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古代“蒙学”谈当代儿童教育摘 要:中华文明绵延两千多年,其儿童教育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当代儿童教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培养人生良好习惯的作用越来越小。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重心以及两个突出特点的论述,提出当代儿童教育若要长远发展须从中国古代传统蒙学教育里汲取精华的观点。 关键词:蒙学;儿童教育;传统教育 我国历来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 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之说。中国古代“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八岁至十五岁的教育阶段,称之为蒙学阶段。 1 蒙学教育的重心及其突出特点 孔子曰:“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儿童时期养成好的习惯,那么他的思想行为就能
2、很自然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王符在潜夫论?德化中说“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胜于德,莫美于教,莫善于化”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1。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肯定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效果。朱熹认为:“蒙养弗端,长益浮迷” ,若儿童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长大后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2再要弥补就极为困难了。古代儿童教育不仅是其成人教育的基础,更是起到了伦理教化的作用。研究古代的儿童教育思想,批判的继承这一历史遗
3、产,对探讨当代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殷、周时期,就已经为贵族子弟设立了小学。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即我们所说的“教以事” 。他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智识未开” ,理解能力很弱,所以这些“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知之浅而行之小者” 。 “大学”阶段才“教人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小学生可塑性强,教之以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及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历史上,蒙学一直受到极大重视,各类蒙学书目近二千本,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
4、富,堪称世界之最,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2但很遗憾的是三字经 、 百家姓等经典的蒙学教材在当代儿童教育阶段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蒙学教育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我认为以下两点最为突出。 (1)先入为主,重视习惯的养成。古代蒙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朱熹的童蒙须知为例,在学习方面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等。在生活方面要求:“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3文字笔砚,百凡器
5、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长处。取用即毕,复置元所” ;“凡饮食之物,勿争教多少美恶”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人一生的基石。 (2)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编写教材,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来教以不同的内容,如小学“教以事” ,大学“教以理” 。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道德诗歌占有很大的比例,以此激起学生的乐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南宋吕本中童蒙训中说:“后生学问,切须理会曲礼 、 少仪 、 仪礼等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及先理会尔雅训诂等文字,然后可以语上,下学而上达,自此脱然有得,自然度越诸子也。不如此,则是躐等,犯分陵节,终不能成。孰先传焉,孰后传焉,不可不察也。 ”遵循儿童的
6、生理及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因势利导3。 2 当代儿童教育内容失衡 (1)学生的教科书内容越来越深奥,家长盲目给学生选择参考书。学生学习的内容一年比一年深奥,小学在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在学高中的知识,一层层恶性循环。这是当代儿童教育内容的纵向失衡。 (2)学校急于与中考、高考接轨,学校不考不教,学生不考不学。古代蒙学所宣扬的小学“教以事”在当代根本不存在。儿童沦为学习机器,成为家长满足私欲的工具。家长包揽了学生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安排了学生学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小到儿童,大到成年人呈现知识储备的畸形的态势。许多国人在国外污染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让这些人没有基本的文
7、明素质,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4然”估计可以解释它。 3 当代儿童教育应从古代蒙学中汲取智慧 我们既然可以敞开胸怀汲取国外优秀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为什么不可以以开放的胸怀来重新审视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呢? (1)儿童教育阶段应着重“教以事” 。学校应设置生活类课程,比如,教导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比如坐姿、握笔姿势、学习要求(眼到、手到、心到) 、学习方法等。再如,以生动形象的事例、典故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要勤劳勇敢等。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生生涯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家长也应该提高认识,从自我做
8、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教育滞后或者“变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家庭教育课程对社会开放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中国的家长需要指导、需要与时代接轨,他们对此类知识的渴求远大于教育类专业的学生。这也是高等师范学校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2)重新审视儿童教育阶段的教材。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步往下压缩。现在的高年级小学生解题能力堪比以前的初学生。笔者建议取消小升初考试和中考。学生在儿童时期若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开阔的心胸,那么孩子进一步的学习还是问题吗?我们的大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发达。小学五年的数学,以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商一年就可以学5会。以成年人为例,要正式的学习一国语言,二三年都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学了十几年英语,多数还都是哑巴英语,那我们从幼儿时期就学习英语究竟能收获了多少,浪费了多少时间?因此,我认为,重新审视、编排我们国家中小学的教材,以平和、开放的胸怀汲取中外教育精华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贵洁.略论我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教育特点J.教育研究.1998, (5).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