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女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问题的解决策略【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倍增,就业压力也随之显著增大。据统计,2015 年高校毕业生增至 749 万人次,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不仅人数较 2014 年增加 22 万,且截至当年 7月 1 日,就业率仅为 72.2%,大批学生无法实现毕业就业,而其中女大学生人数占比竟高达七成。此外,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女大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就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求职面试过程中遭遇的性别歧视现象仍屡见不鲜。对此,本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期为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现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2、;原因;策略 一、前言 就业关乎民生,民生关乎国泰。然而,国内的人才市场需求与高校大学生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其中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势颇为严峻,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不仅与女大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社会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予重视。 二、女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内重点大学为调查对象,往年男女大学生就业率占比基本是男生以绝对优势领先,女大学生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就业率,且呈现出较大的就业差距。而且,从就业质量、就业层次、2就业理想以及薪资待遇等多个方面来看,女大学生都处于明显劣势中。通过市
3、场需求调查也可发现,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初期,就对用人性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部分私营企业更愿意引入男性人才,这从根本上直接导致了女大学生的求职机会和就业范围缩小,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并逐步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加剧了我国就业难的形势,且用人单位所表现出的道德荒漠,也助长了歧视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三、造成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1.主观原因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问题可归结如下两点:自身的职业期望与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大多数女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目标和前景规划,多倾向于较为稳定的工作,会集中选择较为大众、安全系数较高但发展平台较为局限的工作,
4、从而影响了职业发展;再者,部分女大学生对工作的实质缺乏理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常常以较为感性的认知来思考问题,惯以“美好式”理想来设置职业规划,如将“都市白领”作为首要目标,期待拥有工资待遇高、又风光体面的工作,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导致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再加上部分女大学生受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习惯安于现状,独立意识与竞争意识都不强烈,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使得社会的高标准与其低能力形成鲜明对比,故而就业前景更是荆棘满布。 2.客观原因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现行法律3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禁止性条款,规制就业歧视的仅有宪法和劳动法 ,且多为指导性法
5、律条款,如“提倡消除性别歧视,男女平等对待。 ”等,当女大学生就业权益真正遭受侵犯时,却缺乏具体可行的法律依据,显然无法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劳动力关系。其次,针对保护性的劳动立法多包含性别偏见。综合考虑女性的身份及生理特性,国家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性条例,如劳动法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明确规定了女性劳动者禁止从事的职业及劳动。而恰恰是此种保护女性的立法观点、政策观点,引导大众普遍认为女性是弱势群体,需要被保护,进而导致了社会对女性的就业歧视。 再加上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不足。由于劳动执法监督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隶属于地方各级政府,限制了其督查作用的发挥,若政府致力于经济利益的
6、提升,则无法解决招聘企业因追求利益而造成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相关法律规范也就无法有效落实。此外,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是刻意回避女性,并优先选择男性,从而忽视女性的工作能力和创造价值;同时,长期受“男主外,女主内”这种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也促使女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缺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对职业本质的相关认识模糊不清。 四、解决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困难的应对策略 1.转变传统迂腐且失偏颇的认知观念。要想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认为首要改变不合时宜的传统就业观,改变社会对女性认识的偏颇,客观按照工作能力和专业
7、水平选拔人才。企业应为所有毕业生4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综合考虑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修养,按照职位价值最大化选拔人才,以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机会,激发其潜力与热情,也为企业长期发展拓展人才资源。其次,政府应加大男女平等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实施干预策略,改变公众性别观念,加大对性别平等观念的宣传,逐步改变旧时腐朽的传统观念,消除性别歧视。同时,积极采取齐抓共管策略,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以有效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相关就业体系,从而帮助女大学生在日后就业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会计、秘书、行政管理等工作虽不具备较高技术性,但繁琐复杂,而女性心思细腻,忍耐性强,条理清楚
8、,与之相得益彰。 2.提高女大学生自身品德素质与能力。首先,女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理智分析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兴趣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市场的主体需求,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要适当降低自己的职业期望,摆正心态,为拓宽自己的就业范围而努力。其次,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活学活用能力,融会贯通,将日常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借助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再者,要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努力克服自身的生理缺陷,增强自身抗打击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社会价值
9、和竞争力,为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可能。另外,还要抛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认识,夯实就业信心,消除传统职业性别差异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全新就业理念,为今后自主创5业筹集资金和积累技术,发展人脉,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断渗入就业指导教育,以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坚持奋斗。 3.加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调整与改革。基于客观而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与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有所偏离,并与新时期时代发展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因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调整教育模式,转变教育培养观念,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
10、市场需求,及时把握市场发展风向,为学生挑选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制定正确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目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课堂教学与管理模式,为培养众多市场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学校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良好就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今后就业方向和就业可能的根本保障。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上还应当注重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遵循学生的就业理想,为其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五、结语 女大学生已成为新时期促进经济发展与市场运营的中坚力量,在我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政府层面应切实提高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视,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的立法规制;社会层面也应增强性别意识 , 及时改造性别观念,从而有效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达到男女就业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6参考文献: 1 梁潇,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2(10):99-101. 2 王星. 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合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意义J. 知识经济, 2015(16):14-14. 3 潘锦棠. 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的调查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 2004( 3) . 4 李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调查报告J才智,2014(11):67-6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