有傣族的“泼水节” 、 彝族的“火把节”“赛装节” 、纳西族的“三朵节” 、白族的“三月街” 、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傈僳族的“刀杆节” 、佤族的“新米节” “摸你黑” 、布朗族的“洗牛脚” 、怒族的“鲜花节”等、摩梭人的“走婚”等。 2. 农村饮食文化。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的生活在平坝,有的生活的山林,有的生活在高原,有的生活在河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让人津津乐道,如哈尼族的“长街宴” 、 佤族的“鸡肉
8、烂饭” 、傣族的“竹筒饭” 、彝族“砣砣肉” 、白族的“三道茶” 、阿昌族的“手抓米线”等。 3. 农村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内容和形式称得上是多姿多彩,不同的民族服饰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彝族作为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其服饰就占四种主要类型中的三种,即红河型、滇东南型、乌蒙山型,还有一种谅山型主要在四川;傈僳族的“俄勒” ,“俄勒”是傈僳族服饰中头饰的一种, “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贝、小铜珠编织而成的,妇女们戴上“俄勒” ,头顶上的片片海贝如同银月高悬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众星捧月;傣族的“筒裙” “筒帕” ,傣族生活的区域都比较炎热,服饰上呈现出适应气候的特点,特别
9、是筒裙,傣族妇女穿着筒裙,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女性苗条身材之美,无论走路或做事,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宽松透气,适应炎热的天气,让人凉爽。 4. 农村民族歌舞。彝族的左脚舞、敬酒歌,傣族的孔雀舞、双面鼓舞、鱼舞等,哈尼族的大鼓舞、棕扇舞、5木雀舞、罗作舞等。 5. 农村建筑文化。白族的“三坊一照壁” 、彝族的“一颗印” 、 摩梭人的“木楞房” 、基诺族的干栏式竹楼、哈尼族的“蘑菇房” 、傈僳族的“石板房”等。 6. 农耕文化及田园景观。云南省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经济发展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独龙族、怒族、德昂族、基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目前仍然保持着刀
10、耕火种型的生产方式;彝、白、普米、拉祜和部分藏族及澜沧江东岸的傈僳族为主的山地耕牧型生产方式;苗、瑶等民族为主的山地耕猎型生产方式;傣、壮等民族为主的丘陵稻作型生产方式。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表现出多样的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如元阳哈尼梯田、罗平油菜地、西双版纳橡胶园等。 7. 农村红色文化旅游。云南省革命老区主要分布在滇东、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等地区,共 47 个革命老区县。红色景点如元谋县龙街金沙江渡口、威信县扎西会议旧址、会泽县水城红军扩红纪念园、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红色旅游景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金沙江皎平渡、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渡口、腾冲县和顺艾思奇故居、香格里拉县中心镇公堂等。这些红色
11、文化均为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具有一定的革命教育意义。 三、云南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云南省农村文化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各地区在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时各自为阵,呈现出无序的特点,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农村文6化旅游发展的规划性和科学性。一方面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云南省少数民族许多都散居在高山峡谷,有的民族还是直过民族,如独龙族、基诺族、拉祜族、傈僳族等,这些特有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具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因此,我们在对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尊重其文化特性,突出其精华,扬长避短。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文化旅游开发当中的主导作
12、用。云南是全国的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每年到云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加,许多景点已经超过了其游客承载量,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等,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未来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应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各知名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对云南农村文化旅游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产品。 (二)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农村文化旅游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为载体,把旅游与农村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云南农村文化多样,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农村文化本身是不能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要想把这种文化
13、展示给国内外的游客,必须借助于旅游这一载体,把云南的农村文化带向全世界。马关县的阿峨新村,农民自己创作版画,并进行市场营销,不仅引来四方游客,还为村民创造了经济效益; 还有鹤庆县新华村、剑川县狮河村、石林县阿着底村,他们都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地方民族文化产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云南省是全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内游客选择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旅游的7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其次,云南地处边境,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相望,泛亚铁路的修建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云南省各地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具有各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 (三)多渠道整合资源,
14、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把农村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就必须整合社会各资源,多方融资。一方面,要采取以政府为主体,联合投资商,农民入股的方式进行资金的整合。政府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投资商主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农民入股与投资商的投入共同发挥作用,农民入股主要是使农民都能参与到农村文化旅游管理中来,都是管理的主人翁,会更注重形象,消除不正当竞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国内国际区域合作的良好形势,进行文化旅游的合作开发,吸收国内外资金。 (四)坚持文化的传承性与纯洁性,防止过度商业化 由于旅游活
15、动的开发,经济效益至上,为了获得暂时的经济效益,一些景点赌博泛滥,严重影响了农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文化产业的建设不仅仅是解决经济效益的问题,还关系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农村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正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族文化发展的灵魂,把握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评定,制定农村文化遗产保持制度和落实保护措施;加大农村旅游景点的综合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合理举办民族民俗节日,防止8过度商业化和舞台化。 参考文献: 1肖佑兴,明庆忠.关于开展云南乡村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2饶蕊.云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今日民族,2011(12). 3李亚,李宏.云南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2). 4幸岭.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5). 5杜云路,杨庆等.云南石林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6陶犁.论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思想战线,200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