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 40%50%,居住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居住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越演越烈。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现代城市越来越注重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可以说,一个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好坏,影响着居住其中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建设的品质。 关键词: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结构 在进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应着重根据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去进行考虑。规划结构的研究、调整与确定是一项包含有创造性活动的工作过程,建立一个以改善并提高居住生
2、活环境品质、促进社区发展、使住宅区在物质和非物质方面均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为目标的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引导准则,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高效的目标,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结构层面上的工作内容和目的。 1 用地配置与规模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应该包含有居住小区规划应有的全部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归为用地、设施、空间、景观四个部分。用地指用地规模和用地配置,根据国家颁布的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提出了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2可以作为城市住宅区用地规模的参考。用地配置则包含住宅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其他用地这五项。我们在
3、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个居住区或者居住小区自身在城市生活或者城市发展中所需要展现的特点或者生活其中的人们的需要来调整用地配置的比例,或者也可以根据住宅区的只能侧重、居住密度、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社区生活多、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用地配置的比例。 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居住密度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居住密度是关于住宅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指单位用地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他是一个包含人口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念。 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的价值和土地资源
4、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在住宅区规划中应该从节约土地,保证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三方面来确定适当的居住密度。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高,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越高,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越小。 2 设施分级与布局 2.1 公共服务设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施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化娱乐设3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
5、区内较为重要和近便的位置。 2.2 教育设施。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 2.3 绿地。住宅区陆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和地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的通达至住宅。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绿地系统不宜呗车行道路过多的分隔
6、或穿越,也不宜与车行系统重合。 2.4 户外活动场地。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合或结合,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其对居民正常活动的影响,老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 2.5 道路。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应以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为基础。住宅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一般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两种基本形式。该两种形式以及各种二者相互结合的形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住宅区的道路布局。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宜以适度的人车分型为主要方式。住宅区的4道路布局结构是住宅区整体规划结构的骨架,应在满足居民出行和通行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对住宅区空
7、间景观、空间层次,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索契的作用。住宅区的道路布局结构应考虑城市的路网格局形式,使其融入城市整体的街道和空间结构中。 2.6 停车设施。各类停车设施的布局既应依据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进行安排,也应该从保证住宅区的安静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居民的非机动车停车宜尽可能的安排在室内,并接近自家单元,可以以一个住宅组群、250300 辆为单位集中设置。居民的机动车宜考虑以安排在室内为主,并在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接近自家单元 3 空间层次与组合 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两大部分。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四个层次。就住宅区贵的
8、话设计而言,主要就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布局进行研究。 领域感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一般认为领域感的产生是由于人都带有一种本能的强烈愿望,要求规定其个人或者集体活动的生活空间范围,即领域。住宅区各层次生活的空间的建构宜遵循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逐级衔接的布局组合原则,重点关注各层次空间衔接点的处理,保证各层次的生活空间具有相对完整的活动领域。所以在住宅区各层次的生活空间的营造中,应考虑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 4 视觉景观与形象 5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力求塑造出具有可识别性的住宅区空间景观与具有特色的住宅区形象。住宅
9、区的空间景观应该从建筑层数的选择与分布,各层次外部空间的衔接、布局、形态、用途、尺度,街道的格局与形式和建筑的布局与风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景观的组织,特别应该考虑沿住宅区内部道路和周边道路行进时景观变化与特征表现。 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应注重城市历史与文化传统的作用,关注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意义,努力赋予住宅区的空间景观与形象以文化和传统的含义。住宅区空间景观的规划结构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周边和整个城市现状的空间景观情况以及规划的空间景观框架结构,并将住宅区的空间景观系统纳入到整个城市或地区之中,形成一个整体;应充分考虑住宅区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再充分保持与合理利用的原则下适度改造住宅区内的自然景观,并将住宅区内外的自然景观纳入住宅区空间景观的构筑框架。 5 结语 在进行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住宅区所在的外界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住宅区的规划结构,才能使住宅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