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健身房“链”起来国内健身市场一直存在较大弊端,行业恶性竞争,从业者过于急功近利,过度依赖年费来盈利无论消费者还是健身会所都有苦难言。当然,行业弊端也会呼吁产业的模式创新,健身房触网怎样走出第一步?近日,韩国健身女王郑多燕将携 ZETNESS 进驻中国并开启创业之路,计划在年底挂牌新三板。通过互联网的免费输出与展示,郑多燕减肥操的风靡,使得偌大的健康产业里有了一颗明星般的品牌 IP。 进军新三板的底气 在中国,郑多燕的合伙公司叫做上海赢捷。目前上海赢捷旗下有三个品牌:ZETNESS 健身会所、手机健身应用 SLine 以及线下 JETA 教练学院。 ZETNESS 打造的是运动社群以及多元化健
2、身体系,基本分三种形式:其中 20%是开在大型健身会所中的“店中店” ,70%是私人教练独立的工作室,剩下的 10%则是开设的直营店。当然,这些全都是由私人教练自己来开设郑多燕的健身课程,用户可以在 App 上预约健身课程、单次付费,也可以选择产品套餐,随后在离自己最近的线下实体店进行体验。 而 SLine,作为移动互联网 App 载体,它是链接用户、连锁健身会所和公司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 SLine,用户不仅可以利用公司搭建的线上社群进行在线体验、运动社交、预约线下课程、便捷支付等,还可2以利用公司的运动与健身大数据模型,全程了解追踪自身健身成果及个性化的运动、饮食等相关指导。 除了传统
3、健身房的直营和加盟连锁传统拓展模式以外,ZETNESS 郑多燕健身会所希望的是,能够整合社会化闲散的运动场地,通过输出课程及教练,完成快速复制及全国拓展同时通过 SLine App 进行日常经营规划,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反馈,及时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及健身项目。 当然,教练团体的综合业务能力是要接受用户星级打分的。对于公司而言,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用户数据,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社群运动以及周边需求,进而逐步构建形成运动产业 IP 引领的社群经济入口。郑多燕的中国合伙人,赢捷 CEO 廉刀也表示, “郑多燕的进驻,标志着国内健身行业 IP 商业化价值的运用。IP 与商业化的关联取决于用户对IP 价值的直
4、接联想,运动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植入到与生活相关的场景,包括运动、服装、精神面貌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而郑多燕的 IP 对于运动的强关联性以及运动所关联的产品可以产生对接,这也是赢捷定义郑多燕 IP 的核心。 ” 传统健身房的诟病 当然,与郑多燕的 ZETNESS 健身会所相比,我国传统健身房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据统计,我国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费每年在以 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球 20%的平均速度。国内现有大小健身机构逾两万家,每 10 000 人才拥有一家健身机构。因此,即使在健身俱乐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3情况下,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专业健身机构的需求。 在美国,健身房已
5、经转型以中小型为主。但在中国,还是在追求大而全。一线城市 4 0005 000 平方米的健身房随处可见,仅洗浴休闲区就占了 2/3 的面积,这些高大上的健身房,租金、装修成本最后都要消费者埋单。 这就导致“会员制”成为传统健身房的固有模式,而这种运营模式始终围绕着两个字进行:预售。对消费者而言,预付一定的费用可以得到实惠;而对商家而言,预付费用则意味着对预支款拥有完全支配权,在接下来的合约服务期内,也拥有了主动权。当然健身房的预售链背后,除了有大额流动资金的诱惑,更多的是商业销售技巧和健身房维持正常运转的需要。 不过就预售的会员制而言,现阶段仍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弊端。 首先,传统健身房定价模式
6、仍不合理。包年预售消费周期过长、包月消费价格畸高,并辅以高昂的转让手续费都是伤害用户体验的短视之举。这是因为传统健身房希望长期绑定消费者,从放弃长期消费的消费者中获取高额利润,向坚持长期健身的消费者中进一步兜售私教课程,挖掘其剩余价值。从经济模型上来看,传统健身房通过此定价模式攫取极大的生产者剩余。另外,健身房空闲时段长也是价格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私教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健身房,教练的工资是由“底薪+提成”构成的,但实际上 70%80%的抽佣属于机构,教练只能拿小头。如果收入还捆绑课时消耗就更惨,比如消耗一节 400 元的课才能给 1004元的提成,如果课程不消耗,即使卖出 100 张卡,教
7、练也得不到收入。所以,消费者进到健身房,通常没人搭理,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器械,而教练大多是来推销私教课程的。这就导致教练不一定能提供相应价值的、正确的知识,自身素质、教学水平、认证标准均有待评判。 所以表面上看,健身房作为健身产业的终端,相比于美国,有着广大的市场空间,一片蓝海的景象,但是目前很多健身房都因运营不良已倒闭。实际上,美国健身房的发展也经历过这样的漫长阶段,由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监管落后、恶性竞争和保证回款式的先充值成为目前健身房的死穴。这也说明健身房类行业存在着漫长的规范与洗牌过程,才可能真正以低消费的姿态走入千万个社区中。 移动互联网布局 不过在互联网浪潮之下,似乎所有行业都梦
8、想能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健身行业当然也不例外。郑多燕有 JETA 教练学院扎实的课程研发和教练培训能力,再结合线上 SLine 以及线下实体门店,从而优化用户健身及社交体验,对于中国很多互联网健身 App 也有借鉴意义。 玩法多样 当然,在中国,健身产业在触网之后也有了许多新玩法: 1.健身社区:运动家、Keep、FitTime、火辣健身等。这类 App 通过系统课程,大力普及健身活动,同时形成良好的互动社区,但变现模式有待摸索。如火辣健身是将健身社交化作为产品卖点的代表。通过试用发现,社区内的妹子颜值高、身材好,图片上打着“约”的标签,可以被视作是健身领域内的“陌陌” 。在火辣健身的平台之中,科学、高效的5健身也许并非重点,以用户通过这一平台结识更多的好友才是目的。这样的产品策略,是否将其推入了和巨头社交软件争夺市场份额的尴尬局面?毕竟像 QQ 和陌陌早已将健身这样的兴趣爱好加以群组化向用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