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8KB ,
资源ID:190299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029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族主义思想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族主义思想的社会心理学分析.doc

1、1民族主义思想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摘 要:本文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于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与流变的研究过程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心理学理论对此进行分析,得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于民族主义这一“特殊的文化的创造物”1(P8)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的研究逻辑构成与其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缺陷,并结合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发展状况进行讨论。 关键字:社会心理学;民族主义 安德森对于民族这一概念的界定,一是界定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的共同体。 ”1(P9)二是其本质上为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 。根据其界定,想象的生成是群体认

2、知生成的过程,且该生成过程属于人类社会心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民族主义观念的研究,使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社会认知心理与社会态度两方面的理论进行分析,有更好的针对性。在想象的共同体中,首先介绍的是使“这种想象成为现实的两个先决条件” ,即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前提,一是认识论上人类对于“神圣的、层级的、与时间终结的同时性”的旧世界观丧失兴趣,而对于“水平的、横向的、世俗的共同体”产生兴趣;二是社会结构的先决条件,即资本主义发展、印刷技术进步、人类语言多样性三者重合。而从2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根据 Stryker1997 年所述:在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之前,社会心理学必须纳入一个自我概念

3、,这组自我概念、自我定义构成了自我,进而调节社会对于行为与行为对于社会的关系。3(P521)在自我概念生成的基础上,才能对于社会认知进行建构。社会认知的生成,首先是通过自我的内容、结构、动态性反映出来的;其次社会认知的研究,主要是对于习得、组织、运用知识”的认知过程。3(P524)故根据上述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研究的一般理论构成方式来看,对于民族主义观念的研究,即对于一种社会认知的研究,首先应从其对于自我概念的界定入手,即在民族主义观念产生前,人们对于自我的界定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从而为民族主义观念的产生奠定了认识论的条件。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即自我概念的构建,在安德森所述的第一个条件形成之际,

4、发生了一次从被动的自我本体向主动自我本体的转化,即自我概念中的积极因素增加,人们为了构建自己的社会现实,主动加工从社会情景中得到的信息,不只是接受外部信息。3(P525)而安德森在第一个条件的表述中,表达的结构为“对.丧失了兴趣,转而对.产生兴趣” ,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误解,即使读者认为旧式认知模式崩溃后,新的认知模式当然地取而代之。但是事实上,根据社会认知的一般形成过程来看,新的认知模式的形成,是在基本的自我概念建立之后,随着个人在与社会的象征互动中,逐步生成了新的社会认知,而非旧式的社会认知崩溃则新的社会认知立马确立。综上,对于民族主义生成的第一个条件的讨论,应按照自我概念的转变研究、旧式社

5、会认知在前者基础上的崩溃过程研究、新式社会认知的生成过程研究的顺序进3行研究并表述,则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示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的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过程的讨论。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的是四波民族主义观念的演变过程与其前后之间的关联性,即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在南北美洲殖民地发生的独立运动、1820 年后在欧洲出现的群众性语言民族主义与 19 世纪中叶在欧洲内部出现的“官方民族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殖民地民族主义。在对这四次民族主义的潮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安德森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田野研究与小说报纸等媒介的文本研究结合的方法。就小说报纸等媒介的研究而言,其方法更加类似于现代传播心

6、理学的研究,根据现代传播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的研究著作所表述的内容构成结构来看,现代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结构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的研究,一是对于传播者的研究,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 、 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这两部研究民族主义观念的代表作中,都有对于所研究的小说的作者的介绍与研究,如: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中黑暗之时与光明之时这一章节中对回忆录这一作品进行分析前,就对其作者与作者所处组织进行详尽介绍,即爪哇至善社与其成员苏摩多;2(P101-105)二是对于传播过程的研究,其中一个部分是传播内容研究,安德森在上述两本作品中也对部分小说的内容做了细致的分析,如在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

7、与世界中对于爪哇文学作品的内容结构,观点组织的介绍与想象的共同体中对于巴尔扎克小说的内容分析;第三是对于传播受众的研究,而安德森由于其自身条件的原因,脱离了所研究对象的所处范围,只能从4一个“较远的距离”观察,2(P4)所以其对于传播受众的研究,缺乏第一手的实证资料。而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与流变的过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认知的研究,而从传播心理学这一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的视角来看,对于传播受众在传播行为后的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研究,即传播效果的研究,才是与社会认知研究最相关的部分。而安德森在其两部作品中,虽然有对于小说报纸媒介的内容结构的研究,也有对于“阅读阶级”的描述,但是对于“阅读阶级”的实

8、证研究较少,所以在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与流变的过程中,对于哪些人群最先形成民族主义观念、小说和报纸的效果分别怎么样、民族主义观念是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这些问题上,难以给出清晰地回答。 在想象的共同体第二章中主要讨论了民族主义的文化根源,为了解决民族主义为何有巨大的感召力的问题。在该部分的讨论中,安德森将民族主义观念与宗教观念做了部分的比较研究。研究民族主义观念的感召力的问题,实则是研究某种社会认知的效果的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研究某种社会观念的效果,除了对于该社会认知进行内容解构与分析外,还应当结合该社会认知的生成环境与所传播入地的结合过程这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在金观涛、刘青峰所著的作品观念

9、史研究中国近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就系统论述了西方的一系列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经历了初次接触到二元二分意识形态到最后将观念注入中国儒家传统伦理中心主义的一元论观念结构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各种重要政治观念在近代中国的流变过程,并对于在此过程中它们各自的作用做了清晰地解释。而安德森对于民族主义的流变的5过程研究,其中缺乏的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化类别化的观念研究与所传播入地区的观念结构结合的研究部分。 综上,民族主义观念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认知,故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安德森在其对于民族主义生成的过程中,未能按照社会心理学对于社会认知研究的逻辑

10、顺序进行,如果对于民族主义生成的第一个条件的讨论,按照自我概念的转变研究、旧式社会认知在前者基础上的崩溃过程研究、新式社会认知的生成过程研究的顺序进行研究并表述,则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示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的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过程的讨论,即民族主义是一个人在他所处的文化认可范围内对于认识到“我”的边界可渗透性质后的防卫心理,建立在一种对外来者的恐惧,对于内心未被承认的恐惧的一种“自我防御性”心理;4(P121-127)而在其讨论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过程时,根据社会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传播心理学的逻辑结构,缺乏对于传播受众的研究,所以在民族主义观念的生成与流变的过程中,对于哪些人群最先形成民族主义观念、小说

11、和报纸的效果分别怎么样、民族主义观念是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这些问题上,难以给出清晰地回答。 结合中国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来看,金观涛、刘青峰将中国前近代意识形态的核心称作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的伦常等级观念系统,从性质上看主要是一种文化认同,即国家的成员认同的是儒学文化,而非是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在辛亥革命之后,三民主义的兴起时期,民族主义所指也并非安德森所论述的相对广义的民族主义,而更多的是单纯汉族的种族主义思想。而自 1924 中国国民党党务改进之后,6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始终与以社会分层为基础的阶级理论高度耦合,这其

12、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特点,首先,从这一时期官方意识形态来看,民族国家的边界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界部分重合,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对分离感较低,即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是与世界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该政治意识形态的附属产物;其次,在帝国主义入侵之后,中国人开始接受民族主义,在西方现代民族国家是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两种主权互动的过程,在传入中国过程中,人民主权变成了国家主权,民主主义变成了国家主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而非民主成为中国现代性的必要条件。5(P18)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与“敌对国”的观念密不可分,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时期以排满

13、为核心的种族主义,经过扩大了敌对的对象的变化之后,形成了新的民族主义思想,于此同时与“敌对国”相对的就是当时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所认同的“同类” ,在此基础上,现代的“中华民族”观念,也就是群体关于“自我”的界定就此形成。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群体的界定与认同心理具有层次性,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具有的不同水平的特点的归类,会形成不同的群体划分,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生活中群体分化较为明显,如:根据家乡的分群,根据职业的分群,根据社会阶层的分群比比皆是;而在一定的时期,这些分群思想会淡化,集体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会加强,在大规模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加强时,又在强化之前会伴随

14、着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的宣传。这一现象的7形成与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土壤密不可分,即它是产生于与“敌对国”的对立冲突之中而确立的国家主义思想。综合上述两点的讨论,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是:从前近代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的文化认同,6(P12)转向了对于以中华民族为民族主义认同客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这一转变的过程,与以阶层分化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过程高度耦合,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也因此经历了国家边界与政治意识形态边界(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从重合到分化的演变过程,其生成的基础建立在与“敌对国”相对应而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群体自我概念之上,故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涨与对

15、于“敌对国”的活动情况的宣传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M,吴?比艘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2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M,甘会斌译,译林出版社,2012 年版。 3M.艾森克,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M,阎巩固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4阿西斯. 南迪, 民族主义:真诚与欺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 5郑永年,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金观涛、刘青峰, 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8成M,法律出版社,2009 年版。 作者简介 宋业臻(1990-) ,男,江苏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