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对多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探讨【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阐述了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的前期准备以及混凝土的搅拌与输运,并进一步探讨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以及表面处理等施工技术。 【关键词】浇筑技术;设计与前期;施工过程 1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的作用及重要性 1.1 混凝土浇筑技术概述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施工材料,其主要成分有砂石、水分和一些其他添加剂。在经过凝固成型之后的混凝土水泥抗压性强、强度高,能满足各种建筑工程的需要而被广泛应用。 。 1.2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重要性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确保混凝土少裂缝产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相关的防护措施可以从
2、三方面进行着手: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水泥类型和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并要求厂家出示相关的质检报告、合格证书以及相关参数证明,确保水泥没有明显质量问题且型号与施工设计方案相匹配方可验收并投入使用。在正式施工开始前还有一道复查工序,为的是确认混凝土水泥强度、初凝时间等各方面参数与国家相关施工规定吻合,充分满足施工实地要求。这样就能从根源上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安全。 (2)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合适型号的混凝土水泥,2施工人员要检查该型号是否是施工现场需要的混凝土水泥型号,与厂商送达施工现场的水泥型号是否一致。 (3)在对混凝土水泥进行复查确认无误验收以后,还要对其进行抽样
3、调查。抽取相关样本送交国家相关质检部门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达到标准再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放配比和浇筑搅拌时间,严禁任何形式的违章操作出现。 2、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设计 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上下结构之间的转换板厚 1710mm 左右,根据要求可分两层浇筑,第一层浇筑 600mm,第二层浇筑 1100mm。对 C45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第二层,水化热较高,因此在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上做了研究,在掺加了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化热。粉煤灰选择 II 级的,每立方混凝土中掺加 73kg,使水化热能降低 5左右。另外在水泥中掺加 UEA 多功能外加
4、剂。水泥采用 5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选用 525 mm 的小碎石,含泥量1%,针片状含量15%,砂子选用细度模数在 2.5 以上中粗砂,含泥量小于 2%。具体的混凝土配合比见表 1: 3、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 混凝土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耐久年限,影响工程的使用年限,但是混凝土浇筑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准确、具体、细致,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影响也不能忽视。 3.1 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规范 3.1.1 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3期、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
5、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3.1.2 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1.3 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2 混凝土的拌制 认真控制水泥、混凝土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计量和投料顺序,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能混用;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首先要保证粉煤灰的质量,加强材料检验,进行混凝土试配并
6、根据试配结果确定掺量。外加剂的掺量要准确,掺量误差应控制在总掺量的 4%5%以下。其次应该注意搅拌的均匀。外加剂在新拌混凝土中应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过量引起不良后果。粉煤灰保证其在混凝土中的匀质性,以利于二次水化的充分进行,混凝士的搅拌时间宜延长 1 分钟。此外,加料顺序可以采取同掺法,外加剂加拌合水后同其它材料同时掺入,粉煤灰和水泥同时加入搅拌机内。 4、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 4.1 混凝土的浇筑 转换层大面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不仅要在混凝土成型后,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监测,而且应在一开始就对原材料、混凝土拌和、4入模、和浇筑温度进行系统测试,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因此,除应进行水
7、泥水化热的测试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应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监测: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等的监测。为了做好混凝土的监测工作,必须有一个好的浇筑施工方案。 4.2 混凝土分层浇筑界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静停 1 小时,待混凝土面泌水渗出后,在模板面上钻孔排水泌水,用 3060mm 碎石作为石笋铺放在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中;大小粒径碎石,应一半埋入水泥浆中,一半露在外面,作石笋的碎石要经过筛选水洗。600mm 厚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绑扎好 16500 的锚筋。另有纵横每隔 700mm 布置马凳 25 钢筋支架。支架及锚拉筋将上、下层混凝土拉结在一起,
8、增强了抗剪能力。 4.3 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泵送,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做了处理。在初凝前12 小时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在终凝以前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以闭合收缩裂缝。 此外,混凝土表面处理需要实施保温法养护,基本上可以满足混凝土保温保湿要求,利用保温材料提高新浇混凝土表面温度,减少内外温差。养护过程中,根据温度的测试情况,随时调整覆盖层的厚度,保证转换层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 25%,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同时也控制混凝土的降温速率。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可行人后开始覆盖。具体养护措施是:二层草袋,二层塑料薄膜,并浇水润湿二层草袋。覆盖层5的撤除时间应根据温度监测结果而定,保温养护时
9、间不少于 21 天。 4.4 混凝土裂缝防治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4.4.1 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 1 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4.4.2 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 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措施;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 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 4.4.3 水泥的选用: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
10、低;。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 4.4.4 施工方法:(1)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2)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3)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 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4)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过高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5、结语: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对技术方法的要求也是6不断在提升。混凝土浇筑技术现在作为一门炙手可热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着独到的优势。不过我们相关技术人员不能松懈,还要继续解决混凝土浇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创新改进,以使得混凝土浇筑技术最终能够适应市场要求而持续发展下去,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行业创造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8 2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