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04.50KB ,
资源ID:189922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99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回顾、反思与前瞻:传统文化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回顾、反思与前瞻:传统文化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oc

1、1回顾、反思与前瞻:传统文化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过程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辩证互动的:传统文化在努力实现其现代性转化实践中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型转化实践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传统文化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通过改革的途径,才能实现稳步扎实的良性现代转换,进而在全球化时代重新整合成为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传统文化 转型 整合 作者简介:李鹏、曾广志,湖南工业大学思政部 2014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357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从近代开始的,更确切地说是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相互辩证互动中逐渐完成的。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近现代的时代要求,文化的演变和转型的过程,需要用现代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不断审视、诠释和挖掘传统文化中能够成为近现代思想2文化有益内容的精华思想成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过程,也是通过中

3、外文化的交融而不断批判和扬弃传统文化和批判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升华的过程。这一切,又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断得以实现的。回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可以借此来反思其发展过程中的得失,还能够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便能够从中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动向。 第一,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前夕,中国逐渐形成了革命传统文化。这一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要摧毁传统文化,而是用革命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转化。国人发展这种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启蒙现代思想,并以此激发人们的现代民族意识与民主精神。但是,在空间与时间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明显不同

4、的。但是,以五四运动为新的起点,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逐渐接受外来的一些文化思潮,经过较长时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后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精神形态领域所倡导的思想与中国人们的民族民主革命愿望和思想非常吻合。这种革命传统文化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但其并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只是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过程中超越了中国的各种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作用表现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各种“改良运动” ,乃至“新文化运动”等的过程当中;在当时,许多进步人士接受并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以后,国内曾一度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辩护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两种思想争论。为传

5、统文化辩护的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认识存有偏差或误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终结”3者,最终会完全代替传统文化;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当中有极少部分人则存在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视马克思主义为思想领域的“乌托邦”而大大颂扬;当然,也有少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割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革命功能与启蒙思想功能来思考现实问题,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完全是为了革命,漠视其对于人们思想的启蒙作用。 真正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现代化转化轨道的人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纲领中,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描述和界定了革命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功能。他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改变

6、当时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文化传统为与当时世界文明相匹配的先进文化传统。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坚决批判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西方文化才能能拯救中国的极端的文化决定论。换言之,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是从革命的民族文化开始的。这一开端是在大胆地吸收和借鉴现代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进步的文化基础上,并将其作为创造自己精神文化食粮的原料而逐渐展开的。最后创造出了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现代科学民主的文化。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又是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得以推进的。这当中既有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性的适应过程,又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过程。20 世纪中国社会的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解

7、决好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结构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必须革命和改革并进,二者缺一不可。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近代中国若不是通过激进的社会政治革命手段,很难经过短短的二十多年而解放全中国,彻底解决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根本大局问题。而这一历程又与辩证法中所4阐释的社会发展规律和途径是完全一致的。即,革命是突变性的、破坏性的和解构性,改革是渐进性的、完善性的和建构性的。二者既相互统一,又相伴而行。 20 世纪中国历史逻辑的一次重要转折在于,从革命逐渐走向改革。即,在推进中国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一改过去那种激进的、解构的方式,采用了渐进和自我完善两种方式,在社会的转型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8、也发生了另一重大理论形态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代了中国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深刻反思历史和批判继承 20 世纪各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的经验总结,更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制度基础、动力资源和方法论前提。这当中的反思和批判继承的最典型历史事实就是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之争。争论的结果是,既全面清算了苏联模式,又批判性地回应了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持有的所谓的民主思潮;对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发展经验和有益成分实事求是地针砭利弊,批判性地加以借鉴和吸收,使之成为了中国特色社

9、会主义理论中的标志性“核心逻辑” ,也将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推向了新的境界。从本质来看,现代化首先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所引起,是一个社会化大生产不断走向高度发达、整个世界历史与全人类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过程。对中国而言,现代化的关键性任务是变革。变革的内容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上层建筑。尤其是要变革与上层建筑不相适5应的传统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以适应和满足具有现代特色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应当大胆地吸收与借鉴人类一切成功的文明成就、理论经验和管理体制。但吸收与借鉴的同时,又必须着眼中国具体国情,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发展要求为制高点,从全局出发,在实践中独立探索并建立符合中华民族整体与长远利益、能长期有效推进中国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