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三五”规划吉新农村领导小组201512 号 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三五”期间,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吉林省2006-2020 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 总体部署,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的战略目标,着力实现“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创业增收、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为此,特制定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三五”规划 。 一、 “十二五”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新农村建设取
2、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由试点阶段全面转向深入实施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开展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精心打造新农村样板,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呈现出了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突出标志: (一)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先导,以壮大农村骨干产业为基础,以推进规模经营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为动力,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施了吉林省再增产百2亿斤粮工程,全省粮食总产由 500 亿斤提高到 700 亿斤阶段性水平;农产品加工业、畜牧业、林业、园艺特产业深度挖潜、
3、快速壮大,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预计到 2015 年末,全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4850 亿元、畜牧业产值 1400 亿元、园艺特产业产值 1400 亿元、林业总产值 1550 亿元,与“十一五”末比较,分别增长90%、68.4%、97.8%和 38.6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780 元,增长72.8 %,年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新村貌不断提档升级五年时间,全省建设新农村示范村 2000个,重点村 421 个,全省建成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环境清洁优美的标兵村 800 个、先进村 500 个,集中连片的样板村群 5
4、8 个,建成新型农民小区 120 个。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的建设步骤,下大力量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开启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示范。到“十二五”末,全省创建美丽乡村 108 个,推进整体美化县(市、区)12 个,打造 10 万个美丽庭院和 30 万个干净人家。同时还注重打造新农村文化品牌和生态建设。 (三)新设施不断得到加强 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力度推进路、水、电、气、房建设,补齐农村“短板” 。到“十二五”末,全省农村公路里程接近 80000 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了 6800 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村村通。解决了 1018.06 万农村居民及 7
5、4.87 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对 48 个县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基本解决全省农网低压电和农网“卡脖子”以及部分地区农业生产3急需供电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 76.4 万户、危房 34.4 万户,农村住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启动建设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现全省广播电视由村村通拓展到户户通。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电话、全部通宽带。 (四)新环境不断整洁清新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了以清垃圾、改厨、绿化等“四清、四改、两化”为主要内容的万村面貌整体提升活动。到“十二五”末,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围墙 28.9 万公里,建铁大门 149.7 万个,改
6、造庭院 84.6 万个,修建排水沟 2.8 万公里,建设了农户储粮仓 45.9 万套,安装路灯 13.8 万盏,绿化美化自然屯 11758个,建设公共厕所 2.5 万个、室外环保卫生厕所 133.8 万个、室内卫生厕所 10.1 万个。配有农村保洁人员 3.4 万名,建垃圾临时堆放场点 0.9万个、垃圾收集池 2.8 万个、垃圾箱 8.9 万个,配备垃圾转运车 1.1 万台,落实保洁经费 1.76 亿元,涌现出了一批整屯、整村、整乡、整县全面整治农村环境的先进典型。全省 7152 个行政村完善村规民约,建立起农村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的管理制度。 (五)新服务不断完善配套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
7、建设,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险、扶贫开发等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到“十二五”末,启动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集标准达到 460 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 75%,最高支付限额达到 16 万元,大病保险自费超过 8000 元以上按比例报销 50%。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达到 622万人,其中领取待遇的 223 万人。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大院 9319 个、休闲4健身广场 3829 个、5798 个村配建健身设施,年均保障 77 万农村低保对象基本生活,资助 80 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接医疗救助 32 万人次。推进
8、 1503 个贫困村整村跃升,实现 116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2015 年末,全省在农村校舍安全改造、村部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大病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和最低保障、农村送文化下乡等重大民生方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六)新机制不断改革创新 不断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增添新农村建设动力和活力。全省探索和推广了新农村建设 8 大机制、20 种模式,其中高位推动、整体推进、集中连片、农民主体、合力共建、能人带动等机制模式发挥了突出作用。推进农户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 5.3 万户,家庭农场达到 8000 个左右,农村土地流转比重达到 27%。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全省全面落实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部门单位、大专院校、部队和企业帮扶示范村、重点村的工作机制,全党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合力越聚越强。注意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引导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省投 9.4 亿元专项资金带动各方面投入 100 亿元以上。完成万名村干部培训,启动新一轮村干部培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引领带动、村民委员会民主发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促动新农村的作用,一大批能人支书、项目支书成为新农村建设“领头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