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赫希控制理论对家庭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启示摘 要 按照依照赫希所阐述的:青少年与社会成员间的情感以及心理联系非常强大,并且如果青少年认为其他社会成员对他的态度很重要的话,那么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良好控制就更有可能产生作用。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产物。社会转型给中国社会在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利益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下又使得社会出现失序、震荡的问题,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会导致家庭角色、结构以及功能发生变化。家庭的这些变化就会削弱家庭对青少年的控制,而家庭作为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社会环境,而且也是终身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控制的减弱进而导致青少年与社会成员间的情感以及心理联系
2、减弱,这大大增加了校园暴力的发生。本文根据赫希控制理论,从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四个方面得出家庭预防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启示。关键词 中学 校园暴力 控制 联系 作者简介:药飞飞,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阮怀堂,西安工程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364 一、中学校园暴力的界定 (一)中学 2中学素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初级中学指的一般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而高级中学是指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但是在清末年间,中国的传统学术也被称之为“中学” ,为了与“西学”相区别。
3、在本文中指的是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统称。 (二)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指行为人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所实施的对他人所有蓄意对身心、财产产生伤害或者威胁的行为。校园暴力的行为人可能是学生、老师,也可能是社会青年。而受害人指的是在校的学生或者老师。 (三)中学校园暴力 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研究目的的不同对校园暴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根据本文的研究以及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故将本文所指的“中学校园暴力”做如下定义: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主要对在校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和财产实施的伤害或者威胁。 二、赫希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特拉维希?赫希对控制理论进行了阐述,这一阐述源自于对加利福尼亚州里奇满市青少年越轨
4、的实证调查,因此他的理论成为控制理论中最为杰出、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之一。在赫希的控制理论里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发生越轨行为的潜在风险,而越轨行为的产生与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减弱有关。同时他还认为,如果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结纽带非常强大的话,那么他们更有可能遵从。赫希控制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社会联系所指的就是个体与传统社会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纽带来实现的,这一纽带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依恋、参与、承诺、信念。 3(一)依恋 依恋即是个人体验到的对其他人或者群体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的联系,是个人对他们的意见和感情的关注和考虑;是对他人利益的敏感性。只有当青少年与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建立起来依恋关系时,在其做出决
5、定时或者是进行某种活动时才会把其情感或者意见考虑在内,而这种依恋关系就会成为一种约束。这种联系越强烈,那么对每个人的行为的约束力就越强。而对父母和家庭的这种依附是最重要的情感联系,如果缺失了这种依恋,个体首先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其次家庭就无法有效地约束个体,个体做出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根据宋雁慧提出的校园暴力丛生的观点,该观点即为校园暴力并非均匀的分布在每个地区和学校,而是在某些地区或者学校集中分布。 (二)奉献 奉献就是指致力于传统社会关系的一种投入。赫希认为,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强的承诺的青少年,则不太可能发生越轨行为,因为一旦他们被发现有越轨行为,就会有很大的损失即会降低预期愿
6、望实现的可能性。在赫希的观点里,青少年若愿意花费时间和经历去顺应传统的生活方式,投入到传统的生活、教育等活动中,就大大降低了去从事危害传统目标实现的活动的可能性。相反青少年就会运用越轨行为来取代传统活动。只有让社会中的青少年学会在行为之前充分权衡利益代价,并且充分认识社会对相应行为的奖励或是惩罚。社会控制这种内在的机制才会发生应有的作用。 (三)参与 4参与是指参加传统的学习、运动、娱乐以及业余爱好活动。赫希认为,如果青少年较深入地参与到固有的活动中来,并且总是竭尽全力地忙于各种传统的事情,这样子他们从事越轨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大大减少。因此说,越轨行为对于青少年具有潜在的诱惑,如果青少年在传
7、统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青少年就能从这种诱惑中被分离出来,使其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感受这种诱惑,并且考虑从事越轨行为。在关于长沙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及其干预的研究中显示,放学后经常看课外书是中学生躯体暴力的保护因素,即能把大量的时间投入传统的学习、运动等活动中的中学生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小。因此家庭要发挥作用引导中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传统的活动上,并且帮助中学生培育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以使其可以从暴力行为的诱惑中分离出来。 (四)信念 信念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上所共同的主流价值体系以及道德观念的赞同、承认和相信。赫希认为,如果青少年缺乏这种信念或者已有的信念受到削弱,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发生越轨行
8、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指出,具有共同的信念的人有些人发生越轨行为而有些人则没有,那是因为每个人对共同信念的内化不同。该理论也符合中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现状,同样在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有些学生就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施暴者,因此家庭需要改善教育,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而预防或减少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 三、赫希控制理论对家庭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的启示 (一)在依恋方面,增强青少年对于家庭的依附感 5根据赫希的控制理论,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是约束青少年行为的重要控制力,所以要重视青少年与家庭的情感联系,增强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对于如何增强青少年对家庭的依附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
9、加强亲子沟通,增加对于中学生的了解和理解。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而该阶段的人情绪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即半成熟和半幼稚同时存在,因此容易冲动并且有些逆反。而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终生场所,这就需要家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家长要增加对该阶段青少年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了解,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及时了解孩子思想上的迷惑以及心理上的苦闷,以帮助他们培养分析现实的能力,最终使父母和中学生的关系得到改善。 其次,要改善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父母对处于青少年期孩子的榜样作用在减弱,并且在情感上也在不断地脱离父母,这就需要父母要以一种民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同时对于青少年期的中学生对于任何
10、事情均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却不愿意接受已有的观念和规范,这就需要家长增加对于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家庭讨论,这样即改变了强制性的一言堂,也有助于增加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以及达到内化已有的行为准则的目的。 通过这些措施,以促使中学生在面对实施校园暴力的诱惑时,一方面考虑到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和反应,另一方面考虑到已内化了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约束,最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在奉献方面,帮助中学生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许多中学生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们不知道学习的作用在哪里,6更没有远大的理想。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中学生自己确立的理想,并且肯定中学生已有的强烈的独立意向。其次对于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中学
11、生,家长要多和孩子讨论积极理想确立的重要性,并且要积极地为孩子创造和谐而有利的家庭环境,帮助其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当中学生建立了合理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人生目标时,他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并且会为了实现目标而试图努力。当中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奉献到这些传统活动中去时,就会对未来形成一个期望,此时如果有发生校园暴力的诱因时,他们就会权衡实施校园暴力对他们达到期望的消极影响,那么这种权衡以及对权衡的认知就会对中学生实施校园暴力形成一种约束力,进而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所以家长要注重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合理的人生目标。 (三)在参与方面,帮助中学生增加对传统活动的投入 对于中学生而
12、言,传统的活动包括与学校有关的活动、做家务、做体育运动、娱乐以及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只有感兴趣的事情才会有吸引力,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但是赫希阐述的这些传统活动并非都对中学生有吸引力,所以家长首先要重视对中学生兴趣爱好的观察和了解。当孩子的兴趣爱好积极健康时,要鼓励和支持,并且要为兴趣爱好的发展创设有利的家庭条件。当孩子缺乏对传统活动的投入时,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增加对传统活动的兴趣爱好,并且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兴趣,比如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动,一方面满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更重要的是减少中学生去感知外在不良诱惑的时间,并去从
13、事校7园暴力行为。 (四)在信念方面,强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教育从广义上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而家长则是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要想通过家庭的教育作用,来使中学生进一步内化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加家长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和理解,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改善教育的效果。比如家长可以参观一些打击犯罪的展出,收看法制类的节目或者影视剧作与孩子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孩子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进而使中学生内化法治理念。其次,要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要注重对中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因为青春期的中
14、学生当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忽视或妨碍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拒绝接受家长的说教,所以家长要广开言路,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把自身的观点和经验表达出来,然后来分析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面对问题时应从道德和法律方面入手。只有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念,才能够降低发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休斯 卡罗琳?克雷勒.社会学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54). 2Donald. Shoemaker, Theories of Delinquency: An Examination of Explanations of Delinquent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176. 83Larry J. Siegel, Criminology: Theories, Patterns, and Typologies, 9th ed.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7) ,230. 4章依群.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校园暴力防范研究.社会学研究.2014(11). 5吴宗宪.赫希社会控制理论评述.预防强少年犯罪研究.2013(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