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问题摘 要 近来,教育部关于撤销“985 工程” 、 “211 工程”的新闻甚嚣尘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又一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高等教育改革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大学董事会制度。早在上个世纪,民国大学就引进了董事会制度,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进程由此开始。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学董事会,期冀其在资金筹措、科技合作、桥梁纽带和协调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董事会 中国化 高等教育 方 帅 赵心欣 摘 要 近来,教育部关于撤销“985 工程” 、 “211
2、工程”的新闻甚嚣尘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又一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而高等教育改革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大学董事会制度。早在上个世纪,民国大学就引进了董事会制度,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进程由此开始。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纷纷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学董事会,期冀其在资金筹措、科技合作、桥梁纽带和协调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大学董事会 中国化 高等教育 2作者简介:方帅、赵心欣,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0.110 一
3、、 中国大学董事会的历史沿革 中国大学(仅指中国大陆)董事会制度出现于上世纪 20 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云南大学和暨南大学借鉴欧美高校建立大学董事会制度。之后,以民国、解放后、改革开放、新世纪为时间节点,总体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制度。 (一)民国时期 为了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和经费管理的问题,民国大学在借鉴西方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基础上,谋求建立自己的董事会制度。1917 年,清华董事会成立。由于当时清华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庚款,所以其设立董事会的目的是管理清华学校的基金和经费。 国立东南大学则不同,其设立董事会的初衷是在当时北洋政府无力承担办学经费的情况下筹集资金。 另外一方面
4、,为大学争取更多的资源也是当时学校设立董事会的一大动因,比如当时的交通大学。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体制上学习苏联模式,因此大学董事会不再设立。 (三)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整个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3成为改革对象,在这一背景下,许多高校的董事会建设开始展开。1978年,汕头大学复办,接着便恢复了董事会制度,并且在其办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新世纪前后 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199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结束。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成立大学董事会的浪潮。比如:1988 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董事会,1995
5、年复旦大学董事会,1997年西北大学董事会,2003 年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分别成立。 二、大学董事会“中国化”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大学董事会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确始终没有成为“家人” ,距离感仍然十分清晰。 (一)现状 目前,全国约有一百所高等院校成立了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等相应组织,基本上覆盖了大多数重点院校。这些高校董事会基于其决策力的大小,主要扮演着咨询指导、半决策或决策机构等三种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其在筹集资金、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对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在制约高校发展的经费问题,并且在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方面作出
6、了一定成绩。 2011 年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其 2015 年发布的南方科技大学章程中明确指出“学校实行理事会治理制度。 ” 并且,理事会是其决策机构, “其主要职能包括聘任或解聘校长,根据校长提议聘任或解聘副校长,审定学校章程及财务预、决算报告,审批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4度工作总结和计划,审批学校人力资源等重大制度,决定行政单位和学术单位的废立及学校其他重大事项。 ” 应该来说,这在大学董事会的“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南方科技大学在建校之初就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并且它明确指出了大学董事会在其办学中的地位。这也表明,在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
7、,大学董事会制度将会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基石。 (二)法律地位问题 无论是 1995 年颁布的教育法 ,还是 1998 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法,都没有对大学董事会这类机构的性质进行说明。这意味着大学董事会只能依附在大学之上,不具有法人资格,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不具有法律主体资格,就不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事实上,大学董事会既不是最高权力机关,又不是决策机关,其只能按照董事会章程运行。 另外,法律地位不明确,实质上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摇摆不定的体现。一方面,改革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挑战“共产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又要董事会发挥职能,能够为高校发展带来足够的经
8、费。 在一个提倡依法治国的社会中,任何组织或者决策者做出决定,都需要对行为的合法性负责。然而,高校董事会法律地位的缺失,权利义务关系的不明晰,使其很难坚定的履行职责,无论是决策还是监督。名不正则言不顺,在高校董事会这一制度安排上显得十分贴切。 (三)大学章程问题 52011 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 ,其中写到:“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有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的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应当在章程中明确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地位作用、组成和议事规则。 ”至此,官方文件中出现了对大学董事会的规定。 不同于北美的“一校一章程”制度,我国对每一所大学章
9、程单独立法并不具有实践性,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大学章程作为部门规章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教育法的渊源,给予其较高的法律层级。然后在大学章程中对董事会的法律地位进行清晰的规定。但由于我国有高等教育法进行各种限制,留给大学章程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太多,要想真正把董事会制度作为自主办学的一种形式落实还困难重重。 (四)与政府关系问题 似乎今年来中国高校的负面报道频频出现,而这些表现背后,折射的不是个人道德品质或者个别措施不到位,而在于大学最为根本的制度设计中忽略了公众对大学治理应有的话语权。 要使高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公众利益为己任,就要在高校的权力架构中突出公众的利益。 美国大学董事会是典型的“外行董事会”
10、 ,即代表公共利益的成员在董事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享有“最终制度性权力” ,其使命是“在确保大学或学院的历史在通向未来之路的过程中发挥序幕和激发作用。 ”。董事会的职责包括决定学校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制定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为学校募集办学经费;选拔任命校长,考核监督学校的管理工作等。 6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是高校董事会发挥作用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的简政放权,一步一步让高校的办学权力逐步增加,但是 1998 年的高等教育法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申,让这种倾向变得捉摸不定。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仍然是大学董事会建设过程中的拦路虎。 (五)董事会成员问题 一般来说,中国大学董
11、事会成员包括政府代表、校长、教授、工商界人士等。并且,政府代表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且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安排下,每一方所代表的利益都有掣肘的因素。董事会成员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显然公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很多懂事单位,名义上在产学研方面和学校进行合作,实际上则是利用董事单位的身份与社会争夺资源,在经费捐赠时要求获得优先选拔毕业生的权力。 再有,董事会成员对大学董事会这项事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它们获得身份之后谈不上认真对待,有的成员更是不出席会议,而直接派自己的代表出席。 在每位成员都具有极强的功利性,都想为自己的代表的利益团体带来最大的利益的背景下,不能期望这样的董事会能为高
12、校的良性发展带来什么转变。 三、改善大学董事会中国化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大学董事会的法律地位 7没有合法的地位,大学董事会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进行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首要目标就是要从法律地位上对大学董事会予以保障,让其敢于行驶职能。 国家要彻底改善高校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是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或者退一步,修订现有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大学董事会的合法性进行确认。这样,我国大学董事会在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发展道路上将有长足的进步。 当然,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是一件慎重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教育部牵头,联合与之有关的部门,颁布含有确认大学董事会法律性质、地位、运行机制等关系的部
13、门规章或者暂行条例。充分调动大学董事会成员的积极性。让其确实履行自主管理,依法办学的职权。 (二)调整与政府的关系,探索中国特色制度 大学董事会制度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探索的核心内容。其关系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实现程度。一些专家在对大学董事会制度进行谈到时提出“双进入制度” ,即在大学董事会中引入校党委成员,在校党委中引入董事会成员,交叉任职,从而确保董事会与与党委之间关系的和谐。另外,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不能逾越的红线。因此在内在作用机制上,首先要保证党委的坚决领导,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大学董事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在保证党委对学校办学
14、方向及稳定等重大问题负责的前提下,将学8校的管理决策权移交给董事会,明确它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权限和地位,使其成为大学的改革者、执行者、培育者、协调者和服务者,体现其管理、服务、协调的功能。 (三)强化社会问责 强化社会问责,关键在于政府向社会赋权。要想让社会对董事会成员的功利行和不作为问题进行问责,要让社会力量参与大学董事会的建设中来。在政府向社会放权的过程中,强化社会改革力量,使其对大学董事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 社会力量参与大学董事会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公开,使公众享有知情权。所以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等教育动态数据库,把权威信息定期向社会发布。 注释: 任小燕. “自治”抑或“他治”?民
15、国时期公立大学董事会制度性质的历史考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7-94. 南方科技大学章程第一章第六条,2015 年 5 月. 组织架构南方科技大学.http:/ 王绽蕊. 中国公立大学董事会:似“董”非“董”的迷局.董事会.2007(8).43-45. mericanAssociationofUniversityProfessoo.StatementonGovemmentof College andUniversities.AAUP Bulletin,1966(52).375-79. 吴景松. 论高校董事会角色定位.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92003(1).23-
16、26. 参考文献: 1湛中乐、苏宇. 对中国大学引入董事会制度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2周光礼.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4(9). 3秦学智.对高校董事会发展的几点思考对中国传媒大学董事会发展的个案研究.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2). 4周建国.加强大学董事会建设 发挥大学董事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5董泽宇.美、日大学董事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
17、6.10.110 一、 中国大学董事会的历史沿革 中国大学(仅指中国大陆)董事会制度出现于上世纪 20 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云南大学和暨南大学借鉴欧美高校建立大学董事会制度。之后,以民国、解放后、改革开放、新世纪为时间节点,总体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董事会制度。 (一)民国时期 为了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和经费管理的问题,民国大学在借鉴西方大学董事会制度的基础上,谋求建立自己的董事会制度。1917 年,清华董10事会成立。由于当时清华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庚款,所以其设立董事会的目的是管理清华学校的基金和经费。 国立东南大学则不同,其设立董事会的初衷是在当时北洋政府无力承担办学经费的情况
18、下筹集资金。 另外一方面,为大学争取更多的资源也是当时学校设立董事会的一大动因,比如当时的交通大学。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体制上学习苏联模式,因此大学董事会不再设立。 (三)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整个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也成为改革对象,在这一背景下,许多高校的董事会建设开始展开。1978年,汕头大学复办,接着便恢复了董事会制度,并且在其办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新世纪前后 1993 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199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圆满结束。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成立大学董事会的浪潮。比如:1988 年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董事会,1995 年复旦大学董事会,1997年西北大学董事会,2003 年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分别成立。 二、大学董事会“中国化”的现状及问题 经过了约一百年的发展,大学董事会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确始终没有成为“家人” ,距离感仍然十分清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